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理念城市里的孩子由于被高楼阻碍着视线,很少见过这么美丽的夕阳晚景。于是教者力求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采用各种方式的读,辅以音乐、画面等手段,引领学生自主研读,感悟美、体会美、升华美。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读,读出美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读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描述的三幅夕阳美景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夕阳的?2.学生讨论得出:课文是按照夕阳西斜→夕阳下沉→夕阳落山的顺序来写夕阳的。3.在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中,夕阳有哪些变化?周围的景物又有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赵娟 《教师》2009,(17)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S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寓言两则>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狐、假、虎"等3个会写的字和"兽、违、抗、撒"四个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读文,演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教学提示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教材的"单元教学要点"提出了两点:1.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2.体会描写的作用.(一)根据本单元所提供的几篇范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表现出所写景物的特征.例如《春》,抓住了春草旺盛,春花灿烂,春风和暖,春雨细柔的特点,进而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而又多姿多彩的景象.要抓住景物特点,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细致是写出特点、写好景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审美。“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2.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我从知  相似文献   

5.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好奇有趣告别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路、晨、奇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通对话,读出对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贝、原"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准6个生字。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美,能读出家乡的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生读.)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品味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正>【单元任务群架构】本单元以“发掘现代诗之美,小诗人初长成”为主题,对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和课外拓展内容进行微调、整合,形成“诵读品味—搜集摘抄—自主创作—合作交流”螺旋上升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读准诗歌,背诵诗歌。2.通过想象画面,读出诗歌韵味。3.了解现代诗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达。4.创作一首短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修订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观察温度计;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活动三:正确读出自己手中温度计的温度.本课学习目标得以展开和落实的切入点是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相似文献   

11.
一、教法1.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2.美读感知法: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草原》一课是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韵律感强烈,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景物的美、人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草原的美和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受草原的美景并背诵第一自然段,深入学习对事物的描写,并在学文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而如…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交流读、扩展读、对话读、情境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和初读、细读、品读、延读等不同层次的读,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学会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文、歌曲、图片等资料。2《.秋日私语》录音带。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入文1.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她为我们带…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月亮湾"。你们喜欢那里吗?(喜欢)月亮湾是小作者的家乡,小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这是个美丽的村子。二、新授[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师:月亮湾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村子,走进课文慢慢游览。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走到村子的前面看看,细细品一品,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多看几眼,多读几遍。等会儿,把你的所见所感告诉大家。(生读课文)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景物在哪儿啊?生: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材分析:《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根据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在品格。情感目标:通过嫦娥奔月的举动,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善良。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意境美。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7.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读熟生字,读熟课文。2.通过读感受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乡的歌及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揭示课题,复习词语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生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呀?(小鸡)让我们学着小鸡美美地说一遍!(齐读,读出赞美的语气)2.世界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先把小鸡带来的词语宝宝读好,它们会帮助咱们找到世界的美!3(.课件映示词语,开火车读,领读,美美地齐读)强调:"茵"字是前鼻音,"澄"字是后鼻音,读好"蛋壳儿"。4.现在,就让我们和小鸡一起走进课文,去经历一个奇妙的旅程吧!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