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经过十年课改之后,大致形成了一套以"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为主题词的改革话语,为建构新型的教学关系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少教多学"是一种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是一种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是一种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是一种教师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2.
读完这篇案例,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跃入眼帘:"每个成员""我们""一起""管理""配合",引发了我的思考。点赞共享奖金欣赏赖老师的尝试,"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每个成员"的改变,奖金成为"我们""一起"努力的链接。当看到被评上"文明班"的概  相似文献   

3.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是很严密,"说数学"是他们进行数学表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基于知识的"生长处""冲突处""易混处""变式处"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规范、有条理地"说数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义特征上,"不必""无须"为单义项、书面语形式,"甭"为多义项、口语形式;"无须"有对等表达形式"无须乎""甭""不必"没有;"不必"为客观否定,含强企望义,"无须"为主观否定,含弱企望义。句法特征上,"甭""不必"能独立使用,"无须"则不能;"无须"可用于主语前,"甭""不必"不能;"甭"后续组合成分限制最小,"不必"和"无须"后续成分大致相同;"甭""不必"都有习用语形式,"无须"没有;重复式中,"甭""不必"只能带同一个动词,前者不可省后者常省略,"无须"后带不同动词且不可省;"甭""无须"只能充当状语,"不必"可充当状语、宾语、谓语;与其他副词共现时,"不必"最丰富,"甭"最贫乏。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讲到"仁"的有五百多处。孔子没有给"仁"下一个剀切概括的定义,他总是随事指点、随处发挥,有时对学生的质问,总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性格等随意答复,但在《论语·里仁》记载了孔子告诉他的学生曾子他"一以贯之"的这一思想,即用曾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根据孔子的思想,在一个礼貌的社会里,人与人相互对待出于仁爱。这种仁爱体现在"忠""恕"之中。"忠"可理解为"尽力去做""循礼待人""尽责"和"忠诚";"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种对己对人的诚实谨愿的美德,这便是"忠恕"。"忠"是尽己,"恕"是推己及人,我们可以把"忠""恕"视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仁"的一体两面去认识。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孔子的"忠恕"之道终将会成为人们修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古13部文献的考察,本文确定上古汉语中表"舍弃"义的词主要有5个:"弃""舍""释""捐""委"。考察发现,"弃""舍"的使用频率一直较高,"释""捐"次之,"委"的用例很少。本文将对这5个动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执政南赣,南赣地区正处于动荡之秋,社会动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为了平定贼乱,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王阳明在赣闽粤边区实施了"息盗""导德""训学"等一系列安民措施。这些措施与其"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密切相关:"良知自在内心"是实施南赣安民措施的前提,"致良知"成为南赣安民措施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省察克治"成为南赣安民措施中最重要的劝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11,(17):38-39
理想的工作乔、迈克、玛丽和汤姆在谈论他们理想的工作。"我想当一名律师,"乔开始说,"这样我就能保护我的乡下同胞了。""我想当一位议员,"迈克说,"这样我就能为我的乡下同胞服务了。""我想当一名医生,"玛丽说,"这样我就能医好我的乡下同胞的病了。""你呢,汤姆?你想做什么?"乔问。汤姆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当乡下同胞。"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次作文课上,十多岁的郭刚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老师提醒他,"要有点志气",同学们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他哭着问母亲:"我是不是比别人傻?"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师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笑话我?"母亲拉着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就像这一粒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如一股春风吹遍沂蒙大地,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推行3年多,"海量阅读""一课带多课""返三归一""单元整体推进"等观念深入教师内心。其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这项课改实验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6本,分别配合教材中的6个单元。丛书中文章篇目多,信息量大,要求在课内配合阅读,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丛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哀""衷""衰"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可情况却不一样。"哀"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哭声,"衷"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笑声,"衰"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晦气。因此,"哀"受到大家的怜悯,"衷"受到大家的喜爱,"衰"受到大家的唾弃。一天,"哀""衷"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一小节,想想除了感受到喜欢,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鲜花真是太多了,数不胜数!师:你知道的成语真多,"数不胜数"用得真好!你们从哪儿看出鲜花很多?生:从"满地""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比"看出鲜花很多。师:(用手指着"比")你们看,金波爷爷说鲜花比星星多,那在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比什么多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有钱就是任性""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各种热点人物的任性行为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引来了网友们的一片惊呼。于是转瞬间,"任性"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起初,"任性"一词充满了批评的意味,意指人的为所欲为、无视规矩;近年来,在网友们高频的使用下,"任性"不但失却了责怪的意思,还悄然拾起了一层吹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名人语录、资料卡等.<哲学常识>的"小栏目"包括:"议一议""想一想""忆一忆""试一试""做一做""谈一谈"共计77处.可见"小栏目"在<哲学常识>教材中占了很大分量,已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按"小栏目"的功能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说的吉祥话中有一句"五福临门",但大多数人都是一听而过,只觉得是吉祥话,至于到底是祝福什么,都不是很在意。事实上,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五福"是什么。"五福"一词出于《尚书》中的《洪范》。书中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其中,"长寿"是指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指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也有人指出,"贵"不在"五福"之列),"康宁"是指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指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指临终前没有遭遇过横祸,  相似文献   

16.
正"幅""副""服"及"付""幅""副""服"这三个量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幅"读fú,"副"读fù,"服"作为量词读fù。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却是不同的。"幅"的本义指布匹等纺织品的宽度,借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等,如"一幅窗帘""几幅画"等。"副"用于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等;用于配套的东西,如"一副麻将""一副骨架"等;用于面部,如"那副模样""那副笑脸"等。"服"只用于中药,如"三服汤药"。  相似文献   

17.
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不得不实行走班制教学,"分层教学""选课制""走班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何面对"新常态",解决走班教学操作层面的困难与问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诗笔"叙事演进与传统叙事诗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推动赋与不同文体交互的重要契机。"诗笔"叙事作为一种书写笔法,"以诗为体"的叙事属性决定其区别于"文笔""史笔"的语体特征与表达范式,且在特定文化氛围下,于早期叙事诗文本中有消融与转移之势。汉初,"诗笔"叙事入赋,汉赋始盛并将赋体铺陈推向高峰;汉末,大赋式微,"诗笔"叙事借由文体交互从赋体转出且"多途取道":"以赋为文""以赋为诗""赋入戏剧""赋入小说",实现赋与不同文体的交融互渗。"诗笔"叙事入赋体,转移了早期叙事诗文本的发展空间,从赋体转出则分化了叙事诗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哲学的视角来反思,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理论贡献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人为最灵"、"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人禽相分"、"人之为人"的社会人性论,"良贵'"能群"、"贵己""齐物"的人生价值论,"仁智""兼爱"、"兼士""至人"的人生理想论,"为仁由己"、"克己""去欲"的修养功夫论,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人生哲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初中生》2006,(1):34-36
"偶稀饭""弓虽""FB""顶""潜水"……乍一看到这些词汇,接触网络不多的人肯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译出来:"偶稀饭"就是"我喜欢","弓虽"就是赞赏对方"强","FB"是"腐败"拼音的声母,一般代表吃饭聚聚,"顶"表示"支持","潜水"表示在论坛只看帖不回复……这就是现在一些青少年热衷的网络语言,这几个词还入选了2004年"网络十大流行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