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出现了一股“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本文对当前某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并指出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重新结构,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弊病不能依靠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育世界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也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为根本性的任务。教育研究必须究问诸如教育回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教育脱离生活世界带来了什么后果,教育和生活是否等同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5.
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郭华 《教育学报》2005,1(1):17-26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学论的热点话题。本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主张的诉求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与困境。本提出,要想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7.
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哲学观的重要转向,也是时代的呼唤,其彰显了人性化、人本化和以人为本的内蕴,以此观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融通生活世界,实现教育范式的转换,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理论世界走向现实世界,进行生命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蚓归。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彻底地开放,使书本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界。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挖掘生活化的活动源。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语文才充满不朽的生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彻底地开放,使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使教育回归生世界,回归儿童的世界?下面,我就结合实践经验谈一谈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提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切的甚  相似文献   

12.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认为应废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含糊不清的口号。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建构性,建构出一个基于“教育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单纯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未来的生活世界和学生内心的生活世界。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实践中,要超越单纯地对生活内容的回归以及描述和解释性的回归,而进行审视和批判的回归、创造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认为应废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含糊不清的口号。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建构性,建构出一个基于教育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的诉求及其困境,并且提出要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追求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走向“本真”,使其成为促成个体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学之所以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因为教学原本即生活,生活是完成教学的认识任务的根本保证,教学的参与者拥有生活的权力。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可以提高探求知识的根源、对教学进行价值检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历和体验、提高生活能力并学会品味与悦纳生活。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误区及本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领域蔚为可观的“回归生活世界”热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概念模糊化、目标庸俗化、过程形式化。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前提是正确认识“回归”和“生活世界”。要正确认识“生活世界”,须明确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须注重当下的人的生成。要正确认识“回归”,一方面,必须承认教育与生活的区别,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掘生活的教育意蕴,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界讨论的热点和共识,然而许多涉及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晦暗不明。德育研究必须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追问,以为德育找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据,并从其中寻求到回归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