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毕业环节是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毕业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重视毕业环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王玉  刘国庆 《成才之路》2023,(17):65-68
科教产教“双融合”(以下称“双融合”)背景驱动下,贵州省高等院校需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贵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贵州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全国其他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建议。贵州高校可以基于“双融合”视角,按照“贵州教育理念创新→贵州高校课程体系重构→贵州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贵州高校配套机制改革”的逻辑,构建贵州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参与“挑战杯”竞赛。高职院校应对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采取有力对策,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创新教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高校创新教育的环境建设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职责和应有之义。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对策。为了使我国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必须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能力认识误区分析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然而,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存疑”、“求异”,活跃创新思维,重视实践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努力造就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然也是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根本指针。大学创新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即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两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基础地位,这就要求“两课”教学重新审视自己,哪些方面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学改革中采取哪些措施,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更好地实现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行动研究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教师的“行动研究”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本文从教育理念、教法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教师的“行动研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教学管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应抛弃应试教育“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传授模式,重视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创新作为大学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着力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的优先位置,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人才。通过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个课堂”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教学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向梅  彭清 《教育与职业》2005,(36):126-128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高校“两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我们认为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迟岩  解源  洪磊 《教育探索》2005,(5):12-13
高等教育新的教育目标,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新人.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的实践.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悦秋 《函授教育》2003,7(3):81-83
应试教育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充分的实践场所与条件。现有的教材知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根本要求,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有改革基础教育,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素质教育的综合性。为确保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判断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于接受新思想、新现象和新挑战,应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激励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刚性”学年制却抑制和阻碍了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弹性”学分制以其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发展个性的内涵,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我们可以探索到许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国内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希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做得不够。本文正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晓红 《文教资料》2006,(22):144-145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笔者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创编”、“互动”和“参与评价”等板块式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笔者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创编”、“互动”和“参与评价”等板块式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性思维。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新形势下,青年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因此,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人阶级性质,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实践,以实践为基本平台的创新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而组织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是创新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并在进行科技竞赛的多年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教育、竞赛实践、科研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若干相关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总结了中国矿业大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的经验:通过将创新教育纳入培养计划、成立“创新教育试点班”和“理工提高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大体上构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初步框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