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语作为"敏感神经",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娱等的热门话题。虽然流行语广泛传播过后会逐渐冷却,被人们淡忘,甚至成为"死语",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对日本流行语作以分析,可对其文化、社会现状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也不断涌现。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深受日本年轻一代的欢迎。本文在分析了日语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试从流行语的出现探析现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对社会的态度及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栾佳 《考试周刊》2013,(46):85-86
本文以1991年—2010年的日语新语、流行语大赏的获奖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从构词法方面对这些词汇进行研究。通过对先行研究的分析,作者发现,在对日语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的研究中,米川明彦(1989)的研究是目前最详尽的,但仍然有不充分和不恰当的地方。米川将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分为七大类,但有很多词语却无法用这七类方法进行分析。文章总结了以上不足之处,并对这些词汇重新分析,使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细分至十一类。  相似文献   

4.
吴双  王路 《华章》2010,(15)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语学习者开始关注流行语,在日语教学环节中适当引入流行语的内容无疑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流行语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联等方面的分析,强调日语流行语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日本ACG文化中的流行语对于中国80后、90后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和口头用语的影响很大,例如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控”“萌”“萝莉”等都是来源于日本ACG文化的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6.
魏瑞华 《考试周刊》2012,(59):24-25
流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反映一定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的特征。流行语自20世纪80年代始受到我国语言学界的关注,目前研究者对流行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流行语的收集上,出版了数种多学科集合性或单科分立性的流行语词典,也有学者从修辞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流行语的特征。本文从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和语法意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对流行语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日本流行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一种文化,经常能听到流行语。每年年末都会举行流行语颁奖典礼,关于流行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因为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它不仅代表了年轻人的时尚观,而且体现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状况。但流行语的使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应该注意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些词汇很多是源于汉语本身独特的文字魅力,也有不少源于英语,其共同特点是流行时尚又不乏诙谐幽默,反映着当今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因此如何准确翻译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翻译工作者在新时期面对的新课题。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可分为直译、意译、词类转换法和音译等。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对语言的规范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某些具体语域,如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本文试图从言语社区这一视角来分析我们身边颇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并探究这一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汉语流行语深刻反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也得到各学界的广泛关注。汉语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却没有相关的明确论述。本文从汉语流行语的发展、研究现状等展开分析,对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流行语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21世纪以来每年都由权威机构发布主流媒体流行语,至今已发布20类以上逾几百条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跟踪流行语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是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徐璐 《华章》2009,(2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甚至导致规范日语单词和语法变形、日语结构紊乱.本文试从日语流行语中探析流行文化的体现出的美学艺术,在特征性的把握中找寻其审美规律,把握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语举隅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创造、起用和吸收等方式产生了许多新词语,使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多成为流行语。流行语较一般的词语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即人们对指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研究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任何一种通过模仿传递给他人的信息都可以称作模因,流行语作为语言信息,被人们不断复制、传播,因此流行语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基础,从三个"世界"即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流行语模因进行探究,提出了流行语模因能够广为流传,正是顺应了这三个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对车贴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流行语与车贴语的关系,可将车贴语分为三大类:与流行语无关的车贴警示语;完全拷贝流行语的车贴语;对流行语再加工创造的车贴语.通过对后两类车贴语的探讨和分析,得出了流行语对车贴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红楼梦》中詈骂语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其中日本渡边博文先生的分类非常详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从詈骂语的词源出发,对"横强盗"、"强徒"、"毛丫头"以及"行子"等詈骂语进行说明,从而对它们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媒介的普及,近数十年来,日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流行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能长盛不衰,也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是昙花一现。从语言的经济原则、模因理论及语言美学功能等角度出发,对日语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很好地解释日语流行语的兴衰机制,对日语爱好者了解日语流行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机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流行语并服务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