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黄苹 《科研管理》2015,36(11):64-70
为获取各创新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贡献,本文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估算我国各地区不同活动类型技术创新要素投入的单效率,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的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高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要素投入单效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经费效率高于RD科技人员效率,试验发展的RD科技人员单效率高于经费单效率,科技论文和专利作为要素投入的单效率很低,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率较低,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创新要素单效率区域差异较大,各省份具有不同创新要素效率优势,各地区在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的同时,更应提高RD经费和科技人力产出效率,扭转科技论文"数量论"和专利"供给导向"。  相似文献   

2.
有别于以往学者们用专利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技术创新区域聚集效应的方法,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不可观测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创新问题。考虑到影响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特点,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非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聚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方曦  梁天娇  尤宇  刘跃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61-167
现有研究缺乏对专利池的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地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利于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可为专利池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中增加了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的指标.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和"成长一创新"模型为基础,对我国153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技术人员投入越多、研发技改投入越多、创新转化效率越高、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数量越多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成长性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各个影响因素中,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度最大,研发技改投入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5.
论文和专利这两种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排斥关系,将论文作为测度科学研究活动的指标,专利作为测度产业技术创新的指标,通过采用Thomson Innovation专利地图、CiteSpaceⅡ知识图谱、Pajek集群分析等辅助设计工具,将论文和专利有机结合并绘制于统一图景内观察,从时间趋势、技术热点、竞争关系等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互动规律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全面客观地研究立体显示的学术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5~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STR模型,对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各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对外开放程度为转换变量的模型最为准确地反映了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于处于共性技术需求强的产业内的企业,组建专利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专利池的形成使池内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共享,突破技术瓶颈,并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防止垄断现象发生。现有研究大多以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为研究导向,并未对专利池从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文章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的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池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影响力中国海外发明专利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异兵  孔妍 《科学学研究》2009,27(5):678-681
 近年来专利引文广泛用于测度区域、行业和企业间的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但关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不多。为分析中国高影响力自主创新的特征,我们构建了中国海外专利专门数据库,并选出被引数在10次及以上的76项高影响力中国USPTO发明专利。以这76项专利为样本,设计“创新活动”、“知识来源”、“创新影响”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探讨中国高影响力专利所反映的技术创新特点。结果发现,研究团队大小、研究合作、发明幅度和与科学的关系,均与中国高影响力专利质量(被引数)没有高相关性;中国高影响力海外发明专利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美国,与日本和其他区域无密切关联;这些发明专利对美国技术创新有较大影响,对周边区域有一定影响,对其他区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张古鹏  陈向东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13-1820
 发展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环节。文章选取与国务院近期公布的7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的5个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入手,使用专利授权率和付费期长度2个指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各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创新质量。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申请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反映了中国在研发规模方面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专利授权率和专利平均付费期长度皆落后于发达国家,凸显了中国在研发质量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政府需提升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质量,改进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并借鉴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经济体实现科技飞跃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0.
OECD专利分析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技术创新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备受关注.目前的专利指标类型还不能满足对专利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而一些学者提出的专利分析指标则过于复杂,不够实用.本文介绍了经合组织(OECD)采用的一系列新专利指标,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应用说明,以便能够更为科学地评价技术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这些指标将时我国专利的评价和分析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截面数据的专利与科技投入关系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和成 《科研管理》2008,29(3):98-104
研究科技投入对专利的影响程度。基于我国十五期间各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专利与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以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为解释变量,专利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利用此回归方程我们测算了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两个因素对专利的影响程度,较好地揭示了作为创新重要成果的专利与科技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文献中大多仅以经费作为因素研究其对专利的影响,本文则同时以经费和人员作为因素,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科技投入对专利的影响,因而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冯灵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21,42(4):123-130
专利丛林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关注的技术陷阱之一。专利越分散、专利权的交叉和重叠现象越严重,专利丛林越多。对专利丛林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企业预测及规避本技术领域潜在的专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障碍。本文拟以高铁制动技术为例,以小见大,对高铁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专利引证三元组计算法对高铁制动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和识别。随后,基于有效专利时间序列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高铁制动技术领域对专利丛林演变进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技术领域存在专利丛林问题,在经历了专利丛林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后,现阶段正处于专利丛林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13.
唐恒  张垒  李军 《科研管理》2011,32(1):147-152
    摘要:专利制度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还没有定量研究。本文选择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有效累计量等10个专利表征指标,基于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了这些指标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专利与科技进步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并且专利制度的不同运用方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明显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专利指标和科技进步的关联性不一样,其中专利授权率与科技进步关联度最大,而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ollows a bibliometric method for nanowire case to make evident the technological trends; to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ents; to help the researchers to discover relatively significant patents and to analyse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tents to identify those with most commercial potential and those which are critical technologi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nanowire case study due to fact that this field is one of the most mature nanostructures and is one of the highly invested fields in nanotechnology. In terms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is study uses a different patent collection method than previous studies. This new method offers a new taxonomy that could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ccurate patent data quests and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atent analyses. As patent data are valuable source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for forecasting technical change, this study utilises nanowire patent documents to pick out the technological trends, to identify nanowire technologies which both have the most commercial potential and which are critical at the organisat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相似文献   

15.
宋爽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6,37(9):68-77
专利技术特征是专利价值生成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通常假定技术创新相互独立,忽视同一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关联。本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09年间授权的战略新兴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括区域技术差异在内的多种专利技术特征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将专利存续期作为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估计专利生存函数发现:中美日三国在各技术子领域的专利价值与其在该领域的技术相对优(劣)势有明显关联,而与技术领域本身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随后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技术领域因素,区域技术差异对专利价值生成更具显著且稳定的影响。区域技术优势能够促进专利维持并最终提升专利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专利授权和专利出售情况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从专利类型、专利构成和出售收入等方面,分析华南师范大学技术创新能力状况。授权专利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等领域,专利出售数量较少,应该通过完善申请质量、结合市场需求等方式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外部政策和内部资源双重约束下,中国企业专利行为是否存在背离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异化”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是近十年来学界、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深圳市219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作为全样本,对企业研发强度与专利申请动机、专利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显著正向影响与技术创新强相关的专利申请动机,但与技术创新弱相关的专利申请动机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专利能力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专利创造能力、运用能力和保护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对现行专利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琦  顾新建 《科研管理》2020,41(12):204-218
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进化的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以克服现有的聘请第三方专家进行主观鉴定和评估的缺陷。效仿孟德尔遗传定律,采用技术遗传分解的方法,追踪技术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衡量专利在技术进化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技术标准,对技术适应指数较高的适应性专利进行严格地甄别和筛选,以确保拟入池专利的必要性,保障专利权人和技术领域的“双赢”发展。以1873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燃料电池相关专利及其引证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该领域的适应性专利。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引证关系上看还是从专利内容上看,这些适应性专利都表征了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这与必要专利评估的中心思想:面向技术进化,是相符合的;这些适应性专利中某些技术要素是实现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标准功能指标或性能要求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这些专利应该是“绕不开”的必要专利。  相似文献   

19.
贸易摩擦的最终目的是争夺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研究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金砖国家2000-2018年在华获授权的3696项专利为依据,对外国在华专利技术的时序变化、专利权人、优势技术领域、优先权和PCT专利、有效专利、专利权利转移和被引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大型企业专利权人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导力量,个人专利权人是重要力量。②根据科技发展需求,技术保护是外国在华进行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③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优势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推动要素。④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合作,吸引更多核心创新技术首次在华申请专利和进行技术转移,推动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