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红四军。1929年,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同志的率领下,挥师东进,三次入闽,胜利地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于1928年11月间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军阀之间忙于打仗,是我党我军创建新的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理论,并亲手缔造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和亲手开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使全党工作的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到了农村。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部队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中央根据地,把“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越燃越旺。在毛泽东同志点燃的向农村进军的火炬的光辉照耀下,方志敏等同志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贺龙等同志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徐向前等同志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邓小平等同志领导的左右江根据地、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甘根据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从一九二七年十月到一九二八年底,毛泽东同志亲手创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坚持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斗争。一九二八年末,蒋介石在两次向井冈山“会剿”失败后,又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在宁冈县柏露村由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前委及特委、军委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即著名的“柏露会议”。会议着重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领导下开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期,"群众路线"概念不仅正式提出和使用,而且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都纳入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秋创建的中央根据地,到现在已经五十周年了。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为了粉碎湘赣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并开辟新的根据地,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当地党和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6.
[注释]题解:一九二九年三月、五月,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两次由赣南入闽西,连克长汀、龙岩等地,创建了闽西根据地。汀州,长汀县之旧称。龙岩,县名。铁军: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英勇奋战,号称铁军,其中以叶挺同志所指挥的独立团最有名。“八·一”南昌起义,铁军的大部分部队都参加了。一九二八年四月下旬,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井冈山与毛主席所领导的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同志任军长,陈毅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其所以称红军第四军,就是为了保持“铁军”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不仅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而且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调查报告和文章.特别是1933年8月,毛泽东在赣南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做了《关于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1934年1月,又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做了两年来的工作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夺取革命的新胜利,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况,亲手创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和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崭新道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完整地说,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这个三位一体,就是实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红四军主力要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四军主力脱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去赣南开展游击战争,对于这一史实,过去许多党史讲义或课堂教学都说这是为了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这种说法既同毛泽东同志选择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不一致,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当时,虽然在对敌斗争的策略上,毛泽东同志主张“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不赞成红四军去湘南;但是,毛泽东同志也不赞成红四军离开井冈山,离开“地利人和”的湘赣边界去赣南。  相似文献   

10.
汀江发源于闽西长汀,流经上杭、永定,进入广东大埔县三河与梅江汇合后,称为韩江,由潮、汕入海。汀江流域,指的是长汀、上杭、永定、大埔四县。辛亥革命时期,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汀江流域也曾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激烈的斗争,大埔、永定、上杭、长汀先后光复。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红土地文学是植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文学,它继承与发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成为闽西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并培育了一大批闽西的中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12.
闽西苏区革命山歌包括闽西客家革命山歌和龙岩山歌,其音乐除具有一般山歌“结构简炼、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特点外,旋律上的特点是强调羽(6)、商(2)两音,旋律流畅、秀丽;调式多为羽、徵调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闽西》一文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六次来到闽西。事实上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少七次到闽西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闽西苏区革命山歌包括闽西客家革命山歌和龙岩山歌,其音乐除具有一般山歌“结构简炼、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特点外,旋律上的特点是强调羽(6)、商(2)两间,旋律流畅、秀丽;调式多为羽、微调式。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四军开辟江西赣南和福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巩固的苏维埃政权,并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个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遂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红土地学是植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学,它继承与发展了“五四”新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成为闽西学创作的主流学,并培育了一大批阅西的中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17.
说明:八七会议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东江和海南岛以及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陕甘、湘鄂赣、闽西、赣南、左右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弘扬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以优良作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闽西地区交叉着闽南话次方言的龙岩话与客家话两大方言系统,在全国方言复杂程度仅次于海南岛,推广普通话任务特别艰巨。本文从闽西方言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探索了闽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20.
闽西地区交叉着闽南话次方言的龙岩话与客家话两大方言系统,在全国方言复杂程度仅次于海南岛,推广普通话任务特别艰巨。本从闽西方方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探索了闽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