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调查性报道?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诠释:它“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这是套用西方新闻学所下的定义。从我国的调查性报道写作来分析,更确切地解释:调查性报道并非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而是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热点问题经过调查后写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一种报道,对所报道的事实“为什么发生”或“怎么回事”及其“事实可靠的程度”等问题,用活生生的事实和可靠的数字,向读者进行必要的回答,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和深度。 从调查性报道这个新闻术语来说,它源于西方  相似文献   

2.
由于调查性报道在采写过程中体现的独立性、原创性和复杂性,导致调查性报道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出现一些违背伦理准则的现象和行为.同时,调查性报道中更存在一些难以明确界定是非的伦理冲突行为.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些伦理规范方案,以保持调查性报道的向善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路径是调查性报道重要的构成要素 和其他报道形式只报道事件的结果不同,调查性报道更注重"挖掘业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在、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解释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调查记者是指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或者出声的现场记者.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用调查记者这一表述比现场记者和出镜记者更准确和恰当.调查记者已经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康丽 《青年记者》2010,(12):31-32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中国式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理解为是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6.
程瑛婷 《新闻世界》2013,(3):130-131
调查性报道属于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国内很多媒体所做的调查性报道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但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专版里的调查性报道却受到好评。笔者通过对其2012年的310篇调查性报道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如何较好地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7.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注重。但值得提醒的是,记者在进行调查性报道时,应把握报道的底线,从而使报道经得起实践检验,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谭雪 《新闻传播》2010,(3):128-12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体裁,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报道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广播的调查性报道,要发挥特有的声音传播优势,避免没有图像和文字说明的劣势,更要求调查记者在采访技巧上下功夫。笔者就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于媚 《传媒观察》2006,(1):26-27
一调查性报道(1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美莱事件”、“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  相似文献   

10.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段勃 《当代传播》2008,(6):101-103
调查性报道这一概念在中国是舶来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在近代中国已出现了这一报道形式。《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连续报道体现了调查性报道揭示性、独立性、显著性等特点,是早期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2.
调查性报道:对西方和中国的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调查性报道这个概念很容易面临挑战。首先的困惑是:哪一条好新闻不是调查的结果?区分调查性报道真那么有必要吗?世界公认的调查性报道精品、《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披露曾荣膺西方权威的普利策新闻奖,但所获奖项为“公众利益奖”而不是“调查新闻奖”;西...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新闻实践》2013,(3):12-13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和渠道多元的年代:报纸电视上各种声音云集,新闻评论动辄以数千上万条计,而全国三四亿网民更是能随手发布140字微博信息。但就在我们被各种信源的消息包围时,却发现“真相沦陷”。为了帮公众剥开包裹住真相的层层外衣,调查性报道成为媒体近年来颇为热衷的报道形式。所谓调查性报道,即通过记者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某一社会事件或某类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度报道。一个成功的调查性报道,除了向公众陈述事实外,更重要的是找出单个、零碎表象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立体解构,从而使公众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真相。2012年底,今日早报刊发了一组有关温州楼市真相的调查报道,记者通过多天的走访调查,对当时甚嚣尘上的“楼市崩盘说”进行了深入求证。以该组报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调查性报道采编链条上的四个关键节点,即主题认知、外围搜索、核心调查和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按照西方的调查报道定义,调查性报道的宗旨就是关注社会上一切蓄意掩盖的丑恶和不道德的新闻并加以无情揭露。如果用这种标准划定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的局限,也与我国奉行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相悖。从今天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看,现实社会生活中其实有许多事件、人物和话题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新闻价值,同样需要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发掘和调查。  相似文献   

15.
胡小纯  程颖 《新闻世界》2012,(7):274-275
调查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以深度挖掘新闻事件,展现事件真相见长。调查性报道中,平衡性是一个重要原则,给每一方话语权,从而将事件更客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在实际报道中,往往也会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快速成为新闻传播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们在浏览了大量的新闻"快餐"后,对深度调查性报道仍是青睐有加,渴望更详尽地了解焦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生态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浅析《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砍树叫停追踪两年的两次调查性报道,阐述写好调查性报道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微信平台传播中,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新生气,成为媒体组织提升影响力、获取核心受众的手段。在微信公众号传播的过程中,调查性报道是媒体组织确立"新闻专业性"的重要工具,成为媒体公众号影响力的"增幅器"、确立风格特色的重要的立足点。本研究通过研究利用微信成功传播的调查性报道,挖掘成功传播的报道和传播活动背后的规律,这将有助于媒体公号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也能够促使优质报道的传播更精准有效。此外,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明确微信传播活动给媒体组织和新闻专业所带来的新影响。研究表明,微信显露出更强的"把关"效应,通过对运营资源倾斜、内容题材筛选、文字风格化加强等方面的选择,将调查性报道的呈现逐渐收拢在更小的范围之内,技术对内容的控制更为隐蔽而强烈。  相似文献   

18.
“调查记者”是指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在中国,它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关注广泛。  相似文献   

19.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12):61-62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在新闻作品中表现为细致描写的地方。细节首先要“细”,如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有表微意在”,它是起“表微”作用的;其次,细节的第二个特点是“节”,指那种筋骨节要的地方,即是指最重要、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或者事件本质的那一段情和景①。在新闻作品中,细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新闻人物的刻画还是新闻事实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细节,细节就是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细节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文本特点决定的。电视调查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运…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调查性报道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从实践、理念到经验,到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基本上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而在中国,调查性报道还难以系统、规范地进行运作,甚至还存在种种争议,《新闻调查》可能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调查性报道,2000年他们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的口号。2003年又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