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琮瑜 《大观周刊》2011,(39):11-11,148
小说对中国革命做了真实的描写,作者个人的所见所历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作为西方人,他笔下的中国革命也有西方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周桂笙与西方文学翻译之间的历史奇缘,从坚持翻译救国的理念、将西方小说表现手法引入中国、开创白话翻译之先河等方面考证了周桂笙在翻译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文艺创作空前繁荣,许多作品明显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对西方现代派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东方意识流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此,《东方意识流文学》的问世,也就未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当今欧美文学界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登峰造极的小说”、“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该小说译成中文近百万字,故事情节却十分简单,总共只描写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8时至次日凌晨2时这18个小时内主人公布卢姆和他妻子摩莉及斯蒂芬三个人在都柏林城里的活动。作者把布卢姆18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与史诗《奥德修纪》中的英雄尤利西斯(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的十年漂泊相比拟。小说中涉及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诸学科,接触到都柏林生活的每个侧面。作者通过对上述三个人意识流动的剖析,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和个人经历,力图反映整整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犹如用了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书评人奖(National BookCriticas Circle Award)于不久前揭晓,刚去世不久的旅英德国作家席柏德(W.G.Sebald)以《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获得最佳小说奖。 席柏德以德语创作,近两年美国文学界才将他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他的小说充满了意识流的美感,从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韩红星  陈锦 《兰台世界》2021,(3):121-125
1832年5月,在广州创刊的《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月刊,其内容广泛,包括地理、道德、政治、商贸、文学和宗教,以使在华西方人和西方认识真实的中国,这份报刊因此成了西方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来源,内中不少文献提及了中国皇帝,议题多涉及中外贸易、中外战争以及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些直接评论与转译的文章,报纸从不同侧面报道了晚清的皇帝,也让我们得以管窥晚清西方视域中的皇帝形象。  相似文献   

7.
杨玉蓉 《中国索引》2007,5(2):24-26
中国文学乃全球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学遗产和财富之一,近百年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学无边界,学无止境,“中国文学界也应当在纵向挖掘的同时,关注不同文化区域尤其是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异域资源的借鉴意识并开展具体的对话,由此可以探讨新的研究范式并提供新的建构平台”.  相似文献   

8.
叶公超是民国英文系教授,深谙西方现代文学,他曾创办过《学文》。《学文》杂志率先发表国内意识流小说,重视新诗创造与翻译以及介绍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它的这些特点与叶公超的文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公超通过《学文》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报人要有忧患竞争意识方汉奇:北京晚报的同志要有忧患和竞争意识。晚报模式是从西方引进,在西方国家19世纪大行其道。但上世纪后半叶后,西方的晚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美国现在一些大报都是采取滚动式印刷,隔几小时就出一份报纸,或者上午出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0.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11.
盛洪岩 《兰台世界》2015,(4):149-150
小说兴盛是晚清文学的一大特色,晚清小说在文学格局、观念、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迥异于往古的特点。报刊小说是晚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它对文体形式的综合考虑,颠覆了流传千年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看待“虚构”问题,东西方的视野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虚构”被看做是文学的独特标志,后现代文论则将之泛化开来,延伸到了非文学领域,从而宣告了文学的终结。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关于“虚构”的看法在金圣叹那里得到充分体现,他的小说评点没有将“虚构”当做文学关注的焦点,而是引导人们去领略文学这一座精神之塔的:蚀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89年,哈罗德·布鲁姆最重要的诗论作品《影响的焦虑》就在中国出版。(《西方正典》的理论脉络也可上溯及此。所谓“影响的焦虑”,简言之,即一切诗歌(或文学)技艺,均已为前人穷尽,无论是意识中的还是潜意识的,后世作家始终受制于此,因而深感焦虑。  相似文献   

14.
在自谦为"游击战式"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中,萧乾以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西方文学的长期关注与敏感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尽管期间波折不断,但依然促进了现当代中西文学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正经临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新时期文学也在其自身的转型中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新时期文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总体成就,但小说创作始终处在文学转型的领军位置。因此,对于刚刚过去的小说潮流予以深刻有力的反省自然进入批评家的视域中。有关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成果是不胜枚举的,单就我手头以“新时期小说”命名的研究著作就有庞成英《新时期小说文体论》、邓时忠《新时期小说与西方文学思潮》、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邝邦洪《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研究》等好几种。但立足于当下富有革新锐气的学术前沿,即使有如此丰厚的学  相似文献   

16.
闫舒瑶 《兰台世界》2014,(4):137-138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17.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18.
所谓西学东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从明清以来,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人(早期是西方传教士)的媒介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越 《大观周刊》2012,(29):21-2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深入探索日本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文学的人.文理想主义的内涵,以传统为根基,吸收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打造出了文学巨著《雪国》。《雪国》以其独特的纯美哀伤的东方美学气质和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达效果,展现了一个唯美朦胧、冷艳哀伤、内在净化的纯美故事,本文将主要从川端《雪图》中日本传统美、西方创作技巧来具体分析其中的日本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西方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