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山区较为普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别是滑坡、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生,出现多种灾害相互迭加或同时遭遇的险恶局面,往往酿成惨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1990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全国开展各类减灾工作。在该减灾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于1990年向联合国减灾委员会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区洪水滑坡泥石流综合减灾示范工程研究”的立项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选择了多种山地灾害较集中、当地原有减灾工作基础较好且有较高积极性、减灾后将…  相似文献   

2.
<正>8月22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泰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陈大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副市长成丽参加活动。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会议为期3天,主题为"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围绕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等海域的海洋科学问题进行研讨,包括两岸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地质、深海大洋以及  相似文献   

3.
张训华,博士,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海洋地质前沿》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孙晓霞,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胶州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中国海洋学研究委员会(SCOR)副秘书长,国际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Life,CoML,2001—2010)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群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973计划课题等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多部。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贡献奖。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联合国仙台减灾框架,对2012—2016年全球灾害科学研究成果及影响力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考察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主要参与灾害科学研究国家的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联系及灾害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揭示灾害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研究发现,2012—2016年全球灾害科学领域共发表论文27 000多篇(占全球学术论文总量的0.22%),并与全球整体学术论文分布一致,且与防灾(prevention)和备灾(preparedness)相关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多,与灾害恢复(recovery)相关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从研究主题和内容看,基于地球物理的研究最为深入,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研究重点是本地区发生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6.
尤再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0):1190-1196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沿海人口居住密度大、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稠密、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中国海岸带经常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直接的年均经济损失约为188亿元,年均人员死亡为256人(1989—2015年)。其中,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台风巨浪是致灾主要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海平面上升,中国海岸带灾情可能会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最新的中国海洋灾害数据(1989—2015年)和国外先进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文章讨论了中国海岸带遭受主要海洋灾害的现状,定量地分析和评估了这些主要灾害对中国沿海经济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做好中国沿海防灾减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计划是由原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发起的为期1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2009年,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申办并落地中国,成为ICSU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IRDR计划通过10年实施,成为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旗舰计划,建成广泛的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网络,形成有效的国际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取得四大成果:(1)我国首次成功落地ICSU国际大科学计划;(2)成功运行IRDR计划10年,确保了计划圆满实施;(3)提升了全球灾害与风险科技治理水平;(4)促成“新十年”IRDR二期计划的设立。同时,利用IRDR计划这一项目平台学习了国际的先进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经验,为全球综合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芳芳 《科学中国人》2015,(1):13-15,82
大海不光有着丰富的鱼虾,还有数量极多的小型和微型生物资源,更好地研究这些生物,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晓霞的采访,让我们走近了海洋的微观世界。为了让祖国的大海更美丽,她带领团队,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我国的海洋浮游生物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青岛为什么成了草原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著名的汇泉湾,面朝大海的一个大院,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资源科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编写,推动自然资源科学学科建设,推动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辉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4):292-2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海陆架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已取得丰硕成果,1996年8月,顺利通过了以苏纪兰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验收。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最基础性的课题之一,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随着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兴起,伴随长期输运过程的陆架环流已成为近海物理海洋学、特别是浅海环境流体动力学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当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金磊 《科学学研究》1993,11(4):43-47
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本文从中国频繁的灾情(自然的或人为的)及减灾实践入手,认为要提高减灾的实效并尽快造福于人类,不仅应研究灾害基础科学及其酿灾规律性,更应结合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中国减灾科技产业。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害科学地位、加快综合减灾及产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12.
大海不光有着丰富的鱼虾,还有数量极多的小型和微型生物资源,更好地研究这些生物,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晓霞的采访,让我们走近了海洋的微观世界.为了让祖国的大海更美丽,她带领团队,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我国的海洋浮游生物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2):171-174
毛汉礼(1919—1988) 海洋物理学家.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诸暨县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47年赴美深造,在加州大学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51—1954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斯克利普斯(Scripps)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归国后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为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等职.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作为联合国倡导"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但"让世界走向少灾的21世纪"的目标,尚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声及社会管理准则.虽从总体上我国于1998年6月正式颁布<中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但由于中国人口增幅过快,经济建设密集性开发与增长,而国土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灾种等,都造成我国成灾强度的日益增加,突发灾害事故不仅频繁,而且以灾害链形式出现,所以用<中国减灾规划>作为指导思想,并开拓21世纪的中国减灾对策措施研究十分必要.减灾对策研究一般指工程性的对策与非工程性对策两大类,这里试对此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5月15日上午9:3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拔锚起航,缓缓驶离青岛中苑码头,开始执行2009年度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春季)任务。  相似文献   

16.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计划与资助情况分析1.1 NSF地球科学计划与战略规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下简称NSF)自成立以来,已资助和制定了多个地球科学计划与战略规划,如"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印度洋考察"、"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大陆动力学计划"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球物理年经过7年多的酝酿与筹备,已经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了。根据最近的报导,这次参加的国家已经超过六十多个。这一次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一个巨大的国际科学合作活动,同时也是二十世纪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什么是国际地球物理年? 75年前(1882—1883),许多国家为了研究北冰洋区域的气象、地磁、极光等物理观象,有计划地组织了各国的极地探险队,在北冰洋区域合作进行了12个月到13个月的短期观测。整整地过了50年以后,在1932—1933年又举行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同样的国际科学合作。因为这两次观测的目标是在极地,所以都叫做“国际极年”。我们知道,北冰洋区域是一个冰雪复盖、苍茫无人的区域。这个地区的大气中、海洋上以及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4-205,238
1 首席科学家王 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实验室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国际沙漠化防治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 (IDDC)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副主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获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5 0多篇 ,参加 4部专著的撰写 ,主要涉及沙漠的形成演变与沙漠环境、沙漠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沙漠化及其灾害的动…  相似文献   

19.
王慧祺  车志伟  潘剑宇 《科技风》2012,(14):198-199
近年来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对沿海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胁,对财产造成不计其数的损失.在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的同时,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海洋产业的升级,预报减灾工作的开展,都是保证人类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降低海洋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海南省三亚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数据,结合各种海洋灾害,提出防止海洋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简称AGU)公布,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简称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陈运泰院士荣获2010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他是首位获此奖项物理联合会"国际成就奖"。他的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