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稿要选准对象,不要“见庙就烧香”。有些通讯员稿件写得不错,若是投错了新闻单位,等于泥牛入海,给编辑的废纸篓作了“贡献”。有些通讯员为了加大稿件采用的保险系数,将一稿复写多份,寄给多家新闻单位,其结果往往是“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1987年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见稿61篇,去年又见稿82篇。有的通讯员问我上稿为啥这么多,我说的一条体会是,掌握报纸特点,做到“投其所好”。我以前写稿,不大注意研究各报特点,有了素材写“通稿”,乱投一气,结果稿子写得不少,用得不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我看到,各家报刊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和要求。作为基层通讯员,如果没有直接同报社联系的条件,应注意研究各家报  相似文献   

3.
中共北京市委六月七日作出的"关于加强北京日报工作的决定",推动了全市通讯工作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市委的某些部委、市人委的一些局、处党组和各区区委、各大工矿企业党委、各高等学校党委等七十多个单位,都由部长、副部长或第一书记挂帅组织了写作小组,成员已经有四百五十多人;八十多个工矿企业和高等学校的特约通讯员,也跟本报挂上了钩;十三个区委宣传部都配备了专职的通讯干事,并且整顿了通讯网,发展了通讯员,现在本报通讯员队伍已经由七百二十人发展到三千人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在基层当通讯员多年,采写的稿件有100多篇被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有600多篇被省、军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较深的一点是,作为一个通讯员,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只有胸怀全局,眼中才有新闻。我初学写稿时,不懂得调查研究,更谈不上了解全局,见什么,写什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笔者也是"半路出家"。35年前,笔者是个热衷于给单位简报、行业报投稿的通讯员,被单位推荐到新华日报社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通讯员培训,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采访,经常会有通讯员向笔者诉苦,因为"没的写"而完不成单位的报道计划和报道任务。以笔者对基层通讯员的了解,初学写作者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写作热情很高,但敏感性不强,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写好新闻报道,我的体会有"三多"。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单位小、地盘小、活动空间小,为"小"所限制,很难有大的新闻事件降临,但这是不是说在基层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就只能"坐以待毙",无稿可写?答案是否定的!在基层工作,固然有难见"大世面"的劣势,但也有优势的一面,这个优势就是:由于长期"固守一地",你对这个"小地盘"上所发生的事非常熟悉,了解和掌握的特别多,有些可以说烂记于心,召之即来,用之随取,这就是我们的"王牌",如果我们把身边发生的这些小事鼓捣好了,照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有的业余通讯员说:“很想写稿,但没人提供素材。”我的体会是广交朋友稿源多。通讯员和群众是鱼水关系,鱼儿离了水是难以生存的,通讯员脱离了群众,尽管你有天大的才能,也是写不出稿子的。要想和群众交朋友,还必须解决一个思想方法和采访态度问题。要以诚相待、甘当小学生,见领导干部是这样,见普通农民也是这样,群众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新闻单位增多了,队伍扩大了,经济收入上升了,装备也越来越先进。然而一些县级新闻单位对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却弱化了,具体表现为:通讯员来稿数量明显减少,人员流失严重,写稿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等等。在我们台的通讯员来稿中,90%以上都是一些短消息、简讯,总结性的稿件多,有深度的稿子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底收到工人日报通联部寄来的信。信中有三个通知和四份统计表,统计表即特约通讯员一年见报稿件统计表,通讯员好稿自荐表、通讯员稿酬漏发表、报纸发行统计表。阅后感触颇多。由于爱好和工作需要,我给各大新闻单位当通讯员已有10余年之久,而接到这样的通知和统计表还是第一次。通联,顾名思义,就是与通讯员的联系。但怎么联系,联系多深,联系多广,联系多细,恐怕各新闻单位是不一样的.就笔者接触的十多家新闻单位看,在对通联工作重视程度上,差异是相当大的。工人日报(还有中国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对通联工作特别重视。一是严肃认真地聘请  相似文献   

11.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三团正在召开新闻工作会议,小会议室里来了三十多名基层通讯员,他们大多是来自连队,二十多、三十来岁的年纪。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把八十三团的新闻和信息向外报导,每年在各级报刊刊稿一千多篇。有几名尖子通讯员,年刊稿在200篇以上,被自治区、兵团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通讯员不是职业,也不拿工资。团场里的通讯员有的是基层干部,有的是农工,他们写稿是业余的爱好,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仪器仪表工业总公司党委宣传部,3年来,由于坚持抓了通讯员队伍建设,使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普遍有了提高。1986年,上稿数量达到450篇。组织了两次有一定影响的连续报道和两个专版,全系统37个单位都在报纸上见了名。总公司刚组建时,由于通讯员中新手较多,不知道怎样写新闻。为了帮助通讯员尽快掌握通讯报道工作的基本知识,我们从抓好通讯员业务培训入  相似文献   

14.
也应包括通迅员我是云南省内十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3个新闻单位的特约通讯员,并为其中几家报纸相继担任了30多年的通讯员工作。去年很幸运,《大理报》社给每位特约通讯员赠订了1份《中国记者》,我如获至宝啃读了几期,真是大饱眼福!高兴之余冷静地想了一想,好象《中国记者》缺了点什么?啊!原来少通讯员园地。不是《中国记者》的通讯员园地,而是全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一般都是本单位的"秀才"。在领导的眼里,他们能写会画主意多,搞宣传,写材料,做策划,离不开他们,是"靠得住"的人。在同事们看来,他们头脑灵活,文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工农通讯员,是中共对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群众办报"的根本保证。从依靠工农通讯员进行宣传到鼓励工农通讯员参与办报,把人民群众提高到既是"受众"又是"传者"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宣传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领域,通讯员是个"老皇历"了,可以说是媒体诞生以来须臾未曾分离的一个伴生物,检索百度百科,可以发现如下简短词条:"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任务是经常为其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  相似文献   

18.
熊杰 《新闻导刊》2008,(1):55-55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在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上狠抓全队通讯员队伍的培养建设,不断增强通讯员的写稿能力,2007年全队在市级报刊发表各类稿件突破百篇,在全国各大煤炭、地质新闻网站上稿200余篇,荣获了2008年重庆能源集团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二等奖",两名通讯员荣获"优秀通讯员"称号。  相似文献   

19.
来信简复     
福建漳州市陈秋悦来信问:通讯员报道外单位是抢新闻、缺乏职业道德吗?他反映,他在搞好本单位通讯报道工作以外,还为外单位搞了一些报道,由此引起了一些议论。应当肯定,把通讯员搞外单位的报道说成是“抢新闻、缺乏职业道德”是不对的,这是对通讯员的一种打击。但是,按常规,通讯员的主要任务还是在本单位搞报道。因为,通讯员毕竟和记者有区别,还因为各单位一般都有通讯组织。因此,最好不要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搞报道。比如,农村通讯员主要在本村本乡采访,最好不要到外乡,外县去搞采访,更不要去国营工厂,工厂的通讯员最好也不要到农村采访(宣传部门组织的联合采访或对方邀请除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内乡县通讯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健全通讯组30多个,发展通讯员470多人,其中骨干通讯员60多人;在新闻单位见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人们说,这里有李先哲一份功劳哩。李先哲,内乡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原先搞理论工作,分配到新闻科时,正值内乡县通讯工作不景气,人员“青黄不接”,见稿寥寥无几。起初,先哲起早贪黑,熬眼吃苦,拚命写稿,虽然一篇篇文章变成铅字,但是一杆笔闹腾,怎能扭转全县被动局面? 他焦急、懊丧,但没有气馁,他认真学习外地搞新闻工作的经验,体会“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深刻意义,认识到一花独放不如万紫千红,要使更多的人关心党报,为她写稿;就是要在自己写稿的同时,花大力气,抓组织工作,也就是说“功夫在笔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