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通入适量CO_2生成CaCO_3白色沉淀;再通入过量CO_2则沉淀溶解生成Ca(HCO_3)_2。 2.往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磷酸:滴入一定量H_3PO_4生成Ca_3(PO_4)_2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H_3PO_4则沉淀溶解生成Ca(H_2PO4)_2。 3.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滴入一定量的NaOH生成白  相似文献   

2.
例题 3.3gCO_2通入含有3.7gCa(OH)_2的澄清石灰水中(假设全部反应),可得沉淀多少g? 分析 该题涉及两个反应:Ca(OH)_2 CO_2=CaCO_3 H_2O,CaCO_3 CO_2 H_2O=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课堂设问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经常重视自然巧妙地运用课前精心设计的设问,对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当然,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设问的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仅举一例说明一个设问启迪发散思维的效果。在复习初中化学第三章“碳”时,有一个方程式: Ca(OH)_2+CO_2=CaCO_3↓+H_2O 通常这个方程式都安排在答案中出现。我则一改常规,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围绕 Ca(OH)_2+CO_2=CaCO_3↓+H_2O这一答案,你能  相似文献   

4.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对化学总复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面具体地谈谈几个应重视的问题。一、依据大纲,指导方法要以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现行课本以及天津市教研室制定的“关于初三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怎样抓学习规律。例如,以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及其发生的条件为例,在总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 例: 1.CaCO_3 2HCl=CaCl_2 H_2O CO_2↑ 2.Cu(OH)_2 2HCl=CuCl_2 2H_2O 3.CuSO_4 2NaOH=Cu(OH)_2↓ Na_2SO_4 4.AgNO_3 NaCl=AgCl↓ NaNO_3 在复习时,为了掌握复分解反应,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记住复分解反应规律和  相似文献   

6.
化学复习课中,如果注意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使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知识,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那末,就更易使学生将知识结构化、规律化,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复习非氧化还原离子反应时,其中碱和酸式盐的反应,教材中只出现过:Ca(OH)_2十Ca(HCO_3)_2=2CaCO_3↓ 2H_2O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即 Ca(HCO_3)_2电离出的 HCO_3-虽然难电离,但  相似文献   

7.
1从CO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领会Na_2CO_3和NaHCO_2的相互转化【实验探究】取一只大茶杯,将少量熟石灰(即Ca(OH)_2)溶解在水中,静置片刻,其中没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积在杯底,杯中分成2层:上层是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下层是石灰乳,呈浑浊状态.  相似文献   

8.
贵刊今年第1期第35页《配平法巧解计算题》所论述的解题方法虽然巧妙,但还是比较繁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差错。我借用该文原题,用另一种解法,即元素的物质的量守恒法来解,简捷快速准确,又可培养学生的能力,供大家参考。例一,向含有74克Ca(OH)_2的石灰水中通入CO_2,若生成25克沉淀,求通入的CO_2是标准状况下多少升气体? 分析:Ca(OH)_2与CO_2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9.
化学实验中凡是用到硫黄的实验,特别是做过弹性硫的实验以后,凝有硫的试管等较难洗净。这里介绍一种既节约又实用的方法。 把凝有硫的试管放在浓石灰水里煮沸,硫和Ca(OH)_2发生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多硫化钙(如CaS_4和CaS_5)和硫代硫酸钙CaS_2O_3,因此能将硫除去。这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3Ca(OH)_2+10S=2CaS_4+CaS_2O_3+3H_2O 3Ca(OH)_2十12S=2CaS_5十CaS_2O_8+3H_2O  相似文献   

10.
一、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苛化法制烧碱基于如下可逆反应: Na_2CO_3+Ca(OH)→2NaOH+CaCO_3此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浓度和温度),会建立平衡,但不能达到终点。因为纯碱和烧碱都易溶于水,反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Ca(OH)_2和CaCO_2的溶解度。随着反应的进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 1.下列各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乳中加入纯碱溶液: Ca~(2 ) CO_3~(2-)=CaCO_3↓ B.Cl_2通入溴化钠溶液: Cl_2 2Br~-=Br_2 2Cl~- C.向CaCl_2溶液中通入CO_2: Ca~(2 ) CO_2 H_2O=CaCO_3↓ 2H~ D.将F_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F_2 2OH~-=F~- FO~- H_2O 2.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相似文献   

12.
一.优化思维的深刻性有些习题的条件合而不露,有些习题的表象具有迷惑性或干扰性,这为审题马虎、思维肤浅的学生设置了障碍.因此习题条件的陷蔽性或表象的迷惑性、干扰性的挖掘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1.将28克生石灰溶于972克水中,测知此时溶液的温度为33℃,求此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此题若将2.8克生石灰视为溶质求值,显然是错解.必须认清其隐含条件:山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Ca(OH)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不是CaO,而是Ca(OH)2;(2)因CaO变成Ca(OH)2要消耗一定量的H2O,故所得溶液中的溶剂(…  相似文献   

13.
一、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在水中的溶解性都很小,当通入CO_2气体以后则转化成溶解性较大的酸式碳酸盐。例如:CaCO_3 H_2O CO_2=Ca(HCO_3)_2.(沉淀)(可溶)  相似文献   

14.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5.
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应注意考虑十种因素。 一,要考虑操作程序 相同的反应物,当反应时若操作程序不同,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将少量碳酸氢钙溶液滴入烧碱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 2HCO_(3~-) 2OH-=CaCO_3↓ CO_3~(2-) 2H_2O;而将少量烧碱溶液滴入碳酸氢钙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 HCO_(3-) OH-=CaCO_3↓ H_2O。  相似文献   

16.
1 从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领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取一只大茶杯,将少量熟石灰(即Ca(OH)2)溶解在水中,静置片刻,其中没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积在杯底,杯中分成2层:上层是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下层是石灰乳,呈浑浊状态.然后让我们来做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步骤“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人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所给图示完成这个实验时,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_2热水分解生成的水?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_2还是升华逸出的(COOH)_2?生成的沉淀物是 CaCO_3还是 CaC_2O_7?为此,笔者设计了乙  相似文献   

20.
钙化合物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想对Ca(OH)2→CaCO3→Ca(HCO3)2的化学教学的知识细微与末节提供几点注释,供同仁教学时参考。1怎样配制饱和石灰水把较多的石灰与水混合振荡、静置,等未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