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但实践中却出现了受教育权不平等的问题。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理应受到国家的保护,国家应综合运用自身的教育立法权、行政权及司法权,为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是教育法学的基础。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背后蕴涵着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关系。该规定统摄教育法律体系,挖掘其生成背景和制度意涵,有助于观察权力与权利的互动关系,规范国家教育权的行使。我国现行宪法诞生之初,贯彻以劳动为中心的教育观,它将公民接受教育同时视为权利和义务。其中,受教育义务包括义务教育、就业前教育和针对劳动者的教育。这给国家教育权的扩张提供了规范基础。1985年教育目标演变为培养人才,受教育义务发生规范收缩,国家教育权的行使逐步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可搭建权力与权利平衡调适的基本框架:国家教育权干预受教育权,需要满足受教育权的范围及强度、法律保留和实质理由的规范要求,以此保证教育法规范体系的内部平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终身教育机构的法律保障体现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由当地政府或社会提供教育设施、师资、经费等,我国终身教育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法律关系与保护公民受教育权利紧密相关。研究我国终身教育机构与政府法律关系构成内容对于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教育权利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受教育权利平等,即全体社会成员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现已成为各国教育民主的基石。教育作为公民权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已被普遍确认。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种原因,可能平等的受教育权并不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析了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内涵,以及高考录取政策的分析,权利的相对性与渐进式改革的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知识精英认为妇女解放的关键在于教育,从男女人格平等、女子是独立的人的角度,提出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女子教育的目标与男子一样,要培养独立的人、自立的人。中学男女同校、大学开放女禁是男女教育权利平等的体现,也是女子获得中等、高等教育机会,受到与男子一样的"人"的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成长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权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由于办案人员司法理念落后、不当的强制措施等原因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处于羁押状态,使其难以继续接受教育,受教育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或剥夺。国家作为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主体,应当积极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实习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职业学校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享有人身权利、获得劳动保障的权利和受教育权。分析573份裁判文书后发现,实习生的权利实现面临困境,其人身权利保障存在漏洞,获得劳动保障的权利受到侵害且救济困难,受教育权受到侵害且未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未依法签订三方协议、劳务中介组织隐秘输送学生实习,以及实习生的非劳动者身份,是实习生权利受损的主要原因。为此,需加强《职业教育法》的配套立法,建立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并拓宽实习纠纷解决渠道。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是重要的宪法权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实的教育情境和社会生活中侵害受教育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应采取措施,切实保护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维护人们受教育权的真正平等,减少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排斥现象.探讨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有助于实现全纳教育理念的本土转化.孔子教育平等思想体现在“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上,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孔子教育平等思想对全纳教育的启示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教育信心是搞好全纳教育的精神基础;入学机会的真正平等是全纳教育的起点;能照顾差异的课程和教学是全纳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主要是调整私人利益的实体规范,它以关心人、保护人的精神安宁为最高准则.民法的本质就是权利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应体现权利本位,权利是民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民法应赋予民事主体一系列的权利而不是主要规定强制性的义务.在一个公权利发达而私权利相对滞后的社会,应积极培植私权利,提倡以人为本,把权利本位作为民法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2.
婚姻自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当婚姻基础不存在时,人们也可以选择离婚。近年来我国离婚率节节攀升,这既映射出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道路通行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在当代社会对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国外对道路通行权的研究较多,但国内法学界对道路通行权的概念尚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认为道路通行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对其法律性质作出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是法治的灵魂,它以一种集体性的、自觉的理性,监督并制约着法治国家能够更好地促进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前提条件,而且要有普遍的公民意识作为人文心理基础。公民意识是中国法治之软肋,中国法治的突破口在于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逻辑法、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从我国教育、体育法律法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体育实际,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教师权利的享有依据、实现方式及救济方法,为切实推进学校体育中素质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体及践行以人为本,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我国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的基本权利处于法定权利阶段,未真正进入实有权利阶段,同时救济渠道单一;体育教师基本权利享有、实现与救济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重要实践问题。建议: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数量和质量;当体育教师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应鼓励和提倡教师依法提起申诉和诉讼。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我国,一旦某位公民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则与其相关的各种权利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被剥夺即停权,包括与其身份有关的权利。然而就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被限制或剥夺的各种身份权即身份停权来看,目前仅有对人大代表在侦查阶段进行政治身份停权具有宪法依据,除此之外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身份方面的权利进行停权均缺乏宪法依据甚至毫无法律依据。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身份权利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体育权利的法律属性和实现条件,调查了中外对体育权利法律保障的现状,重点从社区、高校、法律、政府、公民自身等层面,对我国城市社区市民体育权利实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该和谐互动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市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并兢实现过程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揭示了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和谐社会.我国目前在大学教育、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诸种不公平现象,而这些现象是违背宪法所赋予的每个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与和谐社会是背离的.要解决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必须废除现有的"地理歧视"政策,国家必须在宏观上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平衡力度,缩小教育差别.  相似文献   

19.
诊所式法学教学方法,是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它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过程,巩固法律知识,培养法律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适应生动变化的法律实践对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能适应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要,是改革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迫切需要。加之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实践的初步成功,使得诊所式法学教学方法在中国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