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课堂语言学习的输入内容和语义的表达形式,为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从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活动三个方面构建了多模态的报刊阅读教学语境,同时也对该教学语境的有效性进行了反思,为今后的多模态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模态符号学,依托视觉语法和知识可视化表征,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多模态文本的阅读效果要好于纯文字语篇,更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图像、色彩、印刷版式及可视化表征等模态与文字交互的多模态文本不仅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多模态识读意识,而且在预测文本内容、辨析重点信息、理解及推断细节信息和词义、训练逻辑思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今后应尝试使用多模态教材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并强化学生的多模态识读意识.  相似文献   

3.
电影字幕翻译涉及多个模态,其翻译过程有别于纯语言文本。本文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建构宏-中-微观三层语境参数,将语境拓展至多模态语境,参数因子拓展至多模态参数因子,析取视觉参数因子和听觉参数因子,结合案例深度剖析字幕翻译中多种模态符号介入的语义生成机制,力图为字幕文本翻译建构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4.
英文报刊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路径有:开展以训练阅读策略为目的的报刊文本阅读,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开展依托报刊文本的多模态延伸阅读,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开展结合报刊文本且基于语境的读后活动,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电影作为多模态文本,通过衔接语言、图像、声音、背景音乐等各种符号资源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字幕翻译时也同样需要考虑多模态。本文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来分析电影字幕翻译,通过文化、内容、语境与表达四个层面来探究《流浪地球》的字幕翻译,研究在电影字幕中多模态话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补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语篇的纯理特征、人际特征、成分特征三方面对视觉模态与文本模态的互补进行分析。符际互补理论对于解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二语课堂教学和多模态教材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13年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光屁股小男孩抢镜李克强"的新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重点包括:语料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料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其目的是揭示电视新闻是如何通过镜头画面在动态多模态语篇中构建意义以及多模态解读对理解新闻事件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也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可行的解读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是一种能积极调动交际者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官的交际模式。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利用色彩、文本、音乐、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多感官协同运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文章基于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等角度,阐述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是一种能积极调动交际者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感官的交际模式。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利用色彩、文本、音乐、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多感官协同运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文章基于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等角度,阐述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儿童绘本是一种多模态文本。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在交融互动中形成对称、互补等关系,共同叙述故事、传情达意。两种模态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心灵成长故事》为例,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儿童绘本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具备多模态意识和儿童视角,在全面深入解读绘本图文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灵活适宜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准确地、充分地、生动地再现故事的意义与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