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全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自媒体、新媒体深受大众关注,直接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舆论格局。因此,优化信息内容,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丰富传播形态,适应全新传播生态,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就发展成为当前传统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应对举措。研究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为基础,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变化,结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的大量泛滥,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呈现了多种多样化。因为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信息范围更广,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自媒体的普遍性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性。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也有相关联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泛滥也导致了信息贬值,在网站海量资讯面前,传统媒体的信息显得可有可无.广而告之式的新闻信息发布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型,作为市场化比较好的都市类媒体更面临着转型压力。  相似文献   

4.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洪文 《新闻前哨》2022,(13):24-25
中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媒体融合发展,正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初步融合阶段迈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本文从传统媒体广播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整合新闻信息资源,挖掘新闻信息价值,以服务于广播节目生产,推进融合传播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媒体之主要特点,即人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而且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在分析当前数字化媒体传播方式的"返祖"现象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媒体不能也不应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普及,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正从跨媒体、多媒体走向全媒体,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发展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中国正逐步走入应用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已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如报纸)的功能,其时效性、交互性、广泛性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作为第四类媒体,其基本的要素包括:数字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接受终端。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也译作社交媒体。社会化媒体的特性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与信息解码者实现互动,共同生产新的知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媒体都属于社会化媒体。目前最火的社会化媒体当属微博。  相似文献   

10.
董力 《新闻传播》2023,(18):80-8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推进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抢占互联网舆论话语权成为当下新闻行业关注的热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和越来越多的新平台,传统媒体的记者如何对自身进行转型,优化自身职能与新媒体时代相适配,本文从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成因、转型所应具备的客观条件、转型的具体路径分析,以及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重要意义和负面影响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以地方党报为主体的传统媒体,作为党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在互联网上特别是新兴媒体领域牢牢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通过对新闻传播业以及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意义重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主流媒体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能力;而新媒体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与专业能力,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当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发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新闻世界》2013,(4):288-290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媒体环境的深刻变化,同时深刻影响了信息传播路径与受众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根植于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更是将其效应扩大化,以至有研究者认为信息碎片化时代已经来临。本文旨在分析信息碎片化所塑造的媒介环境及其对于传统媒体新闻策划带来的影响,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传统媒体当前进行新闻策划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新闻策划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4.
肖潇 《新闻窗》2007,(3):92-93
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普及,网络在短短十数年里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信息革命,被冠之以“新兴媒体”的称号,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改变了媒体格局。深入探讨该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乃本文的主旨。网络影响传统媒体对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的传播随新媒体技术迭代升级呈现出巨大变革,打破了健康传播倚重传统媒体的格局,健康信息传播由以精英主导的单向度线性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交互模式。传统媒体中健康传播日渐式微,社交媒体获知健康信息趋向常态化。社交媒体语境下,健康信息传播中数字代际鸿沟、健康信息谣言频发、严肃议题软化等现存问题不容忽视。规范社交媒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无疑是亟须回应的重要现实议题。本文旨在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梳理,找寻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利用社交媒体传递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也被称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兴媒体,排在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广播之后,它的最大特点是传播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传播的速度快、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近些年来,第四媒体发展迅速,已经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第四媒体在传播信息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面对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分析了第四媒体的特点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后分析了第四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原 《新闻爱好者》2003,(11):51-51
传统媒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另一种是立体媒体,如广播、电视。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则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惊呼: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一、报纸等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在传统媒体中,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在传播功效上有很大区别。平面媒体时效性弱,但读者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浏览,其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的信息可以保存下来;立体媒体则相反,其传播的信息即时性较强,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一些体育比赛…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越发具有"亲民"的特性,这意味着自媒体时代下悄然转变的传播模式,正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9.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平台日益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聚道,与传统媒体不同,社交媒体内容泛在,平台全球传播,网络生态复杂,为信息操控提供了可能。在当下,信息操纵策略手段多样、组织架构严密、运作流程清晰,为网络生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风险。对此,应当加大对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操控行为的惩治力度,严厉打击信息操控背后的产业链,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管作用,并对容易引发信息操控的议题做好官方回应,加强我国与美西方国家信息战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