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去混合物的杂质和混合物的分离的原理是:通过物理的或者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无用的杂质转化成与混合物所处状态不同的物质而除去,或者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转化成另一种有用物质的一种实验操作方法。既固态混合物往往是把杂质转化成气态或液态而除去,液态混合物是把杂质转化成气态或固态而除去,气态混合物是把杂质转化成固态或液态除去。比如: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就是用磷把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化学变化转化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而被除去。  相似文献   

2.
把混合物中要保留的物质称为主成分,要除去的物质称为杂质。把混合物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除去,或将杂质转化为主成分的过程称为除杂。除杂的原则是:1)要保持主要成分的性质、质量不变,尽可能减少损失;2)除杂要彻底,且不能带入新杂质,过量的除杂剂便于处理;3)反应要迅速,容易分离,操作简便。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除杂方法有:一、物理方法根据主成分与杂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沸点)上的差异来分离提纯物质。物理方法又有以下几种:1.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方法。如除去KCl中含有的少量MnO2,可先将混合物加到水…  相似文献   

3.
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所选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③与杂质反应后若生成新物质,则新物质必须易与主要物质分离。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提纯(也叫除杂)是指将某物质里含有的杂质除去,即利用主要成分和杂质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除去其中所含的杂质,以得到较纯净的物质的过程。一般地讲,除去杂质的方式有两种:(1)将杂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2)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出来的物质,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得到更多的要提纯的物质。从混合物中除去杂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一、物理方法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物理方法,有讨德法、蒸发结晶法和冷却结晶法。过滤法适用于除去混合物中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5.
唐殿华 《中学理科》2002,(1):62-66,96
知识要点:混合物的分离就是将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各自纯净的物质,并且每种物质均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性质.物质的提纯是指把不纯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一、物质除杂的原则 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选择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相似文献   

7.
朱卫 《初中生必读》2012,(Z1):60-61
一、物质除杂的原则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选择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  相似文献   

8.
一、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1.混合物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分一一分开而得到纯净物,并且恢复原样品。2.提纯:是把某种物质里含有一种或几种杂质,除去杂质而得到纯净的某种物质,提纯不要求一一恢复到原样品,但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除杂的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2)不变: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3)易分: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中有一类"除杂题",让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来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关系。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有多种,而其中"转化法"是最普遍的一种。什么叫"转化法"呢?所谓"转化法"就是把某种试剂加入混合物中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所需要的物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变废为宝",那么如何运用"转化法"呢?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例子,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物质除杂的原则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所选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③与杂质反应后若生成新物质,则新物质必须易与主要物质分离.  相似文献   

11.
分离和提纯物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组分各自分开,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物质的提纯是将物质中混有的少复杂质转化成其他物质而除去。物质的分离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若采用化学方法,最后则需把分离开的物质再转化成原组分或指定物质。物质的提纯,既可采用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化学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增不减:即在提纯过程中,不引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2.试剂专一:即选用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3.以杂转纯:在除杂过程中,尽量使…  相似文献   

12.
一、掌握要求了解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二、知识要点与典型例题混合物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以得到几种纯净的物质。物质的提纯是把不纯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都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进行的,因此,可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1.过滤法用于分离或提纯固体和液体或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的方法。如粗盐的提纯。2.结晶法用于分离或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方法。l)蒸发溶剂法用于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啊变化不…  相似文献   

13.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 ,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 ,它灵活多变 ,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供大家参考。1 物理方法1 .1 过滤法原理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 :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 ,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 ,由于氯化钙溶于水 ,而碳酸钙难溶于水 ,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 ,然后蒸发滤液 ,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 ,可洗涤烘干。练习 1 .下列混合物可以…  相似文献   

14.
1、要审清题目要求提纯(除杂)与分离混合物两者要求不同,提纯的要求是加入试剂,除去杂质,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而分离混合物的要求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分离开,但仍要保留原来这些物质。解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2、要分清所除物质不要错将杂质保留而将需保留的物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有的同学选择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的方法,这样一来,需提纯的CO也除去了。3、小心带进新的杂质有的同学除杂时,仅考虑了除去原混合物中的杂质,而并没有去多想想,这样的操作是否会带进新的杂质。如除去KCl中少量的碳酸钾,…  相似文献   

15.
李金生 《中学理科》2007,(1):75-78,96
将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物质的提纯或除杂。  相似文献   

16.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并且各种物质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性质,提纯是指把不纯的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题型,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这类题目,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求1.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和关系。2.掌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具体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二、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例题分析分离是指把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物质分离开,要求分开后的各种物质恢复到各自原来的状态;而提纯是指把混合物里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两者所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方法见下图:(-)物理方法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而将混合物加以分离或把杂质除去。常用的方法有:互.过滤通常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或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与提纯。…  相似文献   

18.
除杂提纯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一种类型,也是近几年中考常见题型之一.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个角度,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具体的除杂方法,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型,快速找出行之有效的除杂措施.初中教材关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主要介绍两种类型:一是除杂提纯,即把杂质除去,或使杂质转化为要提纯的物质;二是分离提纯,即把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开来,再分别进  相似文献   

19.
一、物质提纯与分离的一般方法1.过滤法用于液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水中的泥沙;分离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固体混合物中的MnO,和KC等。2结晶法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较大的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NaCI和KNO。的分离等。3.溶解法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溶解而除去。如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适量的盐酸,使铁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然后经过滤而除去。4转纯法将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CO。中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Ct1O,使CO转化为CO。。Ct1O+CO=Cll+CO…  相似文献   

20.
分离是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除杂也是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二者配合把混合物中除留存的物质之外的各物质(杂质)全部除去。 分离与除杂最终目的与要求都应遵循以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