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二)"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时和区时、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抽象、空间感强,学生限于视野和见闻,缺乏直接经验,学习颇感困难.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本文着重探讨几何知识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解读地理     
《招生考试通讯》2007,(3):44-47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 考点1: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是地球运动部分的基础知识,是考生学习和理解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基础,也是高考的常考点,试题类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小。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尤其要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不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记忆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间长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明优 《地理教育》2013,(Z1):104-104
<正>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重庆市是最后一批参加新课改的地区。新课改下重庆市高考怎么考,现在还不清楚。笔者所带的学生也是首次参加新课改,学生很困惑,笔者本人作为教师也很困惑。在此仅把笔者自己三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做个总结,与广大同行交流。一、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地理考试变化和特点1.新旧课程地理高考变化与差异必修内容由原来的两本变为三本,选修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重庆市为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两个模块。另外还有初中学生学过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相似文献   

7.
李一新 《物理教师》2006,27(2):55-55,57
本刊2005年第8期刊登了《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一文,该文澄清了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并且在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和月相变化周期(29.5天)的情况下,计算出了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对此表示赞同.但笔者对该文还有点小小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1.降低并突破“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中许多内容复杂且抽象的知识重点和难点: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②“二分二至”及“四立”等节气的天文含义;③冬夏半年的划分及天文含义: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和纬度(空间)变化规律;⑤四季成因及天文含义;⑥五带的划分及天文意义,五带范围大小与黄赤交角大小的关系;⑦不同季节太阳的出没方向:⑧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和极点太阳高度.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度数(亦为极昼夜的最大范围)及正午太阳高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永堂 《新高考》2004,(9):62-64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表面大多数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根源,特别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的时空变化.以及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联的人类活动所出现的季节变化,是地理学科的“支柱”之一。因而.本专题知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所以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1.
沈国明 《新高考》2006,(9):51-54
本专题是地理学科最基础性的知识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地球的宇宙背景往往与国际、国内航天热点相联系,地球经纬网内容往往与时间计算、区域地理紧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识图、读图、分析、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2.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一、2007~2009年考点分布特点 山东文科综合试题由于受考试时间与试卷容量限制,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覆盖到考纲中所列出的全部考试内容,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不采取布点布分的做法,但仍是有所选择地体现重点知识的考查。如三年高考中都出现的考点有: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07年第2题呈现了赤道以南西部非洲区域图,  相似文献   

14.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沦,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即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相似文献   

16.
既然2012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特殊年份,我们就来谈谈它的特殊历法现象吧。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日,指地球自转一周。尽管这是人尽皆知的简单常识,但用它们来准确计算时间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复杂的原因在于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周期的比例都不是整数,谁对谁都无法除尽。我们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一年365天",都是一个概数。实际情况却是,地  相似文献   

17.
谈谈地磁场     
1.地磁场的分布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相似.地球表面的地磁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是: (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相似文献   

18.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地理教学与大数据、智能App相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地球万象》App为教学工具,选取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挖掘其地理应用价值,以期开发新的地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一、直击高考 考点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考点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基础性的背景知识,应作为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知识要求可分解为三项:一是能用图表正确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级别;二是了解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此知识点可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结合起来复习;三是要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