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王伟 《新闻前哨》2005,(5):71-71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上的不断成熟、网站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化以及传播速度的快捷与实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受众开始转向各种互联网站寻找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渐形成鼎足之势。网络新闻受众和其他传媒受众一样,是一种受众追求自己的各种心理满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主要是指由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建立的网络或其他专门化的新闻性网站所发布的新闻。网络新闻媒体则是借助互联网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信息服务的站点。电子邮件在传播信息、发送新闻信息方面开创了网络新闻的先河。网络新闻具有传统新闻不具有的优势,因而发展迅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至2006年底,中国大陆已有网民1.3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5%;用手机上网的已有1700万人。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记者摇篮》2006,(9):60-60
长期以来.一个有关网络新闻的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实是.人们一方面充分体验着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传播信息中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又不断谴责互联网新闻在内容上的肤浅、雷同和抄袭。然而现实是.网络新闻对传统媒体冲击不断加大,网络新闻独特的传播方式也不断地影响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4.
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络普及范围日益广泛、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网页内容不断更新、网站不断蓬勃建立,网络不仅是一种媒体,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上网浏览新闻,网络新闻成为很多人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当重大事件发生时,许多人往往第一选择上网浏览获取有关信息。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呈现了哪些新特点?充分认识网络新闻的特点,正确把握网络新闻的特性,增强网络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应当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发挥网络新闻积极的作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江坪 《新闻实践》2009,(10):73-73
每天浏览新闻网站信息,感到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大同小异,原创新闻不多.当然.原因很多,除了网站记者人数较少以外,创新意识不够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周嗣云 《新闻世界》2014,(10):113-11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借助新的媒体形态,以其独具的传播优势,改变了传媒产业格局,加速"网络新闻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资源的转型发展,整合与创新,同时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通过阐述网络新闻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分析了网络新闻的优势及特点,以及新闻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并以《纽约时报》为例,提出了针对网络新闻视角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新闻业的迅猛发展,许多传统媒体从最初的电子版和网络版逐渐向独立的专业新闻网站、地方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综合性网站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网络新闻媒体在用规模效应和集团优势来参与传统媒体新闻业竞争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理智、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尽快提升网络新闻的品质,优化其传播效果,促进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该如何发展?我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来源丰富的特点.同时整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及网络媒介的长项.形成自己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发挥网站专业优势,引导网民理性参与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①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开放、互动、共享等特点,应该也是事实的报道,也需要具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能引起网民的关注.网络新闻不像传统媒体的新闻那样必须经过审稿才能刊登或播发,它所受到的限制非常小,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认为的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传播.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网民对新闻资讯的接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会主动地进行附和、反馈或质疑.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中共辽宁省委网信办、中共安徽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启动。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的记者们,分赴山东、辽宁、安徽等基层实地采访,全面展现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泛滥也导致了信息贬值,在网站海量资讯面前,传统媒体的信息显得可有可无.广而告之式的新闻信息发布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型,作为市场化比较好的都市类媒体更面临着转型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传统媒体网站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登陆”互联网起,到2000年11月28日,《拉萨晚报》以独立域名上网止,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的传统媒体均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截至2005年6月30日,全国有1000多家新闻单位在网上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商业网站、媒体网站,如此众多的媒介都在抢夺网络新闻这块蛋糕,怎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便成为每一家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文医学期刊网站中发布专业网络新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已有许多医学专业的新闻网站,查找医学网络新闻非常方便,但国内还很难在网站中找到医学专业网络新闻.可在已创建的独立医学期刊网站中发布医学网络新闻,医学网络新闻中的原创新闻可由编辑撰写或作者提供,复制新闻可由编辑部人员从网络信息中收集,或者链接其他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传播的综合影响下,读者接受网络信息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使得网络新闻写作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文章从与传统媒体新闻的差异开始谈起,着重叙述了提高网络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旨在促进现代网络新闻写作的研究,为新时代网络新闻写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新闻前哨》2014,(3):55-55
网络新闻方便、快捷、信息海量,但同时也因其信息来源的多样和复杂,使得网络新闻传播的失真较传统媒体更多。然而,真实性应是新闻永恒不变的原则。网络新闻作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也应该确保其消息和言论的准确性、真实性,充分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标题的简省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网上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阅读网络新闻。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负载的新闻有共同的特点,如准确、鲜明、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其自身的独特性也非常明显。网络新闻的独特性多表现在其标题上。下面我们就通过四种媒体的比较来分析网络新闻标题的信息形式、形成原因及其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普利策新闻奖的14个奖项对网络新闻全面开放的第一年;然而,除了“政治新闻网”被提名以外,结果的14个奖项均被传统媒体摘走。有评论说,普利策新闻奖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专利,对网络新闻与网站的开放只是一种形式。事实上,93届普利策新闻奖已经包含了诸多的网络媒体因素,这些因素表明,网络新闻或网站进入普利策新闻奖只是近在咫尺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发展,网络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单一的新闻消息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当有重大新闻发生时,受众希望对信息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媒体采用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报道等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在网络媒体中,则出现了网络新闻专题这一形式.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新闻传播中一种特有的形式,在新闻网站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作为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的网络新闻专题也成为了各大新闻网站树立报道特色,加强品牌竞争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对网络新闻专题及其如何策划制作应该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意在以此为主题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特点及其策划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报网互动可以延长传统媒体产业链条、丰富报道的手段。网络新闻的采编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报纸网站的出路,并不在于简单转贴和被动等待母报的新闻,而在于走出一条“新闻信息整合-信息形态转换-差异化(个性化)新闻服务”的道路,网站可以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将母报的新闻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再度传播,从而实现扩大母报在互联网上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促使传媒生态发生时代性变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争夺了受众的眼球,有形无形地将传统媒体边缘化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队伍的日益庞大,网络新闻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而网络新闻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从虚假信息到内容低俗,从报道失真到标题失范,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少问题,致使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有的新闻网站甚至或为藏污纳垢之地,自毁新闻之根基,遭受广泛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