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学期,新开始,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的最初接触时间内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会让以后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接任新班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星期的短暂接触,讲究一点小策略,让学生对我们和语文课“一见钟情”,以期达到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变的新鲜有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幻化成上山看日出,那么学生就会天天想着语文课,天天盼着语文课。为了避免语文课堂的模式化,近年来,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借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原课文情节进行补充或改变等。为了处理语文课中牵涉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我有时求助于历史、地理老师,如请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知识讲座,解决语文课上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感到新鲜,效果很好。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不在同一节课上反复讲解同一个概念,而在不同的课上让学生多见面,学生不会厌烦,教学效果良好。把作文讲评同语文课文中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即使语文课讲得不单调、呆板,又指导了作文。让学生每天都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收获,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3.
贺碧翠 《教师》2008,(3):45-46
上一堂语文课难,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在有些滑稽,我们的学生从幼稚园开始学习拼音,到中学少说也有十年了,往往学生不能说出声母和韵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是黑色幽默。学生十年磨一剑,大部分却连篇像样的记叙文都得靠七拼八凑。当然,应试教育的旧习仍在留毒,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制约,领导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学生生活经验贫泛……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学习的好与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坚实与否。为了把语文课上“活”我们从开放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上“活”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现在一个学生至少要上九年的语文课,如果加上高中和大学,他就要学习十二三年的语文!但是,有多少学生喜欢这门课呢?又有多少学生因为不喜欢它而失去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呢?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学生。如果排除了当今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方面的因素,我们说语文课不能亲近学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点评”,非作文点评,而是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的指点、评价。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体体验、创新意识等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们的语文课出现了许多曲解课改的问题和误区。比如教师指导不到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等。  相似文献   

7.
<正>曾有一个笑话,一位教师问自己的学生:"如果上天给你最后一天,让你上最后一课,你最想上什么课?"学生说:"那我最想上语文课,因为,上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我的生命。"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转来转去,课内效率也不见提高,反而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课。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愿意上语文课呢?一、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时代的活水(一)自身"充电",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师,相信不少人在语文课上都有这样的困惑:如果分析课文,学生手中的《教材解析》就可以取代我们;如果升华主题,很多道理无法走进学生心灵。审视过去的语文课,我们是否在肢解语文的美丽躯体,而忽视了语文的根本价值?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停下来寻找初心,反问自己:语文课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是语文的最终目标,也是语文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本文结合听课案例就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教师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商家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更需要我们行动上实践,特别在改进教法和引导学生学法上下功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培养初中学生学习习惯问题谈些看法。朗读的习惯。语文课堂若只有教师一言堂,没...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课程里,语文课程是最"尴尬"的.我们似乎可以不用上语文课,学生似乎都懂.所有的评课里,语文学科是最"亲民"的.我们的语文课,谁都可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丧失了尊严!语文课的尊严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赢得一个语文教师的尊严?有人说,什么时候,我们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听不懂我们的语文课,我们...  相似文献   

12.
自新课标实行以来,很多战斗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但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教师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上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率低下,呈现花时多、收效少的不良情况。因此,如何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以为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4.
这个话题很有些突兀,语文课学的不是语文,难道还能是数学物理吗?笔者最近给高三文科“尖子生”上语文课。课前作了认真准备。课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点什么。有几个学生说“我们想上真正的语文课”,“讲些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我感到很愕然,言外之意是说他们过去上的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恐怕结果会使我们大失所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林琳 《学周刊C版》2014,(3):122-122
通过语文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从拼、读、写一步一步积累,培养了我们如今所具备的文化涵养、对知识的了解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大动力.因为有创新能力.生活才丰富多彩。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关键。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程伟瑛 《学语文》2006,(2):18-19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语文课应该以人为本,更多地担当起“育人”的任务,注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现实的教学实践来看,上语文课也可以更多在“人文性”上花些功夫。尽管“现今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老师、父母越来越难做”,但是如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挖掘语文课的人文性.可以使语文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们试对初中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文素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最关注的事。虽然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语文也是高考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学生平时上语文课就是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把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文章,通过我们过于程序化的方式。来使学生理解,从而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我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是什么?不同的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哪种答案都有三种不容忽视:第一,语文课是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的课;第二,语文课是由人来组织、生成、建构和推进的课;第三,语文课是最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课。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学生生命创生的地方。它应该是鲜活的,  相似文献   

20.
回眸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不少学生思维简单、语言贫乏,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提出检测语文课的思维含量。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思维究竟流失何方?笔者想就三种教学现象加以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