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琦 《上海教育》2008,(23):47-48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区每年有1000名左右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从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变化、从宽松的活动到严谨的教学的方式变化,许多孩子会出现诸多不适应。  相似文献   

2.
一句"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多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选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3.
<正>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无论幼儿园老师、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一定都想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说到衔接,可能很多家长想到的会是知识上的衔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一、升入小学孩子的不适感孩子们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到紧张规律的小学生活,从  相似文献   

4.
王芳 《幼儿教育》2003,(4):29-29
孩子上了幼儿园大班,意味着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否顺利过渡,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都应十分重视,在孩子进入大班后期时,幼儿园和家庭都应做一些幼、小衔接的工作。笔从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我们应帮助孩子在入学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许多关键期,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除了走出家庭,迈进幼儿园,最重要的关键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学习任务、师生关系等的不一样,面对这么多不一样的变化,七八岁的孩子怎样才能很快适应呢?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协作。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哪里需要这么复杂,不就学学拼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取材,丰富器械~传统与现代器械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硬件体育环境的创设原则;以及从"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素质""科学、游戏化的体育指导方法""多途径开展体育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软件体育环境创设的实践角度.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领、先半日制的儿童,然而优势并没延伸至小学阶段。针对近年全日制幼儿园备受追捧的现象,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对13776名于1998年和1999年读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学业追踪研究,分阶段调查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阅读和算术成绩。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读半日制幼儿园的孩子的成绩提高速度比全日制的儿童快。虽然在幼儿园阶段,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处于领先位置,但到小学三年级春季时候就开始倒退,不如半日制孩子了。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也把"游戏活动"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要让孩子从经验中获得知识,而孩子的重要生活就是游戏。《指南》也指出:"幼儿园有必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每年我园大班教师都会联合各个小学低年级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研专题活动。"孩子们进入小学,课间休息时间都不太会玩"成为今年的焦点和议题。从大家热烈的探讨中,总结出大部分孩子"不会玩"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园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在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一日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控之下,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老师的指令做事情,缺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幼儿园的生活结束了。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三年前: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孩子第一次知道了自己要面对的世界,第一次知道了集体生活是什么样,第一次知道了校园、老师、同学,第一次知道了纪律、团结和友爱……"妈妈,我喜欢幼儿园,喜欢这里的老师,像妈妈。""妈妈,我会数1-100了。""妈妈,我又有一个新朋友了。""妈妈,我……""妈妈,我……"每天接到孩子时,听到孩子快乐的诉说,我们家长的心中都充满感激。孩子太多的第一次从这里开始,从这里懂得,从这里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对孩子的辅助和关爱此时对孩子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呢?2016年3月14日、18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分别与HP志愿者联盟、中国惠普志愿者协会、诺基亚通信工会父母俱乐部,特邀北京张娟儿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张娟老师带来"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主题讲座。  相似文献   

12.
《动漫界》2022,(20):18-19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此,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需要相互衔接.之所以用"衔接"这个词,而不用"连接""对接"等,强调的是幼小衔接要具有自然、吻合(无缝隙)、内联、适宜等方面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省乐平市幼儿园创办于1953年,前身是县委机关保育院,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30多亩,园舍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现有幼儿527人,设有大中小18个班级,设有演播大厅、手工坊、音乐室、建构室、科学探索活动室等功能室,是一所现代化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始终秉承"呵护每一位孩子,笑迎每一位家长,为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质量,为幼教提供一流的示范方向"的宗旨,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甘于奉献、特色创新、追求卓越,先后获得江西省"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巾帼文明岗",景德镇市"巾帼文明岗""文明校园""青年文明号",连续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从幼儿园开展区级教研活动展示和组织年段教研活动展示等活动出发,围绕"教研前的认真准备""多途径开展教研活动"及"给予教研活动合理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以教研为载体切实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途径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可谓一生中重要的一步。迈入小学,他们将面临各种变化,比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将如何面对?作为幼儿园和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关注"学习",那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育、学习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从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照搬小学教育模式,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根据多年从事幼教的经验,笔者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陈香菊 《教师》2013,(28):11-11
实践性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其教学实践的设计要注重"知行合一"。本文从小学品德课中存在的"认知"与"践行"脱节的问题出发,探讨在教学中组织体验活动的几种途径,提出要从"活动体验""模仿体验""劳动体验""操作体验""释疑体验""创新体验"六方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日本许多幼儿园、保育所以及小学着手将混龄教育活动纳入教育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混龄教育活动时间。日本的幼儿教育主要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幼儿园,二是保育所。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归类于"学校",属文部科学省管辖,招收3岁到5岁儿童,实施入学前教育。保育所在性质上非"学校",是厚生省主管下的育儿福利设施,招收5岁以下的孩子,主要职责为养育孩子。向政府申请让孩子入保育所的父母必须有较正式的工作或因其他理由白天无法照顾孩子。事实上,日本教育对年龄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4月2日之前满六周岁的儿童方可入小学,差几小时或几天的孩  相似文献   

19.
学前期是孩子从幼儿园同步入小学的关键时候。上了学前班就意味着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要适应新的环境,各个方面都要发生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否顺利过渡,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要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丹 《林区教学》2011,(2):112-113
幼儿教学小学化扰乱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秩序,从负面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应该予以纠正。造成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人教育不到位,使得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些什么,应该怎样评价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文化知识越多越好;幼儿园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幼儿,故意提高教学标准。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