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雪枫 《甘肃教育》2010,(11):17-17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一线的教师有许多困惑。许多培训往往只是听讲座、听报告,效果不明显,回到课堂时,又不得不走自己的老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线的老师不知道怎样向名师学习,或者说不清楚向名师学习什么,因而出现了听名师讲课或讲座时心潮澎湃,回到具体的课堂时却心灰意冷、无所适从的现象。那么,我们到底应向名师学习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听了名师的课、看了名师的录像、读了名师的课堂实录,无不被名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所折服,也为名师别具一格的教材处理所感叹,更为名师创新的教学理念、深刻的思想境界所陶醉,而更让我震撼的、受益良多的,就是名师在课堂中所展现出来的淋漓尽致的“名情”。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网络邮购服务:http://www.xinjiaoyu.com/index.asp 《听名师讲课》(分语文、数学两卷) 雷玲主编“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教育者要回到课堂,我们必须寻找重新切入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现实入口,《听名师讲课》提醒了我们,名师的课堂正是我们重新进入教育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我和同事们一道,专程到淮北听名师讲课。从淮北回来很久了,我仍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些名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仍能清晰地回想起精彩纷呈的每一节课;仍能清晰地回想起名师们把握课堂的潇洒从容。在淮北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于永正、王崧舟、张化万、张祖庆、吉春娅、陈金龙六位名师。他们真不愧为名师。  相似文献   

5.
听名师讲课,是许多教师向往的一件事。但听课时心潮澎湃,听完后空空如也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如何听名师讲课,还是一门学问。向名师的课堂学习些什么,其实也是大有讲究的。说到底,是实践反思力问题。这里就以吴正宪的课堂为例,做一些解读。吴老师提倡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那么,怎么能让它好吃?吴老师提出,要让孩子学习听得懂的数学,不太严格的数学,那么,什么叫儿童能听得懂的数学?什么是不太严格的数学?  相似文献   

6.
每次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课,都会听到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陶醉于名师的课堂之中,可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借鉴了他们的教法、设计进行实践时,却发现课堂"惨不忍睹".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听名师的课,该向他们学什么呢?笔者很幸运,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有很多听名师课的机会,不仅使自己获得了理念的熏陶、策略的借鉴,还焕发起改造自己课堂的信心、勇气和激情.  相似文献   

7.
从教十几年,听了不少名师的课,精彩之处在于名师们都注重情境教学。同样,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也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听一些教师感叹:自己的课堂怎么就难有名师课堂中时不时出现的精彩瞬间,而更多的只是表现为平静、平淡与平凡,名师的课堂上怎就会出现那么多生成性资源?其实,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它或许就在你的身边和  相似文献   

9.
听了一堂名师展示课,研讨时反响很好,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课堂预设充分,展示了许多令听课教师眼前一亮的奇思妙解; 其二,课堂板书漂亮,设计大方;  相似文献   

10.
名师的课堂总是趣味与数学味并存,新意与效率同在,知识的深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兼顾……听名师的课既是一次头脑风暴,也是一次心灵享受。能上出这样的课堂效果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但同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相似文献   

11.
听一节好课,如入芝兰之室,如咀橄榄之味,让人回味无穷。邹城市教研室于去年冬天邀请浙江名师金勤老师,在邹城第二实验小学“周末名师课堂”上,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示范课,为我市数学教师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新理念、新教法,使听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每次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课,都会听到他们在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陶醉于这样的课堂之中,可是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借鉴他们这样的教法、设计进行实践时,却发现自己的课堂“惨不忍睹”。这样的感慨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听名师的课,该向他们学什么呢?笔者很幸运,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有很多听名师讲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李坚庚 《中国教师》2011,(18):68-69
<正>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新手阶段以听别人的课为主,成熟阶段以被别人听课为主,从胜任到名师阶段要多听听自己的课。从教师发展的维度上看,关注了教师的课堂,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听自己的课,正是关注课堂  相似文献   

14.
记得以往听大型公开课或特级教师、名师上课,为了眼球效应、听课效应,教师总是会比较多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才艺等等。听课教师往往沉浸于名师极力渲染营造的感人情境,沉迷于名师精湛的才艺本领等等。这样的课堂听课效果出奇地好,但是可看不可学,因为那些技艺是名师所特有的,一般人  相似文献   

15.
“名师课堂”是教育部为推进教育均衡重点打造的“三个课堂”之一。文章以香洲名师课堂为例,探索了基于名师在线授课中心的香洲名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香洲名师课堂的应用实践,分析了香洲名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并在总结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常态开展名师课堂活动的对策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名师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全国各地的小语名师上课,感觉非同一般,听了很过瘾。但纵观名师上课,洋洋洒洒一个多小时是常事。难道教师出了名以后上课也就可量身定做了吗?也许我的话有些偏激,也许对于名师来说,上大课是为了充分展示语文教学更多的艺术元素、更多的言语魅力等等。但作为名师,更应该记得课间十分钟。因为名师的表率作用是要引导更广大的教师走向最普通的40分钟的课堂,是向40分钟要质量。静心细思,不难发现大课与小课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名师的大课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却与现实的课程设置不相符,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将两节语…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听了众多名师的展示课,令我敬佩不已的不仅仅是名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精彩演绎,更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展示出来的精彩表现:一个个见解不凡,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真正应了这样的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教师的精彩。私下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三十多位语文教师观看了省教研室组织的名师课堂直播节目,研讨的主题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目睹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名师及专家们的教诲,我的收获颇多。下面我就听倪鸣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一、以兴趣为出发点,游戏中导入课堂上课伊始,倪老师就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9.
吕健 《山东教育》2020,(1):13-13
最近笔者听课比较多,听的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师上的课,还有一类是名师大家上的课。对比这两类课,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教师霸占了太多的话语权;而名师大家的课上,却极少发现此类现象。普通教师的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哪?一是代替学生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听了一堂名师展示课,研讨时反响很好,主要原因有四:其一,课堂预设充分,展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奇思妙解;其二,课堂板书漂亮,设计大方;其三,普通话标准流利,语言表达能力超强;其四,课堂时间把握到位(踩着铃声下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