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苏联《女工》杂志在今年第2期《决定命运》栏目里,刊登了一个孤儿院的教养员E·格罗绍娃的来信。她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患眼疾、几乎失明的小男孩萨沙被母亲遗弃,遗弃孩子的母亲仍然关心着儿子,但不愿暴露身份、住址,而孩子又急需母亲照料。格罗绍娃希望社会帮助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常见某些编辑选稿时,注意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带来的效果并不见得好。比如4月24日《新民晚报》“家事”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富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稿件,写的是一个广东老板,生意上太忙,将两个孩子送到上海来求学,两个孩子挺懂事,渐渐学会自立。事情本不错,但写到最后带出另一个问题.原来他俩还有一个妹妹在广东父母身边,这样说来此对夫妇至少生育了三个孩子(仅仅从文字上看)。由此使人感到广东那边是怎么搞计划生育的?从照片看两个哥哥也不过是小学生,而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早就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这对夫妇是大大超标了像这类报道是“得”还是“失”?看上去是表扬了两个孩子及其已为“富人”的父母,其实另一面又使人感到这对夫妇不值得报道,难道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社的记者报了一个选题,说是在一次刑法研讨会上,一位韩国学者谴责中国刑法缺少人道主义。其理由是,在中国,如果有人捡到一个孩子,抚养几天后又把孩子扔了,中国的司法机关并不会认定此人构成遗弃罪。记者说,他会后采访了这位韩国学者,了解到,在韩国,人们只要捡了孩子就必须抚养或妥善处理,否则就要被判遗弃罪。因此,他想写一篇报道,呼吁立法者尽快弥补韩国学者提出的立法疏漏。对于记者的这个选题,我有些怀疑。因为根据常识,韩国一定有自顾不暇的穷人,如果这些人捡到了孩子却无力抚养,他们怎么办?难道韩国强制这些人必须抚养弃婴,…  相似文献   

4.
宋晖 《新闻爱好者》2007,(10):58-58
艾丰,上个世纪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分配到人民日报后,推出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和评论;策划了一个又一个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他的人生多姿多彩,他的身份和成就也是多重多样:  相似文献   

5.
辛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8-38
所谓多面式报道是指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而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  相似文献   

6.
董治顺 《传媒》2003,(2):30-30
最近,打开每天的《西安晚报》,常会被一篇篇报道所吸引,被一个个喜讯所鼓舞。这期间,《西安晚报》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这个目标,以把古城装扮得更美丽,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使游人客商感到更满意为出发点,精心策划,改革创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报道。这些报道,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  相似文献   

7.
一种担心     
一个6岁的孩子写出了7万字的长篇自传小说,6岁半一入学就读起小学5年级。面对这样的孩子,媒体一下子似乎又注射了兴奋剂:采访,摩肩接踵;报道,连篇累牍。 炒啊炒,炒到了一个小朋友。第一次见到这个又一例被冠以“小神童”的孩子,是在演播室里。这是两个月之内,小孩子第30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作为记者,我有些吃惊。这种吃惊并非因为他写了多少万字的小说,而是基于一种担心:一个刚刚6岁多的孩子能承受得了  相似文献   

8.
张淼淼 《军事记者》2007,(11):19-19
"一事一报",顾名思义,就是一篇新闻稿报道一件事,又可称单一事实新闻,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它是最原始的客观报道方法,采用单篇报道一个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体写作创新之三:多面式报道。 这种多面式报道是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所谓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请看新华社1988年8月14日播发的一条消息,报道歹徒闯进广西大学行凶的事件,既写了该校副校长面对歹徒行凶而逃离现场…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大观周刊》2012,(51):266-267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有必要让每个孩子从小养成许多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5,(11):61-63
报纸: 都市快报一篇报道受省领导表扬 本刊讯 10月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当天《都市快报》第7版的人物通讯《宁海老爸选择先救别人的孩子》上批示:“报道很好。新闻媒体应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并主动给予报道。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正需要日积月累的宣传教育。” 10月9日,省委宣传部阅评组第406期《新闻阅评动态》指出:这篇通讯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报道了宁海电信局职工张诚为抢救落水孩子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通过他“先抢救别人的孩子”义举,以及他工作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2,(10):82-83
"我点燃了烈火却又将它扑灭,为此,我受到了上帝永久的惩罚。那烈火,当然就是你。"——理查德·伯顿"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相信我是一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孩子,如果这是真的,理查德·伯顿无疑就是我的宿命。"——伊丽莎白·泰勒  相似文献   

13.
1953年1月5日的《河南日报》上,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阚枫的一篇报过,文中批评了鲁山县张良区交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假报高额丰产的错误.阚枫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篇报道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轩然风波,会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录音报道,以实况录音为主,文字的叙述描绘为辅。一篇录音报道,一般的要由两到四个音响构成。只用一个实况音响,音响再好也显得单薄,要是太多了,又会使人厌烦。但不管音响多少,都应把精选出来准备要用的每一个音响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既不能都放在开头,又不能全放在中间或结尾。这就涉及布局,没有一个巧妙的布局,就如同一个人一样,长的再好看,若是畸型,也会大为减色。音响的布局巧妙与否,直接关系着一篇录音报道的成功与失败。巧绘凤头,吸引听众。现在的广播听众基本是在“动中”听广播。所以录音报道的开头就显得格外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手头保留了新华社记者发自国内外关于暖冬的三篇气象报道。这三篇作品的新闻事件地点不同,相距遥远;时间也各异,按报道日期先后,一篇是反映我国新疆边远县富蕴今冬异常温暖,另一篇报道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深冬温暖如春,再一篇反映平壤出现近百年未见的冬暖。而且,又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但三篇报道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因而,反映气候异常的气象报道较  相似文献   

16.
衡量一篇社会新闻的价值,首先要看它产生的社会效果。《书中漏掉一个○,农民死鸡五百只》这篇报道,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在泰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后,就象一石投入水中,立即引起了波动。《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社报道了这条消息后,又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功夫不负作者心,  相似文献   

17.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是在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继宋鱼水、张云泉、祁爱群之后,涌现出的又一个重大人物典型。《人民日报》的一组报道(3篇通讯、1篇评论员文章)见报后,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专门引用了报道的相关论述。主  相似文献   

18.
张永航 《新闻记者》2002,(11):11-12
2002年6月3日的《南国早报》转载了一篇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 :5月31日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个公共汽车站 ,一个名为塔尔沃的男子突然将一个和母亲一起等车的男孩抢走 ,劫为人质。并以孩子为要挟 ,要见菲律宾的环境部长阿尔瓦雷斯。警察即刻赶到现场 ,塔尔沃用刀抵着孩子的脖子 ,与警察在汽车站对峙了两个多小时。菲律宾电视台记者闻讯赶到现场 ,对此进行了直播 ,众多菲律宾观众观看了事件现场。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一名显然对此毫无经验的记者恳求歹徒 ,放了孩子。就在记者恳求的同时 ,塔尔沃残忍地将锋利的尖刀刺入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性报道。一篇好的事件性报道要求简洁、清楚、时效快。在报道手法上要做到“再现”事件,而不是平板地叙述新闻事件。《纽约先驱论坛报》于1960年3月5日刊登的记者桑切·德·葛芒的一篇报道《歌剧天骄。以身殉剧》是事件性报道的佳作。此文于1961年获普利策有时间限制的地方报道奖。这篇报道写都会大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伦纳德·沃伦在演出威尔第四幕歌剧《命运的力量》第二场结束时猝死于舞台上。台上的帷幕降下了,而记者以戏剧性手法把因演员死亡而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会经常从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以一场特殊的婚礼为题的报道,这些报道几乎都是讲述喜结良缘的新人历经艰难坎坷而忠贞不渝的感人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消息《一场特殊的婚礼》却没有以爱情为主题报道婚礼,也没有唱响道德的赞歌,然而这篇简短的消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并因此而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那么,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这个特殊婚礼的报道蕴含着什么新闻价值?又何以会获得一等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