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史研究走向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之后的30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20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审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恰逢国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肇兴,它不但是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选题的淘金地,而且为学者们进入并研究地方社会提供了路线图和资料库。地方志是研究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完善,新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为我们提供新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全息图片,以揭示地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不同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及津、浙、冀、川、武汉等地出版社共14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社会史第三次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72家单位的135位代表提交了80篇论文和12部专著。会议围绕“中国社会史研究与现实社会”的主题,对“中国家族、家庭的历史与现实”、“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方法”等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论文及讨论情况概述如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史理论体系的建构山西大学王先明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的历史贡献》认为:“社会史学的兴起既同现代社会学的渗透密不可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密切相关,而且在社会史学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还将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发挥巨大的作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带来了中国史学的根本变革。吕振羽继郭沫若之后发表《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系统地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历史,初步建立起关于中国原始社会史的科学体系,并摸索出一套研究原始社会史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创之作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吕振羽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创者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德国史学界提出的信仰告白化理论不仅是研究欧洲近代早期社会的重要理论范式和解释德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诠释模式,而且是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的新理论。它运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宗教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该理论作为德国史学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方法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20世纪末德国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探讨信仰告白化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德国史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史,即以“社会”而非个人为关注对象的历史研究取向,是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之间最显著的区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为特征的新史学运动,标志着社会史理念的成熟.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年鉴学派的历史研究实践则使社会史研究成为20世纪史学主流,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史理念受到广泛质疑和挑战.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与流变历程来看,虽然社会史研究致力于将历史学社会科学化,但对理论的过分热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对事实的研究,这正是社会史理念遭到挑战的内在原因.社会史研究要赢得长久的尊重,应该将事实,而不是理论,摆在问题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社会理论的引入直接关系着社会史研究的取向。社会史解释框架的转换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反思中形成的。“国家 -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学界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命题和模式的批判。这一理论主要致力于建构地方社会与国家统治之间的互动过程 ,力图消解意识形态化的民间与国家的简单对抗关系 ,从而凸显出区域社会所具有历史总体性。因而 ,以更广阔的视野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地方制度、组织、社区、精英、信仰、仪式、风俗等方面对国家整体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8.
作为史学前沿,社会史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代表着史学的发展趋向。然而国内社会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研究对象的区域失衡现象,即"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存在与巨大落差所造成的研究重心的极不平衡,这制约了社会史研究的全局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也影响到社会史研究整体史目标的实现。针对失衡现象,改变与调适十分重要,务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能够建立在区域之间的相互观照和互为整体的基础之上。其中,建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建立"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对话机制,建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资料系统等皆不失为有效而具体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陶希圣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陶希圣最大的史学贡献,是创办和主持了《食货》半月刊。《食货》的创办,是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以及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之境遇的一个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历史研究新领域的一个结果。《食货》创办的史学意义,在于明确打出“社会史专攻”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拓荒与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史学融入世界史学新潮的历程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食货》的成功,得益于陶希圣在会通史料与理论之研究理路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自产生十几年来,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社会文化史扩展了史学研究新领域,开拓了史学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势将成为史学发展创新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中期,正当有些史学家感慨史学发生“危机”之时,中国社会史的研究,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硕果累累,闯出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被一些知名史家誉为是中国史坛“光彩照人的奇葩”①,和文化史一道,成为中国史学“奋飞的双翼”②。新时期社会史的发展,受到如此厚誉,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就的确值得称道,令人欣慰。这些年来,社会史的学术著作,如雨后春笋,不绝涌现。仅天津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文库”,就近四十部③。从1986年到1990…  相似文献   

12.
贺晓燕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8-65,76
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随着出土资料、契约文书及民间文献、口述史料的深入挖掘与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中,社会史已突破传统史学,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集合相关文献,对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社会文化史? 张美丽:我先说一下。我认为社会文化史,是一门社会史和文化史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社会文化史是研究以往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文化交织现象及社会生活与大众文化、思想观念相互关系变迁的史学分支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用社会史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上的文化问题.或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它将通过文化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推动整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重建中国历史的描述,社会史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日益向区域化、纵深化发展。江南区域史研究显然处于社会史研究的领军位置。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新倡导,都不能简单套用现成理论来剪裁中国史实,而是要真正走向纵深去获得更加真切的历史认识。这要求史家怀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把区域问题置于长时段的历史变迁中加以考察,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历史感悟与启示。同时史家必须怀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这样才能做好区域史研究,为当地社会认识自我提供贯通性的历史思考,同时引领区域社会发展,提升当地的社会史研究。安涛博士以金山县为观察点的江南市镇"中心与边缘"问题研究,可说是区域史研究极具典范性的贯通古今的尝试,其问题从历史中来,又向历史中解答,真正是走向了纵深,从而也关照了区域史研究碎片化的担忧与责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日渐兴盛,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史涉及现代社会的前沿,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许多学科特征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非常一致,如社会史注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血肉”历史,符合新课标中的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社会史主张研究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倡导关注民众特别是普通人和社会的变迁,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1951年建校时汇集了吕思勉、吴泽、李平心、戴家祥、陈旭麓等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教授。1981年中国古代史和史学史进入首批博士点行列,1986年中国近现代史获批博士点,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现有在岗教师37人,含19位教授,11位副教授。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等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形成了既发扬传统优势、又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的学科体系和研究群体。其中,汉唐社会史研究,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近代政治与外交史研究,近现代知识分子与思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史研究是否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对此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以19世纪的重大变革而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些例子向我们揭示了更为复杂多元的图景。宁波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上千年通商历史的港口城市,面对中外纠纷,可能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使这次纠纷成为本地此前多次中外交往的普通一次;土默特的例子则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游牧民族南下的趋势彻底扭转,而"三北"的拓垦所造成的社会变革,其重要性可与西方列强来华相比。这些从区域内部发现的历史轨迹,或许可以深化我们对这场变革的认识,由此社会史研究可以提供不同于传统政治史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14-16日,由安徽师大经管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和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大学等60余家高校、 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代史研究》《安徽史学》《史学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单位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也是史学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凡四十余年。涉足该领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能取得成绩,则得益于多年来对大量档案资料的阅读、整理与分析。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笔者首倡的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二十六年说就是深入挖掘史料后的一种突破,该说现已得到更多史料的证明和学界的广泛认同。史学研究应关注现实,当代中国黑社会问题成为我关于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自然延展,相关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已呈现如下新的趋向和前景:趋向于地区性和专题性;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史学是新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 ,使新时期史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 ,旧有的极左的教条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被解构 ,新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尚在形成之中 ;其二 ,史学由中心走向边缘 ,其学术功能逐渐彰显 ;其三 ,社会史、文化史研究大行其道 ,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愈趋愈新 ,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旨趣将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