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叔远曾刻核舟,魏学伊受赠核舟遂作《核舟记》。核舟,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核舟记》,谋篇绝妙,脍炙人口。真可谓“舟奇文妙,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核舟记》一文中有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个问题,从意境的角度,探讨“奇巧人”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的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3.
王叔远曾刻核舟,魏学伊受赠核舟遂作<核舟记>.核舟,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核舟记>,谋篇绝妙,脍炙人口.真可谓"舟奇文妙,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4.
明朝“奇巧人”王叔远,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之上竟雕刻了一艘“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巧夺天工的小舟。核舟上有轩敞精致的篛篷船舱,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的题名款识。正如《核舟记》中所云:“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些纷繁众多的项目,集于一只“曾不盈寸”的核舟之上,乃共同表现了一个主题——“盖大苏泛赤壁云”。  相似文献   

5.
针对《核舟记》一文中有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个问题,从意境的角度,探讨"奇巧人"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的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6.
魏学氵伊《核舟记》是这样说明“核舟”之窗的 :“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其中的“八扇小窗” ,从一个侧面具体地体现了核舟工艺之精致、奇巧 ,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制作的卓越成就。《教师教学用书》把这段话译做“……共有八扇。推开窗来看 ,雕花的栏杆 ,两边相对。关上窗子 ,可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对联” ,将“启、闭”译作动词“打开、关上”。“核舟”之窗真的可以启 (打开 )闭 (关上…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核舟记》中关于“黍”字的解释,是不太确切的。在一般情况下,把“黍”解释成黄米是无可争义的,可是在《核舟记》中再当黄米解,就似乎欠妥了,如果舟长八分多,而它的高度只有两粒黄米上下,可真是“一叶扁舟”了,扁得不成比例,扁得不象舟样.在文章开头魏学洢就提到王叔远的雕刻特点之一就是“因势象形”.以“狭长”的桃核来“象”小舟的  相似文献   

8.
<正> 明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选作中学教材后,近几年来相继发表了一些分析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大体围绕《核舟记》的结构布局和语言技巧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一致指出该文记载了我国古代微型雕刻工艺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感到不足的是,对于《核舟记》所表现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都未予深入揭示,使读者难以了解核舟的艺术构思。这就造成了对《核舟记》一文的模糊认识,也不可能正确评价我国古代微型雕刻工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并且也最终影响了对《核舟记》一文的结构和语言的分析,影响了它作为中学教材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里的说明文《核舟记》,记写我国古代果核微雕工艺品——明代桃核舟。文中记核舟外形尺寸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没有谈宽度。使用这篇具有保留  相似文献   

10.
“核舟”究竟有多高多长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刘同中魏学的《核舟记》记下了核舟的尺寸:“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由于用“黍”作量词,现代汉语中已经绝迹,于是引出了不同的解释,而对这枚“核舟”的具体高度与长度也就有了不同的说法。统编课本初中语文...  相似文献   

11.
《核舟记》是一篇记物的文章,但它与那些记叙风景、建筑物的记物文章不同,它描写的对象是雕刻艺术品核舟。好的艺术品总有它独特的构思、鲜明的主题。记述一件艺术品如果只是把它的外部形态描写一番,不能反映它内在的艺术构思,这样的文章即使描写再生动,也不能算是好文章。《核舟记》的作者却非常成功地把核舟的艺术构思生动地再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一枚小小的果核,常人看来平常,但到了苏州雕刻艺术家的手里,却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这在古文的《核舟记》中有过精彩描绘,而这并非夸张。《核舟记》记载的是苏州明代常熟核雕艺术家王叔远,揣摩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构思的一幅苏东坡泛舟赤壁的场景,在一枚窄长的桃核上,雕刻了一件绝世珍品——核舟。舟长约8分,高约3分,橹、舵、桅、篙、篷、楫、栏都清晰可见。船篷  相似文献   

13.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生动介绍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的说明文,但又何尝不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散文珍品呢?在我们惊叹于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他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所折服。《核舟记》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想象丰富,构思独特。无论是奇巧人王叔远,还是作家魏学洢,他们忠实而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二册《石钟山记》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课文注解将文中的“舟人”释为“船夫”,我们认为是不符合课文原意的。对照上下文,这里的“舟人”应当注解为“船上的人”方比较合适。先看上文。作者夜游石钟山,“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说明“小舟”中坐着三人:作者  相似文献   

15.
《核舟记》是一篇玲珑剔透的佳作。作品赞颂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工艺雕刻家王叔远苦心构思,竟能用烘云托月的手段,着力描述月下的景物、人物的神态,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给读者的想象打开了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6.
核雕系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雕刻而成,多制成为佩件、扇坠、串珠等为藏家收藏、把玩。其特点是在较小果核上表现出复杂题材,雕刻手法细致入微。中学课本的一篇《核舟记》,苏轼夜游赤壁的一叶小舟让我们每个人对核雕都不感觉陌生。  相似文献   

17.
核舟之谜已解江苏江都一中卞幼平《核舟记》所述核舟是明代王叔远果核雕刻工艺品的代表作。他的又一力作“苏东坡夜游赤壁”也在前年即已在浙江宁波被发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研究员等专家对该桃核舟作了鉴定,确认它是明代精湛的手工艺...  相似文献   

18.
《核舟记》注释商榷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三册《核舟记》的注释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人教社《古代散文选》注同。冯其庸《历代文选》注:"中间较高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将"轩敞"注为"高...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核舟记》一文中有一条注释,很值得商榷。原文是:“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后半句,编者是这样注释的:“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许,上下,光景”。  相似文献   

20.
明末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为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典古文篇目,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描摹了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精品,雕刻名家王叔远成熟期的微雕作品之核舟。通过魏学洢的笔端,我们了解到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家竟然刻出了器物若干、文字34个,还有5个形态各异的人物,这些人、物被合理地安排分布在一艘游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