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必须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一、正确地朗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要求学生正确诵读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我们所说的正确的朗读,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课堂朗读中,一些不良的朗读现象屡见不鲜:朗读时面红耳赤、声如蚊蚋;句读不连贯,曲解文意……凡此种种,都表明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朗读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朗读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来说说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这项重要技能。误区一:缺乏兴趣,消极念字念字式朗读是最常见的朗读误区,其表现是从头到尾没有情感投入,没有高低起伏,机械地照字读音。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们曾对不同学校初一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抽测,让他们自选一篇学过的课文朗读,结果被抽的一百名学生中添字、漏字、错字、破字、不知停顿及唱读的情况十分严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的几乎等  相似文献   

4.
抓好朗读的基本功○朱维松官秀容(南平市塔前学区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地教学原则,把气力花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上,抓好朗读的基本功。一、感知课文,正确地读。正确地读,即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读错音调,不加字,不丢字,不颠...  相似文献   

5.
<正>朗读教学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朗读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目前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对朗读重视不够,在具体运用上也存在问题。一、中学生朗读能力下滑的原因考察毫不夸张地说,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几乎逼近丧失的边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事实。中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有几个十分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不由自主地丢字、添字、重复以及停顿不当。更有甚者连一篇文章较为流畅的读下来都不能够。一些学生常常把一篇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常规教学中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强化语音、发音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入格”,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最起码的技术要求,其重点训练点是语音和发音。 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音、语气助词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教学还是滞留在繁琐的分析、无病呻吟的情感体验、虚假低效的合作、交流的怪圈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注重师生的朗读,教师自己读课文时读得很生硬,丢字加字、读破句子的现象很普遍,能读出感情的很少。朗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语文教师要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老师要声情并茂地读,学生更应该书声琅琅地读。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强化语音、发音训练 ,使学生读得入格所谓“入格” ,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最起码的技术要求 ,其训练重点是语音和发音。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 ,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师都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 ,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韵、语气助词“啊”的变化等词。第二 ,不唱读。过多的集体朗读是造成唱读的原因之一 ,教师要多用指名读的方法 ,以便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二、强化朗读技巧指导 ,使学生读得入情所谓“入情”是表情朗读 ,要求朗读…  相似文献   

10.
有效朗读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读,真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朗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形式地朗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段,来咀嚼语言文字,体会语气、节奏、句式以及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指导学生有效朗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避。 一、借助关键处体验感悟,让朗读愈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每接一个新班,常感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尽如人意,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就连唱读、顿读,添字、掉字,句子读不通顺的现象都屡见不鲜。课文都读不好,其他的岂不免谈?于是,我的语文课就从抓朗读入手。一、课前预习——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认D练内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呢?首先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开始认D练时所学生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再提出要读流利,也就是读得速度适当,不读破句,不唱读;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也就是力求通过朗读,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议席,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其次,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兴趣为主。朗读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每一篇课文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朗读,学生就会厌烦。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朗读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字水平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更充分地认识朗读对于搞好语教学的积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快乐你我她     
正学期末的班级朗读测试落下了帷幕,我很欣慰,我又夺得了朗读冠军。大课间,老师让我教许莎读课文,因为她没及格。当时,我非常开心,心里想:我都能像老师那样教同学朗读了,我感到自豪。可是当我听许莎朗读课文时,她让我大吃一惊。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并且有很多字她都不认识。读一句话都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还在于读。试用修订版大纲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即声音响亮、清晰地读书或念文章,“需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语 )还要求读出韵味和节奏。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以及启承转合、急迫舒缓的节奏美;体会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养成学生字斟句酌、不苟且、不粗心大意的习惯。比起默读、跳读、猜读等,朗读对打基本功的小学生更有价值。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朗读,并…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通过朗读,把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此,小语大纲要求小学各年级教师都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在抓“双基”的时候,重字词句篇的落实,轻朗读基本功训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统考和升学考试的影响,以为朗读很难用书面形式进行考查。据此,本文拟对朗读能力的书面考查作一些探讨。 一、朗读能力书面考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代大学者朱熹曾指出:"凡读书……须要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只是要主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不难看出古人对朗读的重视及对朗读作用的认识。朗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典文学作品和前辈文学大师的作品中,都不乏对书斋里、课堂上琅琅书声的生动描绘。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学习语文,朗读最重要。可是,这些年,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中考、高考指  相似文献   

19.
谈一年级的朗读训练李洪谟一年级的朗读先要抓正确。所谓正确就是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教师领读是主要方法。在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流利。流利首先是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把词连在一起读──词连读。“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雪花”“还在”...  相似文献   

20.
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朗读首先要正确,不读错别字,发音响亮不唱读、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能读准轻声和儿化音,纠正含糊不清的字。有些学生吐字不清,这样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要纠正学生把句子拉长声音,一字一词形成唱读。正确朗读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把字词认准,有些学生把字读错是因为不认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