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寄生现象种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寄生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而寄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常见的寄生方式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个体的生存并对寄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妨碍寄主的生长发育、降低寄主的生活力和生殖力,但一般不会引起寄主迅速死亡。这种寄生方式在动物各类群之间表现为外寄生和内寄生。如,虱、蚤等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表属外寄生;蛔虫、绦虫、血吸虫、疟原虫等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属内寄生。  相似文献   

2.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对“寄生”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那么,寄生植物是否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而营自养生活呢?除了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外,是否还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收水和无机盐呢?寄生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哪些类型的植物才有寄生现象呢?寄生现象与人们的生产有什么密切关系呢?我们初一年级生物活动小组学生和我们的辅导老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对植物寄生现象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旭雁 《生物学教学》1997,(10):F003-F003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种间关系。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做寄生物;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根据寄生的场所可把寄生物分为两类:一是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物。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病毒等。二是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物。如虱、蚤、疥螨等。根据寄生的久暂,可分为永久寄生和暂时寄生两种。根据寄生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专性寄生,是指寄生物必需在活的寄主体内才能生活,一旦脱离寄主就不能生存;二是兼性寄生,腐生为主,兼营…  相似文献   

4.
下面几条生物学术语是较常见的,但其意义又易混淆,现解释如下: 一、什么叫寄生、腐生、共生、共栖,它们间如何区别? 寄生 Parasitism是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并生长繁衍后代的现象。前者往往称“寄生物”(寄生动物则称寄生虫);而后者则称寄主或宿主。由于寄生物常以寄主作为它的寄居场所和营养来源,进而损害寄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利用桂西北岩溶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协同提取和正交试验,优化鞘花寄生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阴香、香樟、桂花等7种寄主的鞘花寄生枝叶、花及果实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超声波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180 W,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为3.96%。(2)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相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也有极显著差异,并且均表现为:枝叶>花>果实。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枝叶、花和果实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9%~14.09%,3.92%~6.11%和2.68%~4.98%。(3)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 0ppm ,2 0 ppm)对膜翅目的拟寄生天敌昆虫菜粉蝶绒黄蜂 (A pantelesglomeratus)没有活性 ,对它的寄主大菜粉蝶 (Pierisbrassicae)的老熟幼虫有拒食作用 ,从而导致其渐进死亡。然而 ,在其寄主昆虫幼虫早期处理 ,其拟寄生天敌昆虫将会被杀死 ,因此 ,应尽量在老熟幼虫期喷洒印楝制品[59] 。印楝素和印楝种子提取物对Tephritid果蝇和它的拟寄生天敌昆虫有选择性作用 ,对其寄主有生长调节作用 :阻碍其发展到成虫期和降低成虫存活。低剂量的印楝种子提取物不会伤害膜翅目的拟寄生天敌…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不同寄主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三氯化铝比色法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广寄生、离瓣桑寄生和鞘花等3种常见的桑寄生科植物枝叶总黄酮含量的月际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寄生被测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2~21.92 mg/g、22.63~58.90 mg/g和7.60~22.15 mg/g,无论寄主相同与否,不同种类的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广寄生和鞘花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且差异不大,离瓣桑寄生的总黄酮含量则明显高于前两者;不同种类寄生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有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等情况,其最大峰值出现的月份也不一致。离瓣桑寄生的生物量大,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已知白粉菌寄主植物405种(含变种),隶属于58科、202属,分别占内蒙古被子植物科、属、种数的50.88%、28.21%和17.20%.寄生白粉菌种数最多的5个寄主科分别是:豆科(17种)、蔷薇科(14种)、唇形科(8种)、忍冬科(7种)和菊科(6种),共有52种,占内蒙古白粉菌总数的42.28%.寄主种数最多的10个科分别是:菊科(73种)、豆科(50种)、蔷薇科(37种)、毛茛科(26种)、唇形科(23种)、杨柳科(20种)、十字花科(12种)、蓼科(11种)、伞形科(10种)和玄参科(10种),共含272种,占内蒙古白粉菌寄主总数的67.16%.在白粉菌寄主中,6种是珍稀濒危保护植物,95种是栽培的经济作物或园林观赏植物.白粉菌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明显不同,物种丰富度从高向低依次为:山地植被〉草原植被〉沙地植被〉湿地植被〉荒漠植被;垂直分布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病害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植物致病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等病原物通过机械擦伤、昆虫介导或直接插入寄主细胞后通过多种手段使植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病原和寄主的关系有亲和和不亲和两种,其中亲和则寄主表现感病,反之则抗病。而寄主的抗病机理又因为抗病基因和防卫基因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植物抗病分子机理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抗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中 ,植物用不同机制来避免、阻碍或限制昆虫的侵害 ,或者通过快速再生来忍耐虫害。植物具有的这些能力被称为植物的抗虫性。1 植物抗虫性反应的类型1.1 生态抗性 在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中不能忽视环境条件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同程度地减轻或加重害虫危害 ,影响着抗虫性的表现。寄主回避 :即一定环境下寄主可以很快越过最易感虫的阶段 ,以减少或防止害虫的危害。对于寡食性害虫来说 ,它们必须寻找到寄主及其感虫器官与危害的物候期相协调、同步的机会 ,否则就可能出现寄主回避。自然界中 ,寄主回避是隔若干年才有一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鼻蛭(Dinobdella ferox)分布概况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初步探明鼻蛭在昆明、楚雄、红河、思茅、西双版纳地区均有分布.实验室内用鼻蛭幼体分别对家兔、大白鼠、家鸽、牛蛙进行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鸟类、两栖类不是鼻蛭的寄主,即使人为地进行感染,鼻蛭也不能正常生长;鼻蛭仅以哺乳动物为寄主,寄生于寄主鼻、咽腔内的鼻蛭生长迅速且呈递增趋势,在感染一个月内,蛭体重增加可达200余倍.鼻蛭的寄生会对其寄主造成严重危害,应加强对鼻蛭危害的重视,并对其分布、生活史及防治开展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1问题侯建林[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473400)]蚊子与人的种间关系,有言寄生,有言捕食。大多老师支持寄生关系,理由很简单:弱小者从强大者体内摄取营养物质,并不导致人的死亡,故为寄生。而笔者和另一部分老师认为,蚊子与人的关系并不符合寄生的概念,理由是:寄生强调一种长期的寄居关系,并以寄主的营养物质赖以生存,而蚊子与人并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两种寄生蜂Aphytis sp.and Aphytis melinus在寄主茶长本圆蚧(Abgrallaspis cyanophylli)上的混合寄生效应。结果表明,在混合种群中,两种蜂的攻击效率都减小到单独做功能反应时的1/10。同时,本文首次提出了两种寄生物—单种寄主的功能反应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是寄生于黄瓜花叶病毒粒子内的小分子核酸,卫星RNA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复制而复制并反过来干扰CMV的复制,从而影响寄主的病状表现;CMV卫星RNA常被用于病毒病生物防治,也是研究小分子RNA与较高级病毒与寄主相互关系较合适的一种模式。近年来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的研究主要包括CMV卫星RNA对寄主症状的调节作用,卫星RNA的结构、遗传学性质、与辅助病毒互作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你见过没有根也没有叶的植物吗?天麻就是这样的植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寄生草本植物天麻是一种寄生草本植物。它的块茎常年埋在土壤中,只在开花、结果时伸出地面,所以它属于没有根也没有叶的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你可曾听说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没有这种昆虫的寄生,该植物就将永远在地球上消失;而这种昆虫要是得不到该植物提供的寄生场所,也就会立即死亡?它们就是薜荔和薜荔榕小蜂。  相似文献   

17.
控制实验与植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挥发性物质和其它一些次生代谢物影响稻飞虱的寄主选择。水稻营养物质有类似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天敌搜寻食物的行为依赖于来自不同营养阶层上的信息,化学信息起重要作用。在天敌选择寄主的过程中起作用的化学信息来自于寄主昆虫、食料植物或两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寄主昆虫有联系的其它生物。其中来自寄主植物的化学信息非常重要。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稻虱缨小蜂同样依赖于稻飞虱的化学信息素来寻找寄主。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感病植物水份丧失的生理现象及植物萎蔫病的萎蔫机制。认为,镰力菌酸及番茄萎焉毒素是致萎的化学物质。二者均具破坏寄主细胞原生质膜的半透性,螯化重金属和抑制呼吸酶的生物和作用。毒素的致萎机制似不在于阻碍茎部维管束的输导而在破坏了输导的动力系统和增加叶部水份丧失。  相似文献   

19.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叫寄生。寄生现象不仅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在植物界也同样存在。有不少植物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过着不劳而获的"剥削"生活。最典型的是一年生藤本植物菟丝子。春季,菟丝子的种子发芽生根,伸出细长的茎,这时若遇不到其他植物,它便会被"饿死",因为它的光合作用功能退化了;若遇上豆科植物,便会紧紧抓住不放,并及时生出功能特异的寄生根,钻到豆科植  相似文献   

20.
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都属双子叶类,我国大约共有80多种,分属于桑寄生科、旋花科、檀香科和樟科等。这类植物的根和叶发生了变态或退化,根据其正常叶的有无又可把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两大类:全寄生类和半寄生类。半寄生类有正常的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仍属于自养型生物。但根变态为吸器,不能直接从土壤中吸取水和无机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