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编辑同志: 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在我国新闻界流传广,影响大。有的新闻论著对它进行了肯定,但也有的论著对它提出了异议。例如,叶春华同志在所著的《新闻写作》一书中说,"五个W不是新闻要素",他认为新闻五  相似文献   

2.
尽管消息有多种多样,写作也各有差异,但是不论写好哪类消息,都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应具有新闻的要素。所谓新闻的要素,一般是指“五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写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报道的事实交代清楚.读者看到它便明白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为什么。这五要素的每个英文单词,都以英文字母W开始,因此在西方新闻学上又称它为“五个W”。早在1945年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中央的报纸——延安《解放日报》就以《从五个W说起》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那篇社论专门论述消息写作中五要素的作用,认为这五要素“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3.
博览     
新闻五要素新说叶春华在《新闻写作》一书中认为:五个W不是新闻五要素,而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他认为,新闻的要素也有五个,它们是: 具体性,“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具体的,它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真实性,“指的是这些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第2期载刘广金《“标题新闻”要名副其实》一稿,针对“标题新闻”提出了三点意见。前两点,我深表赞同,但对第三点,我则不敢苟同了。刘广金认为:“《标题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不能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新闻要素不全是一大通病,有些新闻时间、地点不清,使读者难以推测。”如果按这个要求,标题新闻只有五个W(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也不成,还应该有一个H(什么结果)。五个W和一个H加在一起,才是完整意义的新闻要  相似文献   

5.
王毅 《军事记者》2009,(8):30-30,39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五个W),是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也可以说是入门课。不懂得对它的把握和运用,就无法把一桩新闻事件写成符合新闻规定性的消息。可每篇新闻都需要五要素俱全吗?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多数意见倾向于:五要素不能否定,但具体取舍要视情况而定,不一定每篇新闻五要素都要俱全。  相似文献   

6.
博览     
新闻五要素新说叶春华在《新闻写作》一书中认为:五个 W不是新闻五要素,而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休化。他认为,新闻的要素也有五个,它们是;具体性,「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具体的,它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真实性,「指的是这些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既不是没有发生的,也不是将要发生的),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的。」  相似文献   

7.
“消息写作要做到规范化,有哪些基本要求?”这是一位刚刚迈入新闻工作岗位的年轻记者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 “从消息写作的规范来说,首先应具有必要的新闻要素。”当我这样回答时,便建议他读读50多年前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的《从五个W说起》一文。此文开宗明义就指出:“新闻必须有五个W(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犹之乎人的头脸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要素已经由五要素发展到六要素,再发展到现在的七要素。传统新闻学只讲五要素、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指新闻报道必须有五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实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说一则新闻报道,必须交待清楚人物(何人──Who)、时间(何时──When)、地点(何地──Where)、事件(何事──What)和原因(何故──Why)五个方面的问题。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较早输人的是1913年由广学会出版的《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界对此说也予重视。党的地下报纸《上海报》,在1929年曾以“…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第2期载刘广金《“标题新闻”要名副其实》一稿,针对“标题新闻”提出了三点意见。前两点,我深表赞同,但对第三点,我则不敢苟同了.刘广金认为:“《标题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 W)不能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新闻要素不全是一大通病,有些新闻时间、地点不清,使读者难以推测。”如果按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则新闻,要把事实说清楚,新闻学上一直有五个要素(也说六要素)帮你把握着.这五个要素又称五个W,即什么事(What,何事)?谁(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五个W"——是新闻所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五大要素也必须有新内涵的新解读。基于此,对"五个W"分别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新的诠释,对于新闻本体属性的重新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翼 《军事记者》2010,(2):65-65
五个“W”指新闻的五个要素,即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W”是怎样来的呢? 1851年关联社首次用电报发新闻稿。由于当时电讯技术很不完善.收发电报常出现故障。于是编辑部就向记者提出发稿要求:发新闻稿时一定要把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要素统统塞进第一段,这样,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也算收了一篇完整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的说明,是与新闻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自然情况、人物简介、地理背景、知识资料的介绍和解释。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新闻的六要素(通常说的五个W和一个H)中,“何事”和“怎么样”这两个要素,常常要通过背景材料表达出来并表达明了。  相似文献   

14.
叶春华同志在《新闻写作》一书中,对新闻五要素即通常所说的“五个w”提出异议,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五要素”。对此,我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五个w,是说一则新闻报道,必须交代清楚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和原因(why)。叶文认为:“这不是新闻五要素”。五个w“这种说法并没有把新闻的特点和个性概括出来、揭示出来,没有把新闻这种独特的文体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五个w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事实上,“好多新闻并不都是五个w俱全  相似文献   

15.
新闻W群探析     
新闻的五个W,是新闻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个图视为一个车轮的话,舍弃其中任何一个W,车轮则不可能顺利滚动。──这个道理是老生常谈,我们不打算多说。现在的问题是,一篇新闻作品,是不是只能有这样一个“车轮”。回答是否定的。通常要求一篇简短的新闻作品或新闻作品的导语要具有五要素。那么一篇略微长一点的消息,因叙述内容的含量远远超过简短新闻,它往往具有两个或更多的when、who、why、where、what。这些要素的构成在数量上往往不平均分配,也许在同一地点(where)的不同时间(when)有几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新闻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细节上说,新闻的真实是新闻六要素的真实,即何人(W ho)、何事(W hat)、何时(W hen)、何地(W here)、何因(W hy)、何果(H ow)的真实,如果这六个要素不清楚或不真实,必然将影响到新闻整体的真实性。因此,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应对六要素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报道。但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六要素中何人以及与何人有关的单位被有意模糊处理的情况。比如,5月17日某报报道:“只为没能尽快喝上一杯水,乘客周某在飞机上对空姐王某恶语相向,并将开水泼…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民主发展的进程,新闻透明度在不断增加,不少过去被视为“禁忌”的政治性事件性、案例性、动态性、信息性社会新闻,开始越来越多地公布于众。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作为新闻的五个要素,即五个W,是新闻工作者都知道的基本常识。这里,笔者来个小小的发明,提出一个“增强第六W意识”——注意社会效果问题,就正于广大同行。比如说,前个时期,上海几家新闻单位围绕于双戈一案的文章,可以说是做足的利用这一反面典典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当然是好的。但是,在于双戈一案的大量报  相似文献   

19.
新闻之所以具有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功能。跟其中包含的“五要素”分不开。这五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W”,新闻五要素又有“五个W”之称。一则消息能够交代清楚这五个要素,一般就能使读者明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对一幅新闻照片来说,表达新闻的基本要素亦应是起码的要求。只不过图片表达新闻要素的方式是直观可观的形象,而不是由横、点、撇、捺构成的文字符号。大家知道,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文字描绘的形象总是难以完全取代真形实象的。即使有人用洋洋万言的篇幅来详尽描绘某一人物的形象,而没有此人的照片作“插图”的话,此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7,(2):13-19
<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献里,有一批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和武汉-重庆《新华日报》的社论,站在党性的立场上认真讨论到很多新闻业务问题。这方面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一、《从五个W谈起》讨论了什么44年前我在北京大学作为工农兵学员,读到过解放前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12月13日发表的文章《从五个W谈起》,才知道原来新闻写作是有要求的,即必须交代关于事实的五个W(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为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