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 in Rome,doas Romans do.”意为“入乡随俗”。下面对一些英美人的习俗作简单的介绍。一、见面礼节。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hand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之后,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出远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意为"入乡随俗"。那么你们知道英美国家有哪些习俗吗?1.见面礼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拥抱和亲吻。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常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远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士之间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 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称这种握手叫wet hand-shake。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士先主动伸出手来,男子不应主动、紧握,轻握一下即可。  相似文献   

3.
英美人的见面礼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hand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是在第一次介绍相识后,或朋友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应  相似文献   

4.
英国人的见面礼有三种形式:握手、拥抱和接吻。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在第一次经过介绍相识后,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出远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国男子握手常用力,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管这种握手叫做“wethandshake”。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士先伸出手来,男士先伸手有违礼仪习惯,而握手也是轻握一下即可,不能紧握。女士若不伸手,可点头致意。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近一层,通常是亲属之间的见面礼。异性之间除关系亲密者外,一般不拥抱。亲吻的方式也因人而异。辈分高…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意为“入乡随俗”。初学英语,不懂得英美人的习惯可不行。下面就对一些英美人的习俗作简单的介绍:一、见面礼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握手(hand鄄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之后,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女之间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称这种握手为wethandshake。男女之间握手一般是女方先…  相似文献   

6.
1.见面礼节 英国人见面礼节分握手、拥抱和亲吻三种。介绍陌生人认识 ,常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 ,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且只有后者主动伸出手时 ,才能与之握手。男士之间握手要有力 ,否则被称为 wethandshakes;与女士握手 ,轻握一下即可。亲朋友人以拥抱表示问侯 ,家庭成员之间则以亲吻的方式来问候。长辈吻晚辈的前额 ,晚辈吻长辈的下颌。2 .日常礼节 与英国人聊天 ,千万别问“你挣多少钱 ?”“你多大了 ?”“你结婚了吗 ?”等他们认为极不礼貌的私人问题 ,甚至不能问“你的家俱值多少钱 ,从哪儿买来的 ?”英国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候和称呼 在英语国家,人们会选择合适的问候语和不同场合的人问候.例如,刚认识的成年人一般用"How do you do?"相互问候;朋友见面时,则用"How are you?"对方的回答是"Fine,thank you.And you?"而中国人和朋友或刚认识的人见面时,常用"您好"或"你好"来问候.此外,大多数中国人常以"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问候相识的人.  相似文献   

8.
东方哲学的"神奇魔力" 法雷利公司到底从《道德经》里面悟出了什么?又采取了哪些"灵丹妙药"的措施呢? 从上班握手与拥抱中打造团队精神。握手、拥抱等礼仪虽然源自西方,但英国人并不轻易跟别人握手或拥抱。人人彬彬有礼,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法雷利公司的新"规矩"打破了陈规。职员们早晨来公司上班时,要先和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  相似文献   

9.
一、问候和称呼在英语国家,人们会选择合适的问候语和不同场合的人问候。例如,刚认识的成年人一般用“How do you do?”相互问候;朋友见面时,则用“How are you?”对方的回答是“Fine,thank you.And you?”而中国人和朋友或刚认识的人见面时,常用“您好”或“你好”来问候。此外,大多数中国人常以“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问候相识的人。二、感谢和赞扬当西方人表示他的感谢时,中国人有时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而说“No,no.”来谢绝,而英国人则说“I’m glad to hear it.”或“Thank you.”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中国学生听…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位伦教律师朋友,身上保留了很深的英国人那种保守的气质。坐在卡维隆的"世纪末咖啡馆"里"青蛙般滑稽"地注视着窗外的人们。这天是赶集的日子,人行道上人潮汹涌,大家推来挤去,一团混乱。"你看那边。"一辆汽车在马路中央骤然停了下来,驾车人下来拥抱路上的老相识。"他们总是彼此伤害。看到没有?男人跟男人亲吻。多不卫生呀。"律师朋友对着啤酒喷气。他严谨有度的礼仪观被这种越轨的行为激怒了。在可敬的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看来,这种行为真是太怪异了。普罗旺斯人喜欢身体的接触,我也花了好几个月才适应。我从小学会了很多社交礼仪规范。学会与人保持距离,朋友见面时以点头代替握手,亲吻女士如蜻蜒点水,公开场合不对狗表示亲热等等。初到普罗旺斯,对方犹如机场保安  相似文献   

11.
怎样做介绍     
笑寒 《今日中学生》2004,(28):26-27
西方人见面作介绍,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惯例: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晚辈介绍给长辈,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若被介绍双方是同辈,而其中一方是自己的亲戚时,应将自己的亲戚先介绍给对方;在以尊重女性为礼貌的国家里,除特殊情况外,应将男性介绍给女性,介绍时,除非女性先伸出手,男性是不宜先伸手和对方握手的。若双方同为男性或女性时,应由被介绍者先伸出手和对方握手。双方一旦被介绍,应说“How摇do摇you摇do?”表示问候,并附加上对方的名字(Mr×××,Mrs×××,Miss×××),对方也用“How摇do摇you摇do?”应答。若能加上一句“I’m摇gla…  相似文献   

12.
H ello,everyone!英语中的问候语今天在这里聚会了。我们也去参加,和他们交个朋友吧!这不,他们陆续“亮相”了。可要一一记住他们哟!1.—H ow do you do?您好!—H ow do you do?您好![提示]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问候语。看起来好像问句,实际上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打招呼用语。  相似文献   

13.
王松海 《初中生》2002,(21):70-71
一、美国人喜欢不拘小节 与别人首次见面,美国人常常直呼其名,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Hi!"或"Hello!".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席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握手道别,往往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道一声"OK!Seeyou tomorrow."或"See you later."就走了.  相似文献   

14.
(A)作者11岁的时候在朋友家做作业,恰好朋友母亲的一位朋友来访。作者跟她握手时,对方发现她握手的方式不对,立即耐心地教给她握手的正确方式,使作者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5.
1.在西方国家,人们初次见面或分别时,有时候握手,但有时候不握手。很熟悉的人见面时可以拥抱或亲吻,但男人之间不亲吻。2.M r/M rs/M iss可以和姓连用,也可以同姓和名一起连用,例如:M r/M rs/M iss Sm ith(史密斯先生/夫人/小姐);M r John Sm ith(约翰·史密斯先生);M rs/M iss Joan Sm ith(琼·史密斯夫人/小姐)。这里John和Joan是名字,放在前面,Sm ith是姓,放在后面。人们在相互介绍或打电话时,常常称呼M r/M rs/M iss...,但是熟人见熟人可以直呼其名字,如John,Joan等。M s一词与M iss雷同。当说话人不知道女性是否结过婚时才用…  相似文献   

16.
I型父母的共同问题:希望孩子爱自己,并且不能拒绝孩子的要求,因此导致对孩子的过度娇惯。世界上有两种人:拥抱者与握手者。握手者(D型和C型多数属于这一类)会伸出僵直的手臂,以期保持双方的距离。拥抱者却愿意张开双臂拥抱完全陌生的人。高度I型的人属于拥抱者。高度I型的父母喜欢与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们齐聚一堂,谈天说地。他们喜欢讲故事和玩摔跤游戏。在所有父母中,他们最懂得享受与子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他们生活的步调快,会给自己和孩子安排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也喜欢和孩子一起做事。  相似文献   

17.
★目标聚焦Unit13:Rainy days makes me sad.★话题搜酷英国人见面打招呼时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今天的天气好吗?”为什么英国人见面喜欢谈天气呢?原因有二:一是英国人性格内向,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爱讲个人私事,于是只好“谈天”。二是英国天气变化无常,气候之恶劣世界闻名。为此,英国战前首相阿瑟·内维尔·张伯伦一年四季雨伞不离手,在国内外曾传为趣闻。小试身手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eather in yourhometown?2.学校要举行一场辩论赛,假如你是正方或反方,请根据题目“广告效应的利与弊”陈述自己的观点。★词汇快递●forget(…  相似文献   

18.
《家长》1997,(1)
朋友见面相聚,总要握手以示热情友好。(?)社交握手还有一定的学问呢。正式社交场所,应待女士、长者或职位高的人先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或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呼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总是匆匆忙忙,似乎没时间讲究礼节,因此,美国人的随便是闻名的。尽管如此,你也许仍然会对这种“缺乏礼节”的行为感到吃惊。在商界,这一点尤其如此。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在乎“职位”和“头衔”。他们经常在头一次见面时就直呼其名。他们可能会这样向你介绍他们的朋友:“李红,这是玛丽·史密斯。”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随便称呼这位女士为“玛丽”或“史密斯小姐”。美国人不总是与头一次见面的生人握手,他们经常微笑着说“嗨!”或“您好”。在美国人看来,这种很随便的致意与正规的握手是一回事。同样,美国人也没有正规的“告别”仪式,他…  相似文献   

20.
首脑也口误     
日本前首相森喜郎不太懂英文,陪同的日本记者觉得堂堂首相如果连常用的英文也不会说,实在有些丢面子,于是建议首相学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如跟克林顿见面握手时说:"How 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