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常规教学中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强化语音、发音训练,使学生读得入格 所谓“入格”,是指朗读要正确、流利、达到最起码的技术要求,其重点训练点是语音和发音。 首先要严格正字正音。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地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音、语气助词等。  相似文献   

2.
一、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打好朗读的基础 对于一个初入学堂的新生来说,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读得正确”抓起。我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特别要注意不可拖长尾韵(即唱读)。为了真正做到发音准确,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发音不准的现象。初读时可适当放慢朗读速度,反复数次,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儿童要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其语文素质。1-语言文字训练要重视朗读首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要用普通话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第二要训练学生读流利。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字一顿地读,不要每个句子都拖长声音地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他们平常说话的速度。第三要让学生读文、体情、入境。一要注意按句逗停顿;二要注意语调,让学生读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三要注意重音,对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要重读。通过朗读训…  相似文献   

4.
一、朗读训练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课文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咀嚼消化,才能被学生吸收。《大纲》对朗读提出三点明确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要求,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是一贯的,只是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什么是正确呢?《大纲》说:“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据此,“正确”可以从字音和词句两方面来说。字音要凌得正确,有两个要求:(1)发标准音。就是要求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来读,读得清楚、响亮;一义多音的字,应该按照经过审定的规范字音来读。(2)不读错字。就是要求不读别字;不按  相似文献   

5.
<正>在孩子们接触了几年小学英语学习之后,初中阶段良好的口语训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有策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口语训练,让学生不仅能写,更能张口流利地说,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具体可以运用如下策略。一、交给学生朗读的标准从初一年级起,就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有标准的音标教学,指导学生语音规范、正确发音,没有错、漏、增的误读现象;要读得自然连贯,不结巴;有感情是指不唱读,把感情溢于言外。教师在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读得正确所谓把课文读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读时  相似文献   

7.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内容。大纲指出:“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各年级部应指导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 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针对同学们在朗读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地指导。比如,有些学生普通话说不好,某些字的语音读不准确。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就有意识地让他们查字典,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学说普通话。有的学生有唱读的毛病,纠正起来很困难,我在课堂上就请读得正确的同学大声示范  相似文献   

9.
谈一年级的朗读训练李洪谟一年级的朗读先要抓正确。所谓正确就是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教师领读是主要方法。在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流利。流利首先是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把词连在一起读──词连读。“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雪花”“还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越来越多地初中学生站起来朗读时,不敢张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①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朗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②教学中最重要的,培养朗读能力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朗读首先要正确,不读错别字,发音响亮不唱读、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能读准轻声和儿化音,纠正含糊不清的字。有些学生吐字不清,这样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要纠正学生把句子拉长声音,一字一词形成唱读。正确朗读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把字词认准,有些学生把字读错是因为不认识字。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廖哲湖 《湖南教育》2003,(11):38-38
发音正确、清楚。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曲折”中的“曲”读“qū”,不能读成“歌曲”的“曲(qǔ)”。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读和重读的处理。在汉语中,轻重音的变化也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朗读时,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是有些特殊…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呢 ?我认为,其基本途径是抓好学生的“三读”,即读通、读懂、读出方法。   1.读通。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重在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感情地朗读。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把所学课文读得熟练,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理解课文的句、段、篇才能成为现实。   读通的训练重在朗读。朗读训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朗读的习惯。   2.读懂…  相似文献   

15.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学,以读促思。读正确,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杜绝方言,如“鞋子”的“鞋”应读“xié”,不读“hái”;发音要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主要是形同义异而异读的字音要加强指导,如“种地”的“种”应读“zhònɡ”不读“zhǒnɡ”)、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 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 言和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朗读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能读得正确,然 后在正确地读的基础上,要读得通顺流畅, 再从流利读到有感情地读,如何指导呢?下 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赵银龙 《陕西教育》2006,(10):23-23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许多语文老师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思想上,课上为数不多的朗读只流于形式,为朗读而读,指导不具体,训练不得法.学生朗读时,常出现顿读、唱读、复读、指读,甚至出现漏字、添字、读错字的现象.故迫切需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在朗读中感悟语句的连 贯性培养语感要切实加强朗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功夫。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词,还要能速辨标点符号,读出句读,形成语感,把书面符号转换为口头言语,要克服“唱读”和-字-顿的现象。要求学生读书时能合理调动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思,边读边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甚至边读边欣赏自己的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