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0):15-15
马克思的一生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又是超越了批判的哲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精神动力,失去了批判精神,就等于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批判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再此种过程中理解其变革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怡 《大观周刊》2012,(43):14-14,37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就此而言,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实则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虽未曾提及现代性的明确概念,但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为起点、以异化劳动为核心,从人的生存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处于异化状态,只有通过对异化的积极扬弃,才能为克服现代性的弊端找到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史上,“绅办警察”的出现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土壤的,它的出现是需要具备、并且确是在已经具备了两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一个是“绅”的存在.二是近代警察的诞生。“绅办警察”在历史上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它的的积极作用远大于它的消极作用,它对于我国当今的社会治安模式和警务创新乃至整个国家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竹风在《宗教》1984年3月号上发表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流传着“宗教是鸦片”这样一句话,好象这就是马克思对宗教所下的定义,还有人在“鸦片”之后又加上一个“烟”字,那就走得更远了。其实,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  相似文献   

5.
冯克 《军事记者》2006,(10):48-49
历史进入21世纪,也许没有人会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倾向性而拒绝承认其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但是,囿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在许多国家里,马克思的著作是被禁止的”。并且因之产生许多对立的认识。李·本森在承认“马克思是一切时代中的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家”的前提下,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对立:“在所有方面,关于马克思的‘巨大争论’强烈地带有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不是科学的倾向。”这一现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由于过分强调其政治倾向,而低估、忽略甚至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对于世界各种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宗教正在成为社会的“新常态”。宗教重新成为社会正常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释放出其正能量,需要良好的媒体和社会舆论环境;宗教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重视宗教新闻,对宗教动态,特别是对宗教新闻作正确、清晰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尤昊  李伟 《大观周刊》2011,(49):16-16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广义政治经济学中极其珍贵的著作,但它不止是经济学著作,在其中还有深刻的哲学。在书中,马克思主要论述了亚细亚、古代和玎尔曼三中生产方式和其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公社制的缺陷和瓦解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的建立。其中蕴含了马克思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和宗教有区别。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哲学和艺术、宗教、实践—精神(即道德)分别为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宗教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有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它的特定的思维方法,认识方法,也就是说,宗教中也包含着它的特有的哲学内容。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其他宗教一样,也包含着哲学内容。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佛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思想是盛开在人类思想巅峰的鲜花,内涵博大精深,笔者从真、善、新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著作的思想美。马克思思想之真,在于马克思浩瀚的著作中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思想之善,在于马克思不懈追求人类理想社会,达到了至善境界;马克思著作之新,在于创新是马克思著作的活的灵魂,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新感觉,总是迸射出崭新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化经典提高综合素质——《周易文化十二讲》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精神支撑和创新资源,它对于塑造人们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郑州大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讲座.聘请了多名校内外专家,讲解、阐释中国文化名著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这里就阅读文化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及《周易文化十二讲》等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翻译出版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的数量日渐增多。这对于我国人民扩大视野,了解西方文化,学习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这些著作,大多数出版单位在出书前都进行了严肃认真的鉴别和挑选;不少书籍的出版说明、前言或后记,对书的内容和作者简况作了一定的评述。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同志,还积极撰写和发表了一些评介性、批判性的文章和专著。但是,相比之下,对于这类著作还是翻译出版得多,研究评论得少,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作做得很不够。有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思想是盛开在人类思想巅峰的鲜花,内涵博大精深,笔者从真、善、新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著作的思想美。马克思思想之真,在于马克思浩瀚的著作中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思想之善,在于马克思不懈追求人类理想社会,达到了至善境界;马克思著作之新,在于创新是马克思著作的活的灵魂,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新感觉,总是进射出崭新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3.
在大多数中国学者那里,马克思主义可能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至五十卷白纸黑字,而这对于马克思本人来说就不够学术"公正"了.因为这个<全集>只不过是目前我们有能力出版的,它远非马克思的"全集"(即使正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新版全集也没有能够完整地收录马克思的全部文献).在国际马克思著作出版中,苏共中央研究院曾经自1924年开始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 1),后因战争在30年代末中断而未果.70年代始,苏共中央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合作开始出版MEGA 2,计划达一百七十二卷,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1997年也只出版了四十七卷.  相似文献   

14.
雷跃捷 《现代传播》2002,1(6):111-113
马克思从 184 4年起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他阅读了许多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著作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他批判地研究德国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成果。在这部著作中 ,马克思用犀利的笔触 ,描绘了资产阶级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制度中是如何通过压榨雇佣工人的劳动而获取财富的。他把德国哲学广为使用的“异化”概念用来分析社会关系 ,把它同私有制的统治和由私有制的统治所产生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 ,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这部显示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 ,对后世的思想家产生过巨…  相似文献   

15.
席静 《大观周刊》2012,(43):16-16,28
“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于“犹太精神的相关论述促使本文作者通过对“犹太精神”特性的分析以及从“犹太精神”与资本主义--基督教世界息息相关的经济异化和拜物本性的关系出发。逐步、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犹太精神”的内涵、形成背景和宗教特性以及它与人类解放的关系等等,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犹太精神"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一些专门论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的译著,如罗素的《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霍伊卡的《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巴伯的《宗教与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约翰·H.布鲁克的《科学与宗教》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著作无疑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宗教和科学在西方文化和历史中的作用,但可惜的是,所有上述著作都提到的一部著作,却始终没有译成中文,这就是美国学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1832—1918)出版于19世纪末叶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14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我国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北京及部分省市出版社为配合纪念活动,出版一批有关马克思的著作、传记、画册、年表、回忆录和纪念文集等,约有70多种。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43、49三卷,重印了《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书。该社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计4册,其中不少材料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的。此外还出版了《国际共运史论  相似文献   

18.
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也许是一个谜,然而,在古代和近代,它却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许多国家的兴起和消亡,都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发展至今,宗教的作用也许不再那么明显,但由其传播给后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却有着不可低价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作为其讲经传教的经典文献,更是这种文化的物质基础,它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着力批判了信息网络的负面作用(如它加强官僚主义)。但是对于走向民主过程之中的中国来讲,互联网技术的解放作用仍然是首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单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继《宗教哲学》之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单纯先生又为读者献出一部力作《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同于《宗教哲学》,这部著作仍保持了清新、浅显、流畅的文风;又不同于《宗教哲学》,它对于诸多问题的探讨更为深入和细密。具体到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