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言体系中,人称代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听说者以及话语中涉及的人物。在语言和文化各异的情况下,人们用来表达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方法也不一样。日语和中文的人称代词的演变过程、使用频率以及文化特征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中日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以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城的东、西、南、北四大城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语音、语义、语法及人称代词做领属语的特殊用法。平遥方言代词具有与普通话相似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用法。对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大都是把平遥方言代词放在晋语这一更大的范围中去描写,缺乏对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独特研究。文章在田野调查法的基础上运用描写法,真实地描写了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独特发音,并注重语言理论的阐述。从语音特征、语法功能、语义特征来看,平遥方言人称代词语音丰富、语法稳定、语义多样。通过研究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平遥方言人称代词,更全面地体味平遥古城特有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初步探索出了人称代词使用上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汉语诗歌往往隐匿人称代词,而英语诗歌则彰显人称代词,故对人称代词的处理成为汉诗英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考量的一大难点。汉英诗歌人称代词隐显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英文化差异。显化增添、保持隐匿和在保持隐匿的基础上补充诗歌创作背景知识三种翻译方法各有优缺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应将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差异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争取使译文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以人称代词和个人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集体主义文化对英语作文的潜意识影响在人称代词方面的表现以及基本认知模式,认为在英语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语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更要注意英汉文化的区别以及学生的跨文化写作互动意识,尽量避免汉语文化在英语写作中的文化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8.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现象很常见,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在口语中的误用(例如he和she的误说),再到翻译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本文通过对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误用的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从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误用属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今文《周书》的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我、予、朕、(印)”4个,第二人称代词“尔、汝、乃、而”4个,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3个,同时还有“某、自、己、人”4个特殊指人代词,人称代词种类齐全、指称功能完备且出现分工互补之势.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总体特点是周代的时代色彩鲜明,人称代词和名词共现构成同位语的现象常见,人称代词在使用中已显示出谦恭礼让的文化色彩.这些特点为从语言角度验证今文《周书》的语料时代问题及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语料,发现今文《周书》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与过去学界认为的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为重新认识上古汉语这些人称代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娜 《现代语文》2010,(7):31-32
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志的演变发展过程,“们”字在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方面占有大一统的局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元曲中人称代词复数的搜集分类,结合元代前后的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浅谈人称代词复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汉诗中的人称代词多为隐性人称代词,而英语中人称代词则需要明示。由此,人称代词的翻译成了汉诗英译中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称代词的分类——即显性人称代词和隐性人称代词,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汉诗英译中对人称代词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汉诗中显性人称代词的翻译,其本质是进行符码转换;而对于隐性人称代词的翻译,译者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寻找最佳关联,以推导出具体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查阅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分析日语日常会话中运用人称代词的实际语料,进一步探究日语人称代词及潜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期为日语教学、中日文化交流、商业活动、日常人际交往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称代词 名词短语”与“名词短语 人称代词”都是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作为核心D的人称代词具有“限定”义,限定其补足语NP的指示对象,如果其补足语有有定特征,则可移位到其指示语位置,并因此成为局域话题。  相似文献   

14.
陆娟 《考试周刊》2009,(20):40-41
汉语人称代词少而使用率高,日语的人称代词多而使用率低。日语的句子在很多情况下会省略人称代词,这样的句子汉译时,汉语应该遵守自己的习惯,不能将日语的习惯说法套在本国语言上,必须处理好人称代词。本文将通过对比探究如何处理省略了人称主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5.
暧昧是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该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日常会话中人称代词的省略。特别是第一人称。日语会话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受到文末表达的限制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即使不出现人称代词,我们也可以根据文末表达来判断出该句的主语是第几人称。本文就试从其中的一类文末表达方式即感情形容词来分析人称代词被省略的原因,及对人称的限制,进而揭示日语会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次我主要给大家说的是代词家族中的另一大分支——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起代表人或事物的作用,它有人称、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它又分为主格、宾格和所有格形式。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可在平时的运用中,同学们还是不知该如何排列它们。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人称代词主格形式的排列规则!  相似文献   

17.
话语中人称代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话语交际中,人称代词起指称作用时具有特指,泛指,照应功能;语用上,人称代词的变异或错位表示不同的语用意图;修辞上,人称代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交际关系的疏密并能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可以直接组合,形成“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的句法结构,如“我爸爸”,“你们商人”,“我们老师”,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也可以间接组合,进入表称类双宾结构,如“叫她三仙姑”,“称他们城里人”,本将具体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戴俊华 《文教资料》2013,(32):124-126
本文通过研究《三国志·魏书》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及语法功能等情况,了解人称代词在《三国志》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并与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人称代词繁复,《孟子》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来说明《孟子》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内部诸代词间的关系,同时也对两类代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