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如天人合一、伦理道德和礼俗文化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积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使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一、传统节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节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让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  相似文献   

3.
尹耀樟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10-112,12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及独特的民族气息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探索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如天人合一、伦理道德和礼俗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时尚文化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反倒淡漠了.其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连着民族的根,系看中华的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小学教育要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宝贵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创新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国琴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4,(收录汇总):17-18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挖掘节日内涵,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实现多元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静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1-12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节日的走向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传统节日中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和生活方式。在欧美节日日渐东来而我国传统节日日趋式微的今天,复兴我国传统节日就和保护民族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逐渐萎缩,同时也面临着迅速消逝和同质化的危机。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有多少大学生知道"我们的节日"有多少?又是怎样度过的呢?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即将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现状实际,阐释了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在高职院校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 ,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日渐淡漠 ,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 ,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如何推陈出新 ,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实现文化传承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背景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变迁性的双重特点,表现为中华各民族节日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既统一又多样的文化样态。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化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较易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属性,导致节日文化理解不充分、节日文化精神内涵缺失、节日文化功能价值失效等观念问题,由此提出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方法,着重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节日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以节日文化教育充分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增强节日文化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4):163-164
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是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展示。我国大多数年轻人倾向于西方节日,传统节日文化面临边缘化的困境。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恢复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成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现状,提出节日教育对策建议。旨在使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文化情怀,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民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思想,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传统节日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5.
传统节日是传承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独特仪式文化,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传统节日认识模糊、认同淡化、行为弱化的现象。如何借助传统节日的鲜活载体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整合大学生、高校、社会和政府的四个层面的力量,实现思政教育与节日传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亦能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下,由于媒体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导向力度的匮乏,中国传统节日单一的形式对青少年吸引力甚微,加之青少年教育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日趋淡化。为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从法制角度、舆论角度、学校教育角度、自身教育角度共同入手,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李利 《学周刊C版》2011,(9):59-59
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传统节日,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挖掘、弘扬和创新.青年群体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反应相对淡漠,应深入挖掘中秋节承载的思想和价值,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大学生充分体会中秋节日文化特有的信仰、伦理、情感,促进他们形成博大的文化价值理念和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日积淀着民族的情感、信仰和伦理,能够为青少年提供精神给养,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青少年是参与和享受节日文化的重要群体,借助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有效和有力的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宗教观念,寄托着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认真探究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在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升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