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沟通公民世界和公共权力的桥梁,能够拉近公民和国家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消除公民对政治的冷漠感。大众传媒作为培养公民精神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平等、宽容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公民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民主作风,有助于公民形成超越个体利益的公共关怀意识,并最终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穆黎 《东南传播》2010,(3):71-73
公共事件来源于公民的公共需求,来源于具有公共责任感与公共良知的大众传媒的发现。在现代民主国家政治体系中,揭示公民公共需求而产生的公共事件,使这些公共事件引起政府与公众的公共关注,是大众传媒的首要公共责任。现代民主国家公共事件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大众传媒的大众传播形式,它能克服传统社会人际传播形式的弊端,在发现和传播公共事件,使公共事件获得政府与社会公众公共关注的过程中,具有传统社会人际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增强公民意识的时代背景已经具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文化部门,公共图书馆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通过其特有的理念来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落实理念,发挥在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中,公共决策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虽然体制内配置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但若没有大众传媒的参与,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也很难成立。基于此,我们从大众传媒与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实现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大众媒介提供了政策系统中各种利益吁求的表达和聚合的公共平台,而这个公共平台落实了公民的表达自由;若没有大众传媒对相关信息的报道与披露,知情权的实现只能说是残缺的、不彻底的。另外,公民有权接近和利用大众传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大众传媒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公民信息传递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在发挥作为政府喉舌的作用之外,越来越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工具。笔者拟从历史角度研究大众传媒在公民意识构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社会媒体该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高度体现,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参与,缺乏政治参与,民主便无法体现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是政治信息的沟通和知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其在政治生活中构筑的公共领域平台,对于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大众传媒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琨  魏靖 《新闻世界》2008,(8):102-103
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建立,不单是制度方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民主、法治的意识和价值观在公民思想中扎根。民主意识是指公民知道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权、对议程的最终控制以及成年人的公民资格。民主意识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制度建立和维护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8.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推动大众传媒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大众传媒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音,为建设民主社会培养公民意识,在我国受众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9.
余玉 《声屏世界》2014,(5):64-66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是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新闻传媒扮演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者的角色,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网络中与公共领域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形态是网络论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社会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大众传媒在政府自上而下和公民社会自下而上的互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均衡影响大众传媒的多方力量,回归大众传媒公共话语平台的本质,确立大众传媒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海  李明远 《当代传播》2013,(2):106-108
微博具备民主参与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参与增加了微博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草根的声音可以得到放大,草根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微博成为思想启蒙阵地。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特点有:把关人的个人化;公共领域的扩大;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社会价值在于:推动言论自由,拓宽公共领域;促进新闻改革,改变传媒生态;维护公民权益,有效监督政府;推动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形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当代报业场域内商议性民主嵌入中国主流政治框架内的实践可能.在医改未来何去何从这一重大议题上,由于国家执政理念的调整、社会公众的能动以及大众传媒的主动作为,在大众传媒的话语空间中形成三类媒介议程,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公共商讨持续一年有余,医改期待重新变革的民间呼声最终成为中央政府的政策议程.以大众传媒为中介的商议性民主实质上是在国家公权约制范围之内而展开的,表现为零散和局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民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民主意识既体现在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上,也体现在谈话空间、嘉宾以及话题的双重性上。这使得谈话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民主的色彩,即让公众意见进入到公共论坛中产生碰撞、交流,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实现在国家空间、私人空间中产生思想观念的协商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成为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民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公民意识的成长,公民意识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公民意识又称公民精神,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是指公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意识包括独立人格(主体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宽容意识、公德意识、科学精神等内容,其核心是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舍此则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公共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支撑,也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图书馆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且是民主的产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享、人权、交流、教育等内在属性“内生”了公共精神培育功能。当前社会公共精神现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不相匹配,而图书馆则以多样化的公共精神培育实践回应该需求。实践类型主要包括教育导向型、传播导向型、治理导向型、社区导向型,但实践的丰富度、科学性存在不足。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图书馆应推动以公共精神培育为价值追求的服务创新,将公民纳入图书馆治理体系,构建嵌入性的公共生活空间;图书馆学则应加强图书馆公共精神培育功能理论研究,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图1。参考文献64。  相似文献   

16.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者民主意识的建立最初来源于一种自发的社会民主政治心理,这种心理是公民的基本政治心理素质之一,表现为对民主的一种体验和感性认识,评论者作为公民自然拥有这样一种建立在客观政治环境基础上的直接经验性的意识。但从一种自发的民主心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民主意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民主意识的培养不  相似文献   

18.
邹一沛  熊程 《新闻世界》2013,(7):154-156
【摘要】微博网站的兴起为构建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它意味着公民意识的觉醒,而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反过来又会对公民意识的形成和成熟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平 《当代传播》2006,(4):85-87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在堪萨斯州兴起以来,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的。事实上,欧美国家一贯以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为其参照,因此,本文拟从政治传播的角度,以古希腊的公民意识特征为基础来考察“公共新闻”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对现代美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推进,从而更深层次探讨“公共新闻”运动对美国现代政治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平 《青年记者》2006,(7):69-71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在堪萨斯州兴起以来,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的。事实上,欧美国家一贯以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为其参照,因此,本拟从政治传播的角度,以古希腊的公民意识特征为基础来考察“公共新闻”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对现代美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推进,从而更深层次探讨“公共新闻”运动对美国现代政治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