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2.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相似文献   

3.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后人对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极高评价.千百年来,人们对这首"孤篇横绝,冠盖全唐"的诗赞不绝口.前人已经从很多方面对这首诗褒誉至极,本文单就它的时空意境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载传诵的写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和游子的相思之情,生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闻一多评价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这首诗主要写唐人的胸襟与宇宙意识,充满哲理。下面对程丽华、张正平两位老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学界有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闻一多先生更是赞美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其作者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月照全篇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题目之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形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五个意象又可以互相搭配,写的是春  相似文献   

6.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7.
一道好题犹如一首诗,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道好题犹如一件宝,需要我们精心鉴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既要会品诗,也要能鉴宝.能让学生在诗的韵味中感悟,在宝的挖掘中升华.同时,也要使学生慢慢掌握品鉴的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孤篇横绝全唐"。本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本诗之所以获得如此赞誉的原因。一是格局大,诗人把写景、说理、抒情融合在一首诗里,三部分自然相承,气脉贯通。诗中的景、理、情,都写得壮阔、大气、广博。二是格调高,这首诗的哲思和情感可谓是"哀而不伤",表现了诗人豁达的一面。诗中的那种雍容、大气、广远、不局促,写出了春、江、花、月、夜的绚烂与人类的勃勃生机,体现了初唐时期蓬勃的朝气、宽广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甚至可以说透露出了大唐气象。  相似文献   

9.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处]唐·杜甫《望岳》 [赏读]诗题中的“岳”即指五岳之尊的泰山。《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两句是诗的尾联。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诗意是,只有登上泰山的顶峰,你才看得见群山在它脚下显得多么矮小!诗句流露出不怕困难、藐视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有所作为的雄心和气概。现在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抱负,立志要超越众人,领导群伦。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广为传颂的诗作精品,近代学者闻一多更是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文采用细读法,从音韵、构篇、意象三方面发掘出该诗具有平仄交错、音声相和的和谐音韵,多视角、双重时空镶嵌的精巧构篇及凝炼丰富的类型化意象。  相似文献   

11.
千年积淀,垫高成长之躯; 诗家经典,点亮心灵之灯。 这是一所学校诗廊的题联。在这条长廊里,几十首经典诗词,像颗颗宝石镶嵌其中,引人瞩目。而在一些学校,《论语》20句,古代诸子修身、立德格言100句也纷纷上墙。何止如此,  相似文献   

12.
正《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为什么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让无数读者折服,必有其获得至高美誉的内在原因。一、意境美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展现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诗的本身是文字,但这首诗却用文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画卷。春光明媚、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有朦胧的月色;江岸花林掩映,与月光相互辉映;江面上波光粼粼,水波一圈圈荡漾开,伴随着静静的月光,一切静和美好。这首诗清新淡雅却又神秘深邃,似仙  相似文献   

13.
<正>《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它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结构严谨,堪称古诗的典范,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点也不为过。其文辞与意境之美,人们已做过各种各样的赏析和评价,却似乎忽略了其结构之美。笔者认为,正是该诗看似平淡的结构编排,造就了全诗的百转千回,成就了其经典与绝伦。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它描写了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也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这一曲现代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开山之作,造就了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现代民族音乐发展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有人以诗句填人曲谱歌唱,认为它们同声同气、异曲同工。其实由于创作时代背景、作者境界的差异,若能仔细体会,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要弄清五言诗的起源,必须弄清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一个是是否起源于枚乘,一个是是否起源于李陵,一个是是否起源于班婕妤。是否起源枚乘与班婕妤,我另有专文论证。这里要谈的是五言诗是否起源于李陵的问题。《昭明文选》载有李陵《与苏武》三首诗,《艺文类聚》和《古文苑》载有他《录別诗》八首。《升庵诗话》载的那首,早已公认是伪造的了。《录别诗》八首,冯惟讷《古诗纪》已题作《拟苏李诗》,王闿运《八代诗选》已题作《拟李陵诗》了。《文  相似文献   

16.
胡克林 《考试周刊》2011,(88):38-38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2012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诗题。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简直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上事实表明诵读经典诗文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纵观2006年17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的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1.古诗词选择面广,有诗,有词,有曲。所选古诗主要以七绝、五绝为主,其中清代诗选了5首,这要引起注意。所选诗的朝代多元化:综观17套试卷选用的20首诗,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3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2.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有  相似文献   

18.
夏艺 《语文学习》2010,(1):34-35
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爱情如歌”单元中的《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经典爱情诗.诗中虽然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通过“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意象来否定一些爱情观。  相似文献   

19.
张开瑰 《甘肃教育》2003,(10):24-24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就是根据绘画所题的诗:题画诗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广义的题画诗,即是观画者根据画面的内容所赋的诗。其诗可以离开画面而独立,一般不题在画面上。严格来说,此类题画诗是属于赞画诗,它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题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的风格而议论绘画理论等。例如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就是一首广义的题画诗.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古诗文语句,完成1一4题。(lO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饮酒》) 2.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其中的 代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一句描写愁绪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