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娱乐场所中的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种类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风险小、交易快等特点,社会危害性巨大。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打击对策,加大对该场所内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以达到惩治犯罪,净化娱乐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跨境毒品犯罪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稳定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当前的有组织犯罪研究,不可能不考虑到犯罪组织的社会网络特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对跨境毒品犯罪中跨境毒品犯罪网络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跨境毒品犯罪网络的一些基本的类型和特点。其中包括“核心型”和“搭伙型”两种基本构型的网络单元:案件侦查经营中应注意不能局限于关联度较大的犯罪嫌疑人,而需同时关注那些中介性较大、也即在维持网络联结性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犯罪嫌疑人等等。  相似文献   

3.
杨路锦 《大观周刊》2012,(48):52-52
近年来,新型液状毒品失量出现,由于液状毒品纯度相差教大、重量落差较大的特点,结合现行立法中以实际重量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已不再具有合理性。应以新型液状毒品的出现为契机,为毒品类犯罪的定罪量刑划分设立新的标准,以含有纯毒品的重量作为定罪与量刑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4.
号称国际瘟疫的毒品,触角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毒品犯罪形势也日趋严峻, 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随后,国家禁毒委立即在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5.
曾令德 《大观周刊》2013,(4):40-42,20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现象层出不穷,毒品犯罪已经开始向虚拟世界渗透。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互联网涉毒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种新型的犯罪手段给缉毒执法机关的侦查带来极大的困难。摸清互联网涉毒犯罪的规律是侦破案件的关键。针对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现状;总结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特点。分析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原因,提出互联网涉毒犯罪的侦查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型毒品的滥用情况日趋严重,有人认为与毒品源头的监督漏洞和法律惩治乏力有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由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同时,为了进一步引起各国、各地区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御毒品的侵袭,与毒品犯罪活动作坚决的斗争,也为了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国际禁毒会议,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陕西一带,咖啡因等新型毒品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而成为一种流行习俗,其蔓延普及之势仿如百年前的鸦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一书是公安大学崔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全书五十万字。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对这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为此认真审阅了该书,可谓先读为快,读后感慨颇多。 众所周知,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一大公害。如何遏制毒品犯罪,是中央领导、决策机关、实战部门和全国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已出版的有关毒品犯罪的各种书籍,大多是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猎奇性的著作,或者只是偏重于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而对这一特种犯罪的发展趋势与遏…  相似文献   

10.
武韩平  魏文君  赵孟宇  从峰 《大观周刊》2012,(47):102-103,109
近年来,我国民营快递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兴的民营快递业在给民众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其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常常为毒品犯罪分子所利用。本文将对民营快递业中的涉毒现状进行分析,再者对民营快递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克服民营快递业漏洞以及加强公安禁毒部门与民营快递业联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范民营快递业中涉毒问题的措施,力争创造“绿色、健康、无毒”快递。  相似文献   

11.
北京某报曾刊出一篇引题为《虎门销烟纪念日销毁135公斤毒品》,主题为《警方整顿三大毒品黑市》的报道。报道的题前提要中更有“警方公布了三大毒品地下黑市和八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用语。笔者认为这里的“毒品黑市”、“毒品地下黑市”及“整顿”.用得很不妥当。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9,(3):34-34
“洗钱”(Money Laundering)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现代各国法律对洗钱的解释不完全相同.金融机构反洗钱比较权威的机构巴塞尔银行法规及监管实践委员会.从金融交易角度对洗钱进行了描述:犯罪分子及其同伙利用金融系统将资金从一个帐户向另一个帐户转移.以掩盖款项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关系:或者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资金保管服务存放款项”。即常言之“洗钱”。  相似文献   

13.
欧美国家的反毒品政策正在变化,政策的出发点正在彻底远离理想主义,趋向现实主义。人性永远是有弱点的,人类社会永远不会是完美的,试图追求完美的结果是伤害更多的人,并使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访﹃金三角﹄毒区见闻贾璋当了十余年的政法记者,始终注视着罪与罚的较量。其间,我曾为自己划定了应长期注意搜集资料,并随时准备投入采访的三类犯罪现象———猎杀大熊猫、拐卖妇女和毒品犯罪。随着对毒品犯罪报道的深入,对四川是境外毒品贩运的中转站和集散地的认...  相似文献   

15.
一月下旬,两集电视专题片《世纪之患——新型毒品》(以下简称《世》)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陆续播出,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仅在北京,有关部门就接到了数十个热线电话。随着该片在全国其它省市电视台的播出,由公安部实施的专项严打行动也在有组织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大公报》、《申报》等大众媒体对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毒品问题十分关注。关于毒品问题及其治理,传媒视域下政府对于毒品问题的治理措施:一是禁种烟苗,与官员政绩挂钩并实施惩处;二是各地政府开展禁毒运动:制定禁烟法令、设立禁烟机构。从传媒视域看,政府对毒品问题处理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治表不治本。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毒品销毁行动中,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销毁的其实是替代品,但毒品的再利用仍然是一个牵涉诸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从未吸过毒的人来说,可能有一个问题始终盘绕在心头:吸毒到底啥滋味?而毒品一旦与明星或名人“搅和”在一起,更会迅即激起人们的这种好奇。如果要问:通常所说的“毒品”到底是什么?深究之,这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甚至在英语中无法找到一个直接与之对应的单词;而在中文里,一个“毒”字,也让“毒品”这个词很容易与“毒物”“毒药”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市杜马一读通过一项法律,建议对在校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毒品和酒精检测,还计划将来向全国教育机构推广这一措施。按议员们的设想,这项检测应纳入教育机构疾病防治工作,在招工上岗时也应加以使用。莫斯科市杜马未来发展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主席莫斯科温·塔尔哈诺夫说:我们在文件中建议采用法兰西·斯堪的纳威亚模式,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检测是否服用含有酒精饮料、毒品及精神  相似文献   

20.
禁毒电视节目有其特性。要取得远离和禁绝毒品、打击和震慑毒品犯罪的宣传效果,就要从表现烈度、整体编排等方面综合考量。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2015年上半年涉毒题材节目制播情况为样本,从传播效果角度探讨涉毒题材节目,以期为此类节目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