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导语———这是浙江省吴江市蓝泽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薛法根2002年11月在杭州市上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凸显“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特色方面将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大家整齐、响亮地念课题。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师:如果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哪个字应该念重音呢?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字念重音。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哪个地方应该念重一点?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念重音。师:如果有人怀疑,我应该感到自豪对不对呀?…  相似文献   

2.
读课题,我往往只在课始轻描淡写。不对吗?一篇课文的题目就那么几个字,一读就通,意思也明了,还要怎么读?不久前,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导学生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课题的方法,如春风吹过,让我耳目一新,感受颇深。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相似文献   

3.
一抓住课题,引导朗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十分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先来读一读课题,看哪位同学能读出课题的含义.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勇气尝试一下?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齐读课题,要读出"谁"应该感到"怎样"才对.大家都知道课题中的"我"是小骆驼,"小骆驼"是在什么时候对自己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用自豪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反思:从课题入手,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我"和"自豪"是重点词语."我"是小骆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自豪"体现了小骆驼内在情感的变化.抓住了重点词语,这个句子就读好了;句子读好了,就容易理解课题的意思了.此外,读懂课题对全面、准确理解课文很有意义. 师:起初小骆驼感到自豪了吗?(自卑、委屈)因为什么事小骆驼委屈得不得了?请同学们拿起课本,一起朗读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我应该感到自豪 才对》的教学中,充分实践了“以读为主线,以说话训 练为核心”的组块教学,整堂课亦庄亦谐,机智幽默,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师生合作,向我们展示 了一堂智慧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本人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珍珠鸟》一课,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指导读书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从读对、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本人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语第八册《珍珠鸟》一课,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指导读书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从读对、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大学校区,我第一次接触特级教师薛法根及他的课堂教学。虽然时隔一年,但学生那如林的小手。欢愉的表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2000余名听课教师那不时的掌声似乎仍清晰可辨。每每想起,如品一杯醇绵佳酿,让人欲罢不能。最近,薛老师来温州授课,讲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我有幸再次领略他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一听一位语文老师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她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体会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态度,并读出这种语气。2、找出描写沙漠的语句,指导朗读。3、找出描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并指名交流。4、续编故事。下面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你看到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可以用"——"划出有关语句。生:默读课文,划句子。师:写骆驼脚掌、驼峰、睫毛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四川教育》2004,(10):39-4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方利民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课堂上方老师风趣、大气的教学风格,精妙、独到的教学设计,让笔者深感课堂教学的艺术所在,言语实践的重要所在。这种“妙在言语转换中”的境界让人茅塞顿开,沉浸在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中。一、引课,转换在题眼外师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的语文书有很多童话类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童话,本文对以此文为例浅谈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课文,经过实践,在一线教师的心中,已留下许多名师执教的经典案例。如何根据新"课标",融入自己的思考,上出不同风格的课,让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热切期盼着。十分有幸,我与特级教师薛法根有了一次上同题课的机会,此次执教的是苏教版三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听了薛老师的课,再回顾自己教学设计和授课的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归纳总结。一、目标预设"大同小异"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个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地感悟文章赋予的深刻道理呢?根  相似文献   

15.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16.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中的英雄形象时都采用了“高、大、全”的概括方法,这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模塑。近日,读到了薛瑞萍老师《景阳冈》的教学实录(《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10期),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薛老师的教学视角很独特,“引导学生看到了英雄的缺点,这一点意义非同寻常”(魏智渊语),但仔细一品味,我感觉这种教法是不是正走入另一种“模塑”呢?在这里,我想就武松以及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请薛老师指正。一、缺点从何而来?在教学中,薛老师先后与学生概括出了武松如下的缺点:“暴”倔”“多疑”“自负”“死要面子…  相似文献   

17.
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规划出清晰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有效设问,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把握课文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使学生体悟到课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含伪饰,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这里,我选几个出现在课堂上的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眬”三个字,请一位同学读这三个字时,学生将“闸”读成了“j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里面这…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20.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