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流考、毕业考、"0水准"考, 还要学校排名-- 每个学校都让学生倍感 "沉重"的考试压力 小学四年级结业时,新加坡的学 生就要在分流会考中为自己的人生确 定第一次走向。这次考试将根据学生 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和成绩的不 同水平,实行定向培养、分流施教。约 10%的优秀学生进入EM1班,70% 成绩普通的学生进入EM2班,其他学 习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  相似文献   

2.
1993年,学校要我担任高二年级组长兼重点班的语文课.我心劲很高,特别希望让这一届的升学率能上个台阶,故而一开学,就烧了"一把火":重点班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 当时,学校高考成绩不理想,我总觉得是重点班学习氛围不够紧张,竞争意识不够激烈.如果年级里引进竞争机制,会令学生形成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校今年秋季起在四年级两个班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尝试,希望通过"小班化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一、在四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背景我们学校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终日忙于生计,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四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成绩:语文平均分为42.05,数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寄宿制学校,学界存在着许多争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令人关注.在考察小学四年级寄宿生与四年级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的差异后,发现小学四年级寄宿生的数学成绩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度低于四年级学生总体.通过两水平线性模型发现学校间投入差异对寄宿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学校投入,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教师具有任职资格比例对寄宿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程度的影响显著;寄宿生的某些个人因素,如父母是否外出务工、所属民族、师生关系等对其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可见,学校因素、寄宿生家庭状况对学生成绩、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对此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的投入对寄宿生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促进学生发展,不仅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保障校舍卫生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需通过一次毕业考试来检测学业水平,虽不排名,但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前中学教师通过""小考""分数初步判定学生学习大致水准的参考指标。学生的"小考"成绩,必然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关注。认真、踏实、有效地做好小学阶段的总复习,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师生的重要任务。很多因素将影响到数学学科的复习效果;综合  相似文献   

6.
一、潜能生的成因分析所谓潜能生,是指智力正常,但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所谓七年级数学的潜能生,则主要指一部分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存在困难、数学学习效率和成绩偏低的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7.
七年级,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八年级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  相似文献   

8.
<正>上一学期,由于学校缺乏数学教师,于是我接下了六年级的数学。这个班人数不多,只有31人。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却"层次分明"。优秀生没有,大部分学生五年级期末的数学成绩仅六七十分,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学习程度如同二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每天上课我最难以接受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比如在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后,我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在我检查时发现,他们列对了算式,但答案却算不对。检查了  相似文献   

9.
1 问题提出 谈到每年的数学高考,广大考生和高三数学教师往往体会很深,刻骨铭心.其实高考的激烈竞争已经下移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单元模块测试中,不少学校将数学单元、模块检测成绩作为考核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的唯一依据,学生将单元模块测试成绩作为自己数学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甚至成为学习数学的目标.因而平时的单元模块测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和学生学习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就出现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现象,这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教师。为此,我们选取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学校,通过对教师、家长问卷,与领导、教师座谈等形式,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中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偏低的学生比例平均高达22.8%,这对于智力上无明显差异,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前准备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从问卷可以看  相似文献   

11.
日子过的好快,一晃我的学生已经步入八年级下半学期了,八年级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习惯、态度及成绩差距慢慢形成,有一部分学生发展为乐学、会学者,成绩也稳定在优秀线上,而一部分学生出现"跟小学的学习成绩相比差多了"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字、词、句的训练,部分学生利用多记、死记的方法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到了三年级的"活题"较多,知识性明显增强,学生还用背诵的方法来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会分段、说出段意,还要说出写作方法、顺序;作文教学三年级刚刚起步,已有一、二年级看图写话转变为了命题作文。但这一时期,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写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张蕾 《甘肃教育》2008,(19):28-28
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到七年级的下半学期就开始冷却,很多学生学习英语不到一年时间成绩就跟不上,厌学、弃学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到了八年级下学期,两极分化现象最为严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50%左右。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贺州市大桂山脉土瑶族1~9年级学生,就某一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与同年级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随即测试调查和个人访谈,说明政府开设土瑶民族班这一教育倾斜政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改善土瑶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策略有: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土瑶族学生在教学上良好的合作性;将数学史融入民族班课堂教学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机构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小张老师带的班级在全年级的成绩稳居"倒数第一"的位置,这让她一直很苦恼。这次,学校里学生学习水平测试成绩出来后,她遇到了校长。校长冲她伸出大拇指,小张不解地问:"又是倒数第一?"校长说:"不,是正数第一。""真的是正数第一吗?真的会这样神奇吗?"其实,小张知道,这次她的学生之所以有这了么大的变化,只是缘于她一个学期来自己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关博宁 《学子》2015,(3):67
英语是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学得好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初中学习英语很轻松,成绩也很优秀,可是到了高中不仅成绩却变"差",学习也越来越困难。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没有初中时的好,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其实,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变"差",而是对高中英语学习还没有适应。原因是: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得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从而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来,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弘扬"抱诚守真"的校训精神,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书法教育打造成学校一道亮丽的特色风景线。2013年度,四年级、二年级学生写字比赛继续获苏州市级一等奖,蝉联苏州市小学生写字比赛22冠。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教师自身优势,自编了《东莱小学硬笔书法教程》,把写字教学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学生成绩评价既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现有成绩评价方式既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生"学"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成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开放式综合成绩评价平台,以提高成绩评定的科学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用人单位选录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中学与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自行编制的预备年级学生学校压力源问卷,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衔接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习;男生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女生;入学前成绩比入学后成绩对学生的适应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学校适应压力高于上海学生。  相似文献   

20.
某日,被邀请至驻校三年级C班(由5个学生加1个老师组成的课堂)观课. 一个班何以只有5个学生?原来,三年级有两个自然班,在前一学期考评中,学校认为这个年级学生数学学业状况不佳,"学习较逊"的学生比较多.于是,从升入三年级开始,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按学业成绩分成3个班,由3个老师分别教学.只有上数学课时才出现的三C班,由"成绩最逊"的10个学生组成.当日因其中5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自然班外出做牙齿保健检查,故此,只剩下5个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