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专利的授权以及有效性而言,创造性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在专利审查以及权利权的确权程序中涉及的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是否为公知常识经常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发明构思作为理解发明,重塑发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审查和确权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提倡。从发明构思整体技术方案中去分析和认定公知常识,是保证公知常识的判断不出现偏差,发明创造性的显而易见性能够得到准确判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知常识是专利审查实践中广泛涉及的问题,在我国的审查理论和实践中还有一些不清楚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和日本专利体系中公知常识的定义和范围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我国在公知常识的定义和范围方面应当借鉴或者应当采用的审查标准,以帮助完善我国有关公知常识的审查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关于专利局或专利复审委员会涉及"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及其"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相关规定,从我国专利申请审查的现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出发,提出在专利申请实质审查,专利申请复审审查和专利复审行政诉讼这三个不同的阶段,相应专利行政部门"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是否承担以及如何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不同程度的责任:在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鉴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巨大和在后还有专利复审、专利复审行政诉讼的双重救济措施,专利局可选择性地承担或"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或"能够说明理由"藉以替代的责任。而在专利复审审查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必须善尽"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责任。在专利复审的行政诉讼程序中,"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应视为专利复审委员会具体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应就其"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及其规范依据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6.
专利法律法规缺少对公知常识的明确定义,导致公知常识在认定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争议性及模糊性。在专利审查实践当中,关于公知常识的认定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在判断是否是惯用手段,而忽略了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判断,从而导致公知常识判断错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引出在公知常识认定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判断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公知常识"已经成为业内学术探讨的热点,如何正确地认定公知常识已成为专利审查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引入易得性偏差理论指出公知常识认定过程中容易产生易得性偏差,对容易想到的技术知识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从而导致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认定错误,并结合案例指出在公知常识错误认定过程中存在部件的易得性、工作方式的易得性和技术问题的易得性导致的易得性偏差,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作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做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专利审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公知常识的举证,如何快速、高效获取公知常识性证据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多种获取公知常识性证据的手段和方法,为公知常识性证据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法律思维和技术判断两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发明创造性评判过程中法律思维运用的实质和技术判断的过程,并进一步从创造性评判过程中最接近现有技术的选择、公知常识的认定和本领域技术人员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两者之间的结合,以从法理层面上规范审查思维,从技术层面上强化技术认知,从而使得对发明智慧贡献的判断更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2.
审查员和申请人在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上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参考了欧洲、美国、日本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归纳了通信领域中公开技术信息的典型载体,总结了我国部分审查员和申请人关于公知常识举证的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通信领域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和审查指南中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准确确定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是准确判断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而公知常识给出启示属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技术启示的情况之一,本文分析了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与公知常识是否存在结合启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关于公知常识结合启示的判断重点,以期更加客观的把握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启示,提高创造性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实审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的审查过程中,常涉及公知常识的举证。本文主要讨论了其中一种较为复杂的情况,即在审查单位举证某一定义的公知常识证据之后,申请人随后提交了对于该定义的另一个公知常识证据,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分歧。笔者对该情况的发生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并给出了建议的解决方式,同时引申讨论了该方法在其他程序中的适应性,以及对申请人撰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断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主体对专利审查的客观要求.在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审查员数量严重不足、审查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专利审查"提质增效"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专利审查的法律制度、政策引导、审查模式、审查流程以及审查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佘力焓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83-189
专利申请量的激增增大专利审查机构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专利审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通过理论模型构建揭示出专利审查国际协作对审查资源的调整可以改进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并分析相应的方案。通过加速审查的方式提升专利审查的效率,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专利审查方案保障预期专利权的稳定性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通过专利审查信息共享以缓解审查积压,将专利审查资源集中于专利审查质量和专利审查效率的改进;在专利审查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合作国的审查资源优势,综合参与国的审查意见,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并监控预期审查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外实质审查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以美国RB歌手Robin Thicke的单曲《Blurred Lines》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审查案例,提出了以专家证人的技术鉴定、科普和教学视频以及技术产品实物作为公知常识举证手段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实质审查工作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开拓了思路,以期有利于今后实质审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公知常识的概念对于熟悉专利法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不少人对其理解以及在具体使用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从公知常识在我国专利法中的规定及对其的个人理解、公知常识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以及公知常识的举证和听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收益专利审查周期影响因素对提升专利审查效率非常重要。以1993—1999年期间中国授权的维持届满专利为样本,采用Violin Plot和Cox回归模型,分阶段研究高收益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发现:初步审查周期与申请人国别显著相关;实质审查周期与申请年份、技术领域、申请人国别、IPC分类数、优先权国家文本数、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和专利被引数显著相关,其中IPC分类数、优先权国家文本数和权利要求数是实质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发明人数和专利被引数是危险因素。建议在初审阶段压缩初审期限,延期理由严格化,探索申请人需求导向型审查模式;在实审阶段将技术领域实审部门精细化,合理限定权利要求边界和数量,加强建设智能检索系统,优化审查流程等;探索检索外包等创新审查模式,确保审查质效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专利审查程序手册》是各国专利机构为规范审查程序制订的行政规章,是审查员审批专利的依据。然而,作为一个行政规章,其中的规定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审查员按照相关规定建立表面上不具专利性案件的做法是否合法?相关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个判例,通过该案中就《专利审查程序手册》规定所作解释与判决,对《专利审查程序手册》的合法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