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均衡发展作为近年来教育政策的主流话语,后普九时代赋予了其特定的内涵、目标。有效推进均衡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学校作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具体组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推进均衡发展中更是责无旁贷。学校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承担着如何把外部条件的均衡转化为教育过程均衡的重任。学校要通过管理、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机会,从而实现不同个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其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最佳发展。注重教育教学中内涵性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切实落实到学生个体。自然分材教学从三个方面探索重新配置教学内涵性资源,一是由全班统一步调讲授,变为“普读”与“补读”;二是由优生重复陪听陪练变为协助教师的小先生;三是档案跟踪加强教师与学困生交往。实践实验中,自然分材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业,增进师生感情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班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基本组织形式,班级 管理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是学生接受教 育的主要场所’班级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目标的重点’本文探 讨职高班级管理工作策略’希望对职高班级管理渗透情感教育 方面做出一定的有效性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向均衡发展阶段的转变,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就是面对学生差异,让学生得到差异发展,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加入个别化这个变量,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的,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律教育,培养、发展、完善为个体自律,是班级道德教育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德育现状出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并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展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校际间发展不均衡的形式呈现。农村乡镇区域内普遍设有中心校,就其特点而言,它由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完全小学和村教学点构成。中心学校所辖个体教学单位有的处于山大沟深的偏远山区,有的处于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有的处于乡镇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各个体学校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促生了师资、生源、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区域范围内教育发展不均衡,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中心地带学校优于边缘地区学校,交通沿线学校优于偏远山区学校。  相似文献   

8.
学校内教育公平是当下教育公平研究的热点.城区初中学校内教育公平表现为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六安九中努力为本学区和因城市化涌入城市的非本学区学生提供同等的入学机会;为进入学校的学生提供大致均衡的师资条件和班级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座位、参与机会、奖惩评价等方面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心理上公平感受的学校氛围.通过校内救助、特殊关爱、多元评价、因材施教等途径,使不同学生的天赋、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中小学出现大量大班额班级,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限于精力和时间无暇顾及全班学生,出现一部分教师容易忽视的"边缘生"。"边缘化"现象的存在使得这些学生在学校中遭遇不公正对待,这不符合教育均衡发展在微观层面的诉求。"边缘生"现象是由学校、家庭、个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应对策略也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江西教育》2006,(9):31-31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现代教育的起点。它既有助于个体成长,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以学生为本的温馨和谐的班级教育教学环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福 《华章》2011,(36)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主要表现为: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城乡间实现均衡发展;校际间实现均衡发展;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不同类别、不同级别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均衡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目标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而教育公正是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理念。教育公正理念下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分为教育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初级层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中级层次、受教育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理想层级。在我国,第一层级已经实现,第二层级正在深化,第三层级的理论需要完善,实践更需要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应关注学生个体均衡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本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还应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拥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如何在小班化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个体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改编教材;建立独特的评价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小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优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需求,同时,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中应重视赏识教育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应用赏识教育,可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陈燕  吁诚铭 《文教资料》2011,(7):143-144
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明确教育目标。本文从班级成员之间的归属感、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教育目标的确立和情感教育过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应遵循班级学生个体与集体心理规律,为提高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定型化"的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建立系统化的目标管理模式;采取"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群体之间和不同阶段的种种失衡.师范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石,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在师范领域的有力探索.准确把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积极探索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成功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从"历史必然"现实要求"和"时代诠释"三个方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进行了解读,旨在企盼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每一个四年轮回后都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8.
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在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教育关系的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用教师集体负责制取代班主任个人负责制。班级教育小组为中小学教师全员育德、班级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班级学生个体诊断和指导提供了制度保证,必将大大解放学校教育力,显著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基础.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绝对化.所谓绝对化就是刻板和狭隘地理解班级管理,认为班级管理就是要监督、控制班级的各方面,这种管理观忽视了班级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区别.班级中需要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充满着生命意识和价值情怀的教育个体,对这些受教育的对象进行管理,不能简单粗暴,而是要结合班级管理的特性进行.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的过程,因而,在班级管理中要渗透教育的理念,要运用积极心理学,从外在的强制的管理走向学生自主的管理,从而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有凝聚力的、高效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20.
小班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个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充足的资源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评价现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在课堂上分组互动,交流中闪现智慧,互助中激发潜能;在师生关系方面融洽相处,和谐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