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正能量粒子(粒子)与所伴随的德布罗意波(相波)之间的运动关系,提出了相波是负能量波;推测了负能量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正能量对应于正熵、负能量对应于负熵;宇宙正能量与负能量之和为零;宇宙的正熵与负熵之和亦为零;自然万物的进化是宇宙发展必然产物的试探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1929年,法国的德布罗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完德布罗意走向诺贝尔领奖台的旅程后,你会目瞪口呆的. 德布罗意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在大学里,他攻读历史,对历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1 德布罗意假设2 0世纪初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逐步掌握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在这进程中 ,一个刚从历史学的研究转向物理学的法国青年人 ,路易·德布罗意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 92 4年 1 1月向巴黎大学理学院提交了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 ,他提出了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并给出了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与伴随着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关系为ν =E/h , λ =h/p.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能量和动量采用相对论形式 .上述德布罗意关系式与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  相似文献   

4.
1929年-德布罗意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22年起,德布罗意(左图)在法国科学院《波动力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波动和粒子缔一的论文。1923年夏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上。他把这一想法以两篇短文的形式分别发表于《通报》杂志和《自然》杂志的评注栏内。1924年,他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想法,提出了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物质波理论。1925年,他把这篇100余页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是 2 0世纪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正是由于有了可靠的实验支持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才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并且 ,以德布罗意的这个理论为基础迅速地发展起来现代物理学上最重要的理论———量子理论 .一、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电子波动性的发现1 9世纪与 2 0世纪相交之际 ,X射线、电子、放射性三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物理学的看法 ,科学家们认为应以它们为基础再建造一座崭新的现代物理学大厦 .于是其后接踵而来的二十多年就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期之一 ,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6.
重提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能量振动的观点,并加以修改。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论理论得到了运动粒子能量的拍脉动,由此推出德布罗意波长和薛定谔方程,给出了粒子能量脉动波的波粒二象性图象。  相似文献   

7.
德布罗意和物质波理论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2,23(6):46-48
192 4年 11月 ,巴黎大学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博士考试 .尽管应试的年轻人发表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新见解 ,但考试委员会成员们被应试者的聪明和勇气所感动 ,为他的大胆假设———物质波理论打开了绿灯 .众所周知 ,物质波就是德布罗意波 ,这位应试者的名字将永远和物质波紧紧联系在一起 .1 出击之前路易斯·德布罗意 (LouisdeBroglie ,1892 - 1987)出生于法国迪埃普的公爵门庭 ,父亲曾担任法国首相等要职 .他在德赛利中学读书时 ,就显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引人注目 .18岁时获得巴黎大学历史学士学位 ,接着又学习法律 .年青有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记述了德布罗意假想的产生过程。浅谈了其内容要点和在物理学史上的意义及微观粒子与经典粒子和经典波的不同,及德布罗意的科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德布罗意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德布罗意     
莫里斯·德布罗意于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的阿耳比(Oieppe),德布罗意家族在十八世纪就取得了世袭的公爵称号,所以他是公爵的儿子。他的家庭经济很富裕,但他并没玩物丧志,从小就酷爱读书。德布罗意在大学里受的是文科教育,1913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文理院,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哥哥莫里斯是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哥哥的影响和熏陶下,渐渐地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当他从莫里斯那里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耳末会议上的一些关于量子问题的最新报告时,就决意到他哥哥所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bgli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22年起,德布罗意(左图)在法国科学院《波动力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波动和粒子统一的论文。1923年夏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上。他把这一想法以两篇短文的形式分别发表于《通报》杂志和《自然》杂志的评注栏内。1924年,他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想法,提出了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物质波理论。1925年,他把这篇100余页的论文发表在《物理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全反射时的表面现象,从表面波的透入深度、相速、波长以及能流等方面论述了表面皮的特性;从而说明表面波虽亦是进入光疏介质中的波场,但跟进入光疏介质中的折射波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只有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才有表面波存在,但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在光疏介质界面上所存在的波场并非表面波。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通过介质时会造成介质的局部压缩和伸长而产生弹性应变,该应变随时间和空间作周期性变化,使介质出现疏密相间的现象,如同一个相位光栅.当光通过这一受到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就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声光效应.本文就声光效应中的声光偏转原理和声光调制原理的现象及有关物理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多普勒效应教学中,利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波源和观察者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写出不同坐标系波函数的表达式;根据波传播过程中在两个坐标系中有相同的相位,分析导出多普勒效应,并引伸至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菲涅耳公式出发,分析了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后,反射光、折射光的光振动方向的角度变化情况,最后指出了光振动方向的角度变化与其相位变化以及半波损失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开关线性调相器的基本原理,用PIN管混联的方法,设计制作了毫米波雷达前端系统的0/π微带开关线性调相器。首先针对毫米波雷达应用,对开关线性调相器的基本原理作出了分析,接着设计了可工作于16GHz波段的调相器并进行加工,最后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调相器进行了测试,常温下载漏抑制优于-25dB,且相位误差燮2°,能够满足毫米波雷达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specific problem of how a flood wave propagates along a channel-a stream, a river or any open channel, and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vailable for forecast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flood wave.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古斯-汉辛效应,首先用斯涅耳定律推导出隐逝波的存在并计算场的有效进入深度。然后利用菲涅耳公式证明反射波存在一相移,最后讨论了如何用此相移计算出古斯-汉辛位移的大小,并与古斯-汉辛实验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开关线调相器的基本原理,用PIN管混联的方法,设计制作了毫米波雷达前端系统的0/π微带开关线调相器.介绍了开关线性调相器的基本原理并做了分析,接着设计了调相器的实际电路并进行加工,最后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调相器部分进行了测试,得到相应的测试数据,这些数据说明本次调相器的设计是可行的,满足毫米波雷达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调制信噪比是如何影响正弦位相调制(SPM)干涉仪精度的。为了改善调制信噪比,本文提出一种新的SPM干涉仪,其中参考波和检测波由—加了正弦电压的LiNbO_3电光晶体所调制,这种方法的调制信噪比较振镜调制法高,因此能用电光调制器提高SPM干涉仪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齐次平衡原则利用Hirota提出的非线性方程的双线性形和试探函数法推出二维kdv方程的二重孤立波解,这些孤立波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波的传播性质。其解对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