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鯈,何许人耶?1981年前出版的&;lt;鲁迅全集&;gt;做了注释,1981年再版时又重新做了注释(&;lt;鲁迅全集&;gt;第四集631页).然而两次注释,虽然一次比一次具体了,却仍旧是述而不详,读者仍旧坠于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一鲁迅临终前念旧名文的疏证与考辨,发现这一文本的15个注释中的8个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注释;而且要使这一文本的注释显得完善,尚需增加9个新的注释.“05年版”的注释虽然比起“81年版”来,因时代原因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纠正,但总的来看差别不大.因此,尽管《鲁迅全集》比现代中国任何其他作家全集的注释都要详尽,然而问题仍然很多,本文的疏证与考辨就是为将来出版的《鲁迅全集》的注释更加完善而做的前期工作.最后我们从这一文本的文体着眼,认为对鲁迅作品进行重新分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鲁迅日记(1933年8月1日)中曾记有以下一段文字:“……得胡今虚信,得陈光宗小画像一纸。”又,鲁迅全集》13卷108页收录鲁迅于1935年4月10日致曹聚仁信中曾说:“陈先生的漫画,望寄给我。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所流转的四个编辑室,并希见示为幸。”鲁迅先生文中提到的陈光宗先生乃我先父。这两段文字提到的肖像画一事,鲁迅先生情深意笃,令人神旺。往事如烟,这段故事已罕为人知,在《鲁迅全集x的注释中也语焉不详。我想就我所知,记叙如下,作为对鲁迅先生逝k60周年的纪念,并寄托对先父的哀思。先父陈光宗生于五914…  相似文献   

4.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的面前。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有三大改动:1.佚佚信的增收;2.鲁迅原的本校勘;3.注释的修改增补,在佚佚信增收方面,《鲁迅全集》增收了新发现的鲁迅佚24篇,其中有19篇将进入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增收了新发现的佚信18封,还收入了68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含日原稿和中译)约10万字。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2期刊登了笔者的一篇短文——《关于〈藤野先生〉中的"讲义"》。该文谈了对人教版《藤野先生》一文中"这讲义也遗失在内"注释的修改意见,建议把原注释改为:"鲁迅迁居北平时曾在绍兴乡友家中寄存三箱书,1951年那本《解剖学笔记》从这三箱书中找到,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遗憾的是,由于成文时笔者对鲁迅的医学笔记的问题了解不够透彻,加之篇幅所限表述不充分,这个修改建议仍有瑕疵。在此,笔者加以补正。人教版将"这讲义"注释为"那本《解剖学笔记》"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某些大型辞书和经典文献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但绝不能把"工具"奉为圭臬,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1981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植树节"的注释,把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植树节"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未能订正这一错误,反而把新"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的日期"三月十二日"错误地改写为"3月20日"。相关的历史档案,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鲁迅全集》注释中的错误,而且可以为《中文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是托洛茨基文学论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者。一九二五年八月,鲁迅购买了日文的托洛茨基的《文学与革命》(茂森唯士译,东京改造社出版)。一九二六年三月,他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的短文中,首次援引了该书第八章谈什么是革命艺术的一段论述。同  相似文献   

8.
199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30题第①小题是有关《四书》构成的填空。这确是高中学生应该熟知的概念 ,因为除去中国历史教材不论 ,单是在高中语文课本内它就至少出现了三次 :①第三册第十课《祝福》 ;②第四册第十五课《林黛玉进贾府》 ;③第五册第六单元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但是 ,高中语文课本编者为此所给的注释却是———“四书” ,宋朝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 ,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 ,称为《四书》。(第三册第138页注释③)事实上 ,无论是《鲁迅全集》的注释还是《辞海》或其他工具书的条目 ,…  相似文献   

9.
满地荆棘满天云,前路先生认得清; 点起火把六百万,照人创造到天明。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著名的革命民主战士陶行知先生为《鲁迅全集》出版而写的祝贺诗。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1938年,有二十卷之巨的《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陶行知先生此时正在国外,他积极在国际友好人士和华侨中开展《鲁迅全集》的征订工作,许广平先生在这一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0.
华晔 《班主任》2011,(2):57-58
记得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曾将四年大学生活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了注释——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四《伤逝》。今天我也要借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对我这一年多来的工作做一次小结,那就是《彷徨》《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第一章彷徨前年8月,我走进这所小学的大门,满以为当好英语老师就行了,却不料等待我的将是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12.
《藤野先生》“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句中的“是藤野先生”后面漏掉一个“在”字,正确的文字应该是:“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已根据鲁迅的手稿和未名社最初的版本校勘纠正了,加上了这个“在”字,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教授杂咏》四首,是一组出色的讽刺诗。四首各咏一人一事,上面所引的是第二首,系讽刺赵景深误译英文中的银河为“牛奶路”,由此显示赵所提出的“宁顺而不信”的翻译主张之可笑。《鲁迅全集》十卷本、《集外集》注释本对读者知之已稔的“牛奶路”作了注释,却对索解为难的“马郎妇”不加注释。我曾撰文试释(详下),但未能确解。现在,打算先论诸家旧说之失,再述已见,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写道:“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第52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查《鲁迅全集》,文中的“腊梅”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标志着鲁迅研究的进一步走向深入,其质量之高、影响之广,是其他任何一位现代作家全集所无法比拟的。不过,《鲁迅全集》的注释却存在诸多疏误舛失,影响其整体质量的提升。注释中人物注释疏误最多,或生卒年、或籍贯、或职官、或行实,其疏误类型繁多;有的注释条目未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依然沿袭81年版疏误;有的文献资料引用不准确,写作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厦门若干史实考(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暑假,我们在厦门继续就鲁迅在厦门的一二史实作了短期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作一简要报告,以就正于老师、同学和各地研究者。 (一)《波艇》月刊的创刊年月《波艇》是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指导厦大学生创办的一种文艺期刊,鲁迅先生的《厦门通信》即发表于该刊第一号。关于《波艇》月刊的创刊年月,一九五八年八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在“波艇”条下有注云:“一九二六年冬出版二期后即因鲁迅和负责撰稿的学生陆续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九年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物化学教员时,编写过一本二百五十页的《生理学讲义》,后由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题封为《人生象敩》,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本讲义是我国近代生理学上比较完整的教科书,它是鲁迅先生立志匡时救国、改变国衰民弱局面的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鲁迅先生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生理学教员,是在一九○九年八月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与他弃医从文一样,都是为了他所说的“第一要着”,即“改变他们(指一部分麻木、愚钝的中国人)的精神”。我们从这本《生理学讲义》,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崇高思想。  相似文献   

18.
《鲁迅自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写于1930年5月,是鲁迅先生在1925年所作的《自叙传略》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浓缩了鲁迅先生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从出生、家境、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到主要著述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不过,若将此与一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相提并论,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能够透过先生那朴实无华的叙述,领略到先生质朴严谨、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以及可贵的平常心中包容着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一篇谈“常见文言句式”的短文,对疑问句作了介绍。细考之,则显粗疏,且多有不当之处。黄德焘先生的《这些疑问句用什么方式表示疑问》(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9期),对短文的纰漏作了初步辨正。然而无论是知识短文,还是黄先生的文章,都还...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