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扶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中,应明确考虑精准扶贫所发挥的路径性作用;精准扶贫的作用发挥,需要明确考虑扶贫攻坚的导向作用。关于两者互动的梳理与评价,构成扶贫工作的认知视角之一,对于明确认知我国扶贫工作的整体性具有相当显著的意义。未来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需要考虑确立与逐步完善依托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方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我院坚持探索,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科教结合的创新之路——科教扶贫,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各行各业利用行业优势开展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的号召,1996年春,我院与通山县结成对口支援单位。通山县是湖北省政府宣布的12个贫困县之一。学院根据该县拥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结合本院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及人才培养的优势,经党委研究确定将人才培训、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三大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旅游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旅游地建设的先驱和指导,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怎样将旅游规划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和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旅游扶贫、旅游规划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中有关贫困居民受益的规划设计内容与要点,丰富和完善了乡村旅游规划,并以此来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以期能保证旅游精准扶贫效果的顺利实现,保证贫困居民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4.
近10年国内旅游扶贫文献中一般性研究居多,近几年旅游扶贫中一些较深层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由过去的对特定地区宏观性分析,逐渐向微观角度进行深度地实证研究;旅游扶贫有较多文献强调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高过强调当地贫困居民的发展,使得这些文献没有突显“旅游扶贫”的特殊性。本文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互动是现阶段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典型的"造血式"扶贫,它以贫困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下,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综合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解析安徽省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进而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全新、生态且高效的扶贫方式,乡村旅游扶贫可以起到反贫困的积极作用,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扶贫模式。本文将对乡村旅游扶贫概念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再指出当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问题所在,提出了要规避传统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弊端,构建一个全新的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以期能够让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更符合乡村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农村构建目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对扶贫的方式进行创新,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识别。高校作为教育输出的重要载体,其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群众的素质。为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高校要构建扶贫数据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工作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借助互联网推动电商创业,从而完成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旅游扶贫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旅游扶贫的几种重要开发模式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对旅游扶贫项目实施的操作流程进行探究.其中重点对以社区主导的旅游扶贫项目进行了研究,并对社区主导模式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以宏村旅游扶贫项目的实践实施成果为例,对社区主导旅游扶贫模式的优越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社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机理研究和扶贫实践分析,认为社区教育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是脱贫工作的重要推手。社区教育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宽扶贫渠道,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实施“志智双扶”,提升贫困群众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风貌,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实现精准脱贫,防止返贫复贫。  相似文献   

10.
乡村民宿旅游作为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载体,对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我国精准扶贫重要的扶贫手段。因此,深入了解我国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在精准扶贫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究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促进乡村民宿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游是2006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云南有25个特有少数民族,其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良好条件。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可以极大地拉长产业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丰富对外合作内容。因而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国政府对旅游业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依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成功构建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虽然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国有着丰富的海岛型旅游资源,与云南的旅游资源构成较强的互补性,然而多种因素却阻碍了双方旅游合作规模的扩大。当前云南正在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而旅游业在这两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双方能够依托新的发展机遇,以各自的优势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为导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务实双方在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则双边旅游合作必将呈现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透视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民族体育旅游业由于其关联与辐射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其在弘扬民族文化,脱贫致富缩小区域差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与回笼货币;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诸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引导人们关注西部民族体育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旅游中心城市的形成,它们在区域旅游发展中起着核心性作用。根据城市的个体条件差异,旅游中心城市的形成路径可分为旅游资源驱动和城市综合实力驱动旅游发展两种情况。旅游中心城市的演化遵循着转化为区域旅游形象代表、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成为高级别区域中心城市等一般性规律,而每个城市的演化结果则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江苏旅游城市的分布与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江苏旅游资源区域分布特征、城市地域分布特征、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城市等级分布的基础上,给出了江苏区域旅游的发展思路,以期构建结构优化的江苏旅游城市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时代背景,以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项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从广东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体育竞赛类滨海旅游项目开发、文化休闲类滨海体育旅游开发、滨海体育旅游客源现状、滨海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现状等方面,对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深刻分析了广东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在整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数量、资源环境污染、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广东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智慧旅游应运而生。通过选取开封市智慧旅游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本地旅游从业者对其的感知。经数据分析得知:旅游从业者对智慧旅游具体建设项目的满意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对“监管服务与自身形象”的评价高于“游客自助服务”;不同职业的旅游从业者在“监管服务与自身形象”和“游客自助服务”的建设评价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研究结论,从提升大众知晓率、加强人才培养、兼顾相关群体的利益等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娱乐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把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将实证研究的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和大学生对旅游娱乐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为了推动大学生旅游娱乐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娱乐产品;合理定价旅游娱乐产品;推出旅游娱乐活动新的营销策略,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大学生旅游娱乐活动社团;加强政府对大学生旅游娱乐产品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经验给扬州诸多启示。扬州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从旅游环境、资金投入、法制建设等方面创设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20.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