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晚报的基本特色是什么?回答应是明确的:当日新闻。当日新闻多,晚报特色就浓;当日新闻少,晚报特色就差;若没有当日新闻,那就没有晚报特色,称不上是一张晚报。这本是个常识问题,可以说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不料到了90年代,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其他种种...  相似文献   

2.
吴军 《新闻知识》2003,(3):33-33,23
晚报作为地方报纸,一定要有较浓厚的区域特色。西式特色可以说是地方报纸的一个基础属性。报纸越是有地方特色,影响就越大。全国有100多家晚报,都具有晚报整体上的一般特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就在于区域特色的不同。 晚报在处理区域特色或地方特色上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汉晚报从1961年5月1日创刊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文革”前的“市委机关报”时期;从1984年9月 1日复刊到1992年7月,日报主办晚报时期;从1992年8月到现在,作为独立的晚报时期。 三个历史时期,武汉晚报虽然扮演了不同的“晚报角色”,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晚报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近年来,还把创自身特色当作新闻改革的首要目标。 在探索晚报特色的过程中,我们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是:晚报特点到底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和多媒体的“前夹后攻”,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晚报特色?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报思想、办报观念、宣传方式和报道方法,哪些在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坚持,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这些年来,武汉晚报在创自身的晚报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简而言之,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创自身更加鲜明的晚报特色。 1984年9月1日,武汉晚报复刊时市委为我们确定的办报方针是:“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陶冶情操”;1992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一张晚报喻为一桌诱人食欲的可口饭菜;那么具有晚报特色的经济新闻,就应当是餐桌上一道道色香味浓的主菜。因此,如何适应读者的新需求,抓好具有晚报特色的经济报道,就成了晚报采编人员认真探讨的一个新课题。近二、三年来,我们张家口晚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晚报也被称为“家庭报”,其读者主要是广大的平民百姓,因此,晚报的定位应该姓“民”,晚报平民化、标题口语化和稿件多样化即是晚报的外化形式,也是晚报的基本特色。具体到新闻标题上,其基本特色也就表现在“平民化”、“口语化”和“多样化”上。心里想着平民百姓平民化是指晚报的编辑记者要有平民意识,用平民百姓的“眼光”来制作新闻标题。平民化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素质,是晚报编辑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报界最活跃的大概是晚报了。一是数量增长迅速。10余年增长了近10倍。二是报纸质量迅速提高。10年前,不少晚报是以机关报的面目出现,虽然名叫晚报,但以履行机关报的职能为主,所以晚报的特色并不明显。现在的晚报大家庭中,机关报晚报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晚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题目,就是晚报标题的特色是什么?晚报与日报,在内容、编排、风格和读者对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标题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晚报的“点睛之笔”究竟有些什么特色呢?通过学习、比较、实践,偶有所得,录以成篇。短而醒目标题,力求简短,这是日报、晚报的共同要求;但晚报尤其如此。 1989年教师节前夕,江苏省教委发布了一则消息,日报、晚报都采用了。南京两家日报的标题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陈康汉 《传媒》1999,(5):28-29,24
晚报新闻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好的必读性,晚报新闻的特点是短新快活,群众化.但一些晚报往往让人感到"新闻欠新、版面欠活",晚报"味"不浓,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报,它的新闻角度和党报是有区别的。晚报的读者对新闻的要求无外乎追求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晚报新闻的写作要注意选好角度,写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仅是党委机关报必须做好的,晚报、都市报也都必须认真做好。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晚报特别是地市晚报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增强贴近性、可读性的关系,既发挥好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又发挥出晚报的独有特色,把报纸办得更贴近读者、贴近群众。一 党的中心工作是全党的“硬”任务,晚报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这一“硬”任务进行舆论引导;但晚报毕竟与日报有区别,它不能像日报那样刊发会议消息、领导讲话,而必须从晚报的特色出发,讲究贴近性、可读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正确的舆论…  相似文献   

11.
《福州晚报》是中共福州市委机关报,它担负着机关报与晚报的双重任务。自晚报1982年元旦创刊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一条如何以晚报的特色(主要是形式与手段)来完成机关报任务的路子,努力寻找一套党报性质与晚报特色之间的结合点的办报方法。特别是1992年元旦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和1993年再次扩为对开八版以来,我们为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竭力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充分发挥党报的耳目、桥梁、参谋作用,为我市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重视突出晚报特色,努力挖掘我市作为对外开放试验区、省会城市、著名  相似文献   

12.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相似文献   

13.
国第一部记录新中国晚报事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工具书──《新中国晚报五十年 鉴》将于10月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中国晚报五十年鉴》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编。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为晚报五十年概述,对五十年来新中国晚报事业的发展历程、晚报新闻业务的基本特色、经营管理的演变与现状、晚报协会的主要活动、晚报理论的研究成果等,作了全景式报告。第二编为新中国晚报五十年大事记,按年度记载了晚报界的重要事件。第三编为新中国各家晚报简况,汇集整理了全国100余家晚报的基本情况、报纸小史、主要特色等。第四编为新…  相似文献   

14.
如果晚报像日报那样刊登经济工作部署、企业工作典型,势必失去晚报特色。于是,以软新闻为主的晚报,既把握政治方向,又坚持晚报特色,就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新晚报》编委会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硬件软做”的报道方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尽管晚报是日报管辖下的一张子报,但它毕竟不同于日报.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和生活贴得更近一些。让读者感觉更亲切一些,在内容上更灵活一些。但是,正因为如此,晚报副刊在把关上就要比日报的难度更大一些.过于严格则失去晚报的特色,过于宽泛则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如何把好晚报副刊的政治关,使之活而不乱。宽而不泛,是我们办好晚报副刊,赢得读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三、晚报工作者的修养晚报事业的迅猛发展,使晚报编辑记者队伍不断扩大。现在,队伍中年轻同志占了很大的数量。他们的优点是思想活泼,热情高,干劲大;缺点是理论、政策和文化知识的准备都有些不足。为了坚持和继续开创晚报的特色,有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晚报新闻,什么是晚报好新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一直是报人不断的求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媒体的繁荣和发展,媒体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种媒体特色都在发生变化,晚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晚报一版版式设计大赛于今年1月17日在北京排出座次,新民晚报、今晚报以其独具特色的版面荣获一等奖,羊城晚报等5家晚报获二等奖,郑州晚报等10家晚报获三等奖,重庆晚报等10家晚报获鼓励奖,海口晚报等10家晚报获提名奖。 目前我国有各类晚报128家,大多是近几年创办的。各晚报在努力改进报道,加强时效的同时,在版面设计上大胆创新,追求晚报风格,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一般晚报,机关报晚报要更直接地担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任务。那么最体现其特色的一版,该如何办好,郑州晚报的做法是:保持风格,围绕报纸的风格组织版面。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居于一方的地市级晚报,怎样保持特色、应对挑战是个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几年来,《淮海晚报》在办报实践中,坚持以“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的“三特”新闻为突破口,推进晚报创新,赢得读者好评。 一、坚持“三特”新闻立报 当前报业竞争的多样化、同质化、同源化(同一新闻源),和以互联网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