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天 《新闻记者》2003,(6):52-52
前一阵子,报纸上出现了吕日周热。吕日周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舆论监督问题。吕日周狠抓长治市市委机关报《长治日报》,运用报纸对长治市的党政干部进行舆论监督。举个明显的例子,长治市的教师欠发工资问题,长期不得解决,吕日周除了明查暗访以外,还利用《长治日报》点了市教育局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的名,公开声言,谁欠教师工资谁就得下台。这一来,在全市范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终于彻底解决了教师的欠发工资问题。至于全局上的官风问题,吕日周则是提出了一个“抓公开”的口号:“县、乡、村书记抓公开,谁不公开谁下台。”他写文章指出,…  相似文献   

2.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山西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备受全国关注,成为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道风景”,诸多新闻单位去考察学习,许多学者去探讨研究,被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原任长治市委书记的吕日周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吕日周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也难有“长治日报现象”的出现。如今,吕日周同志已调离长治数年,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还能继续下去吗?本文所述的就是长治日报社坚持“瞭望哨”不撤,“啄木鸟”不走,紧紧抓住新任市委书记张兵生继续重视舆论监督的大好机遇,将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规范化,并为此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誓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其做法具体、经验丰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潮潮 《新闻前哨》2002,(7):27-27
山西省有个长治市,前些年因为少数干部作风不正,导致多种腐败现象蔓延,在全国“出了名”。近两年来,该市更加出名。这次出名是市委领导班子在新任市委书记吕日周的带领下,善用新闻舆论监督的“利器”,公开亮丑伐耻,以达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教育干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之目的。外界评价,“长治掀起了舆论监督风暴”。长治市委授以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的“尚方宝剑”,吕日周等不仅经常批示,要在媒体上公开点名道姓地批评某些干部的不良行径,而且还经常请老百姓在媒体上就事说理开展专题大讨论,大家共同贬丑伐耻,明辨是…  相似文献   

5.
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严厉批评《长治日报》“死人办报 ,官话连篇 ,没有新意 ,只有死味”。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后 ,《长治日报》充满生机 ,成了一份市民争相传阅、交口称誉的党报。总编没换 ,人马照旧 ,报纸的声誉却判若云泥。何以故?窃以为 ,强化舆论监督是《长治日报》起“死”回生的契机。当前 ,舆论监督日益为广大新闻界同仁所认同 ,并努力实践之 ,然而它是那般步履维艰 ,在某些“婆婆”的干预下 ,一些报纸舆论监督“缺席”的现象并不鲜见。或揣摩批评对象的“背景” ,否则“盲目”发表 ,吃不了兜着走 ,弄得没趣 ,严重的还要挨训、受处分…  相似文献   

6.
王乾荣 《传媒》2002,(11):22
“只要符合事实,为什么不能发?”这里的“发”,指发表批评报道。你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上任三天就下达了“新闻监督令”的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这话是他对当地媒体诸多批评中的一条。他的其他类似批评也都尖锐直率,但在我看来与这条一样,均不无天真成分(此处引语及以下吕日周的话均见《羊城晚报》4月  相似文献   

7.
据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新闻采编》2000年第五期介绍,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自去年2月调入长治市工作以来,坚持每天读长治日报,至10月份,他已对40多期市报作了点评,或热情肯定成绩,或严肃指出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或引导办报的同志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努力把报纸办出特色。吕日周同志尤其重视报纸开展舆论监督。他对见诸市报的“曝光”稿经常写出点评,或给报社打电话,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如今凡是有“曝光”稿见报,该市的纪检、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便迅速派员前往调查,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8.
《长治日报》创刊于1947年4月4日,至今已走过了58个年头。长治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传统的地方。近年来,《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也因吕日周同志的重视、支持逐步在全国闻名。2003年吕日周调离,张兵生任市委书记后继续巩固提高,“长治日报现象”受到各方关注。《望哨》是《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栏目,《啄木鸟》是长治日报的子报《上党晚报》的舆论监督栏目。5年多来,这两个栏目坚持舆论监督,做到了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这“三化”,也就是“长治日报现象”的基本内涵。先说经常化。从2000年2月到2005年12月,2000余天,《望哨》和《…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编》披露,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自今年2月到任以来,坚持评点《长治日报》。 长治日报社通过总结,认为“书记评报”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党委机关报坚持政治家办报;二是牢固树立党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三是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四是报纸要对党和人民负责;五是努力为读者提供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长治日报在实践中,注重搞好报纸舆论监督和党政监督机关的结合,共同建立联动机制,使舆论监督有权威、力度大、效果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去年3月初,长治日报编委会按照中共长治市委的意见,讨论制订了《长治日报关于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报道计划》。为了按质、按规定保证计划的实现,报社抽调7位工作扎实、作风正派、水平较高的编辑、记者组成“舆论监督工作室”,由总编辑王占禹直接领导、直接指挥,并在长治日报、上党晚报两报一版分别开辟了《瞭望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吕日周其人其事,全国许多媒体对此都有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引起了学术界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其中尤以吕日周在新闻舆论监督上采用的举措,格外地引人注目。这种新闻监督可以说是吕日周式的新闻监督,也即党政领导一把手,通过新闻媒介对政府机关人员以及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直接的新闻监督的形式。 吕日周式的新闻监督以及吕日周本人,已经形成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符号,但这种新闻监督形式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有必要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似乎没有哪座城市像山西的长治市一样充满如此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正因为此,被视为“英雄”的吕日周的即将离去,使长治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许多变数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4月底以来,全国各地新闻传媒以《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请猫进屋抓老鼠》为题,连续报道了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督促舆论监督的感人事例。此举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新闻传媒界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笔者也与广大读者和新闻传媒界的朋友一样,感到既新鲜与解渴,又欣慰与兴奋,更钦佩吕日周鼓励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31):51
近年来,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表现出惊人的舆论监督力量,人们对"媒治"寄予厚望。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城市频道总监王永提出了不同看法,请看《"媒治":不能承受社会公正之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在探求事件真相的过程中,质疑是传媒人不可缺少的态度。请看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正强和学生孙旸的《质疑是新闻真实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新闻督查”是随州日报2003年初在一版推出的强档栏目。该栏目有效地发挥了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成为《随州日报》新的亮点。 一、创新监督方法,寻找舆论监督最佳着力点 “新闻督查”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新方法,创新新闻舆论监督新途径,与市委督查室联手创办的,以寻找新闻舆论监督与市委督查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牛天民 《今传媒》2003,(4):83-84
舆论监督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难以搞好的原因不是媒体不积极、而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怕惹事,因而对舆论监督嘴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上却不怎么积极支持。但在我们国家里确实也有一些舆论监督搞得比较好的媒体,他们利用这一特殊工具有力促进了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譬如:山西省长治市的《长治日报》就在这方面开了先河,为全国媒体树立了榜样。《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搞得好的关  相似文献   

17.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我在长治日报社工作33年,先后经历了8位市委书记。与时任中共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同志相处共事的三年,《长治日报》和《上党晚报》推出舆论监督稿件近千件,批评了930多人,那段日子好比坐在"火山口"上办报,随时都会遇到风险。但是,报纸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报人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回想起来,也很值得。吕日周同志对办报既是内行更是高手,用报纸指导工作站得高、拧得紧,对报纸的要求很严格很具体,几乎对每天的  相似文献   

19.
孟亮 《新闻记者》2003,(4):55-55
2月20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下发通知,要求省会各新闻媒体认真做好“纪念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40周年的宣传工作,并要求在2月至3月集中刊发一批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报道。然而,2月25日,河南省会一家媒体就此和豫南某市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时却遭遇尴尬,市新闻科推给市武装部,市武装部推给市新闻科,9个电话的结果是:“忙,等几天吧!”正面宣传报道遭遇“踢皮球”的经历,并不鲜见。《河南日报》几位资深记者也有同感,他们说,被宣传报道的对象往往看传媒单位级别,对中央级的媒体还是敬重有加,可对省内的记者往往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20.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瞭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其中《瞭望哨》刊发2106篇,日均1篇多;《啄木鸟》刊发890篇,平均不到两天有1篇。舆论监督稿件达到如此多的数量,在全国媒体也是绝无仅有的。再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