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典妻”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典”即“租”,即将自己的妻子租与别人。典妻者常常因生活所迫将妻子租给无子之人,受典者多是有钱人,但也有无力娶妻的穷汉。典妻一般订有契约,载明典金、租期,典租价以妇女年龄、期限而定。在民间,这种婚姻关系时间长的被称为“典妻”,时间短的被称为“租妻”,  相似文献   

2.
陈起是南宋临安地区著名刻书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江湖诗人。至少在宋宁宗嘉泰年间,陈起已经开始经营书业,并因此结识韩淲、危稹、赵师秀等诗人而走入诗坛。因其经营书业,而获“解元”“秘校”“学士”“秀才”等诸多称谓,重建芸居楼后,人多称为“陈芸居”。清代以来的藏书家将陈起刻书称为“书棚本”“府棚本”,都是牵合于陈氏书籍铺所在棚北大街而产生的误解。南宋后期临安府书商“陈道人”并非陈起,而是生活时代相近的陈思。陈起书籍铺以诗集为主要经营方向,而陈思书籍铺以博古与书画为特色,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 1.我国原始形态的报纸产生于(唐代)。 2.我国古代原始形态的报纸有(封建官报,非法小报,报房《京报》)三种类型。 3.史书上对封建官报有(邸报、朝报、状报)等称谓。 4.小报产生的时间是(北宋末年),其隐称是(新闻)。 5.小报的发行者是(各地在京的进奏官,中央机关的佐杂人员、经营书肆和印刷业的作坊主)。 6.历史上当权者对小报采取(严厉查禁)的态度。 7.报房《京报》产生于(明朝末年)。 8.报房《京报》从(明末崇祯年间)使用活字印刷。 9.可称为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的文章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一篇题为(《月食》)  相似文献   

4.
傩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流传于贵州的安顺、威宁等地。由于形成的年代十分远古,所以被人们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就在南宋文人词脱离音乐,逐渐转化为新型格律诗的同时,民间词却依然沿着音乐文学的道路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向“曲”过渡的趋势。词体曲化,使本脱胎于民间伎艺的曲子词重新回到了民间,又赋予它以更加生动、更加通俗的方式,这无论在音乐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黟(yi)县有一座美丽的村庄──宏村。这是一个奇特的牛形方水系建筑村落,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有历经400多年的参天古木;有藏身于高墙深院的百年牡丹;还有精雕细楼、飞金重彩的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更令人陶醉的还是那绕家穿户、贯通南湖、月沼的古水利系统。形如“牛胃”的南湖清澈见底,泛舟湖中,如临西湖;状如“牛肠”的九曲十八弯水圳(圳,(方>田野间的水沟)穿庭人院,足不出户,便可流衣洗米。清末民初年间围绕水利而建的150多幢水激…  相似文献   

7.
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在其自身的发展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大约四五千年以前,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火耕水褥”、“饮稻羹鱼”,他们“勇悍尚武”,“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阶段:西晋迄南宋,徽州人勤于农耕,衣冠古朴,崇儒重教,尚气好义,严宗族,尚仪礼,东南邹鲁,义风昌盛,人称新安阶段;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徽人“寄命于商”,艰难创业,业绩辉煌,富甲天下,人文荟萃,一度繁荣昌盛,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是为令世人瞩目的徽州阶段。  相似文献   

8.
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是江西吉水县人。他廉介清正,文思敏捷,谦虚好学,待人真诚,教子有方,至今仍然有口皆碑。 杨万里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万里与尤袤的关系特别亲密。淳熙年间,杨万里做秘书监,尤袤住太常  相似文献   

9.
"乐昌分镜"母题在宋明"戏曲"文学演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557—589)亡国后,帝王之家崩溃。《北史》零零碎碎地记载陈后主众妹妹的下落。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乐昌公主的故事。后经过民间口耳相传,加上“破镜”、“分镜”等典故象征在唐诗上的运用,以及孟荣《本事诗》的补缀说明,发展出“乐昌分镜”这一学母题。这母题不但见于唐宋抒情学,还在南宋说唱学中出现。本主要从中国“戏…‘曲”发展的角度,考析“乐昌分镜”母题在南宋大曲、戏以至明代传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报历时半个多世纪,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花报”时代、“戏报”时代、“三日报娱乐报”时代、“日报战报”时代、“政报剧报”时代。上海小报的意义在于办小报成为旧文人的新型职业,小报的创办过程就是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过程,小报促进了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不过,它也存在重要流弊,即浓厚的商业性和低俗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育》2009,(1):79-79
我国民间有冬天“数九”的习俗。所谓“数九”即从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单位计数。第一九天称为“一九”又称为“初九”,以下依次称为“二九”、“三九”……“九九”。数到“九九”,则冰雪消融,大地明媚。“数九”的方式多种多样,如:  相似文献   

12.
“宋词派”具有五个特质:在诗至曲的递变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既继承文人词的传统又继承民间词的传统;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题材;于小令外大量创制慢词,并使词的艺术技巧臻于成熟。自县面目的“宋词派”以特质全方位地突破了唐五代词风,影响所及直到南宋,对调成为有宋“一代之文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词非诗余辨     
词非诗馀。词不应当称为诗馀。词称为诗馀包含着对词这种诗歌体裁的轻视,尤其是包含着词的产生所受外来影响的否定,给词的创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可不辨。 词在南宋前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等。词称诗馀,大约始于南宋,南宋初,林淳的词集已定名为《定斋诗馀》。词称为诗馀,有三种解释:一认为词是诗文的馀事。罗泌跋欧阳修《近体乐府》说:“公吟咏之馀,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吴注题  相似文献   

14.
刘彻 《语文知识》2004,(6):19-19
《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年间杭州士人林升题于京都旅馆墙壁上的诗。此诗以“醉”字立骨,生动地描绘出南宋王朝荒淫腐化、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寄寓着辛辣讽刺。首句借景起兴,由自然景色写到楼阁建筑,暗指南宋统治者“沉醉”于杭州美景及物质享受。次句通过西湖歌舞的无休止进一步展示其“沉醉”不醒的精神状态。第三句中“游人醉”的“游人”与题目中的“邸”字  相似文献   

15.
夏珪,南宋四大家之一,以山水画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突破。首先在构图方面,画“边角之景”,被称为“夏半边”。构图精炼,以虚代实,以少胜多。其次在笔墨方面,创造了拖泥带水皴,画亭台楼阁不用界尺,信手而挥,用笔多变,水墨苍劲。第三,在作品形式上善画长卷画,有的画竟达十丈长,跟前人的长图大嶂截然不同。 夏珪的画风,不仅笼罩了南宋一代绘画,而且对后世和日本绘画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地戏面具     
《今日中学生》2010,(7):76-76
地戏,民间称为“跳鬼”“跳神”.因演出时不用戏台而在平地举行得名,流行于贵州安顺地区。地戏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春节期间的演出叫“玩新春”,时间为20天左右.旨在驱鬼逐疫、禳灾纳吉。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很受儿童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童话来源于民间,它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所以也可以称为“民间童话”(包括作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的基础上加工改写的“民间童话”)。逐渐地,作家吸取民间童话的优点,创作了新的“文学童话”。到近代,作家为了给儿童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儿童攻下科学堡垒的兴趣,又创作了  相似文献   

18.
民间的手工艺常常归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它是艺术领域中一枝奇异而朴实的花朵。民间手工艺的产生和创造起源于民众生活的必需,并依托于一定的载体而逐渐发展成熟。凉山彝族漆具属于民间手工艺中的一种,是依附于木皮载体上对生活的艺术记载,它原始的造型和纹样延续至今,透着稚拙而朴素的原始意味,被称为漆工艺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吉州窑是我国宋代极负盛誉、最具特色的民间综合性瓷窑。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至今二十四座古窑遗址保存完好。吉州窑的产品,器形繁多,釉色丰富,装饰独特,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我国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璀灿夺目的奇葩,一直为国内外人土所珍视和仰慕。宋元时期,吉州陶瓷是外贸商品之一,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被列为国宝,南朝鲜国立中央博物馆陈列的四十二件吉州窑瓷器被称为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20.
吴晓静 《红蜻蜓》2024,(14):24-29
<正>“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益初程景最奇。”陆游的这句诗吟咏赞美的就是盆景。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中国盆景主要传统艺术流派之一,与徽墨、歙砚齐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徽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