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谈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实施了《安徽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文章分析了"农家书屋"对农村图书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探讨了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总署力推的一项基础文化建设工程。本文作者经过近年来的亲身实践,就如何策划开发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选题,出版农民喜闻乐见的三农图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本质是设立在农村面向农民的公共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分论坛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家书屋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农家书屋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利用农村现代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契机,高起点建设农家书屋数字出版平台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好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工作。""加快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步伐、在农村大力开展‘全民数字阅读活动’,是构建公共数字出版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将"农家书屋"工程和"三农"读物出版工程作为建设实用高效、规划合理的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的两大工程.现在"农家书屋"工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笔者觉得,为了更好地拓展农村图书市场,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推广适合"农家书屋"的好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农家书屋"建设的三个重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推出了"农家书屋"工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至少配备一千册以上的图书、30种报刊及相应的音像制品."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重要内容,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为了切实做好"三农"读物的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走下去"的策略,.走下去"策略的提出,为.三农"图书的出版明确了方向,激起了众多出版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更是成为出版业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然而从总体上看,"三农"图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三农"图书如何进一步"走下去".需要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燕 《编辑之友》2018,(3):21-24
“农家书屋”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基层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具有助推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但在农家书屋后续发展中,面临着地方部门形式化管理、农民阅读习惯欠缺、内容供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文章结合数字化发展背景及国外图书文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认为整合资源、调整内容供给结构,汇总信息资源,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试论湖北省“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实施的“农家书屋”意见入手,分析了“农家书屋”对农村图书文化阵地建设的定位及意义,探讨了湖北“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图书是主体,其所占比  相似文献   

10.
秦升泽  吴平 《出版科学》2021,29(1):38-46
三农图书出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论文从出版种数、类目、时间、定价、出版社等角度对历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进行分析,指出三农图书出版存在品种不足、形式单一、与农民需求有距离、定价较高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图书出版应该增加品种、开发电子出版物、注重出版时效性、采取低价或优惠策略、因地制宜做好出版.  相似文献   

11.
将农村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置于传播学视域中进行研究,并结合"农家书屋"这一新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形式,分别从读者、传播主体、媒介三个层面对农村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进行剖析,探讨在依托"农家书屋"背景下的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策略与路径,为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图书馆》2006,(4):76-77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版社与广大农村读者必将更加注重“三农”图书的内容传达。目前我国出版的“三农”图书在内容上都有哪些新变化?“三农”图书出版热点有哪些?在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开局之年,“三农”图书出版又有什么新趋势?本文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三农”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对目前“三农”新书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总体了解,更好地服务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新闻出版服务"三农"、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继2006年试点建成150个"农村书社"后,根据总署等八部委的部署,2007年重点组织建设了1200个农家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书屋"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农民欢迎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本文在分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农家书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了设施运行没有保障、图书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功能重合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地方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开展专业化培训,建立图书流动网络,丰富服务形式,实行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等。综合各地经验,可以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规范、人员统一培训,通过两者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三农"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农"图书的购买力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农村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三农"图书甚少;目前农村读者需求层次发生了分化,对教材与图书类别、层次、表现形式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出版形式不足,满足不了农村读者多角度的多种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图书选题开发的思考:根据自身优势和农村与农民最迫切的规模需求,瞄准农村主要服务群体进行选题策划;与专家建立联系,掌握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动态,为职业农民提供全新的策划选题;走访基层的书店、"农家书屋",获取销售信息,找准农民需要;在选题策划时,还要适当考虑新型职业农民对精神生活的多元需求;积极策划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立体化培训媒体选题。  相似文献   

17.
出版服务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建成后的农家书屋因其覆盖范围广和资源丰富而成为农村出版公共服务的最优平台。本文探索了基于农家书屋的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的机制与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助于优化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测度其资源整合的绩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出于出版管理高层的良好主观意愿,但与市场化环境中的出版专业活动有着内在的冲突.为此,乡村图书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更合理的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和社会文化管理机构的参与必不可少.同时,要切实掌握不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各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探索图书馆大众文化服务的内在发展规律,探索图书馆传统方法与当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效整合,寻找适合当代国情的农村图书服务模式,保证行政性文化服务投入形成实在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三农"读物的出版,责任重大,困境明显.如果不认真地研究农村市场,并进行必要性调整,很可能会使"三农"出版叫好不叫座,变成"三农"出版社和农村读者的"双输".调整的基础是正确认识"三农"图书出版现实.本文以传播学的五大基本研究领域来分析"三农"出版物的"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以求为出版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三农"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图景.  相似文献   

20.
张静  王玉华 《出版科学》2007,15(4):32-34
"三农"图书的选题是"三农"图书出版、经营的生命线.当前,"三农"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选题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三农"图书出版的诸多实践和成功案例,提出现阶段我国"三农"图书选题策划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