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林白小说以极具诗意的语言,构建了富有地域气息的意象和幻境,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体现了女性对变幻莫测命运的猜想和对生命主题的探讨.林白生活环境中的地域风俗文化、自身特质和生活经验成就了其小说的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已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3.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判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娇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林白也难免身隐其中,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意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林白小说中火的意象具有独特的意义。火的意象在林白作品中既象征着故事人物的仇恨,罪恶,死亡,也象征着人物对爱情的追求。另一方面,火的意象在其作品中还象征着对尘世的救赎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林白小说中的镜象设置为切入点 ,以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 ,解读了镜子在林白文本中作为特殊意象的内涵。指出镜象设置是个人化写作的最佳选择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我们可以看到林白的创作由强烈的女性意识向整个人类与自然界整体生命意识的回归,这无疑是对女性写作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超越。同时,这种超越是以林白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生命写作立场的坚守为前提的,因此《万物花开》与林白以前的小说相比较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 ,林白也难免身陷其中 ,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 ,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8.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忆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9.
林白(1958年-),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因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而受到文坛得关注。《北流》(北京出版社,2021)是作家以回望与追忆作为叙事视点审视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非连贯性、跳跃性、片段式的回忆来完成文本叙述。本文试图通过主人公的个体身份、人物的群像以及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风格三个方面浅析小说《北流》充满不确定性、破碎的、双重关联的叙事结构。以此来更好地阐释文本的独特性,使读者对林白的小说能够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女性自由的问题必然与当代女性写作遭遇。作为现代性追求中不同阶段的女性写作,同样创作于20世纪末的池莉小说、林白小说和朱天小说,其具有典型性的本个案,共同呈示了女性写作中女性自由的歧途与启示:罪恶游戏或乌托邦想象。这一现象表明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及性别自由的限度和可能。  相似文献   

11.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次次从虚构到呈现的过程,即通过其独特而自由的、充满自省和批判意识的自白式书写,完成了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完整表达了其创作的自白意义。林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从女性意识、生命残缺者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展示了作家从虚构到呈现的创作流变和创作意图,以其特有的自白意义揭示出个人化写作所代表的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有些批评家认为林白的学叙事缺乏独特的生命体验,其价值“首先并非诗学/艺术上的,而在于体现权力关系的政治化方面”.其实不然.林白的学叙事同样具有诗学价值:这不但表现在林白本中总是流淌着女性独特而丰沛的生命体验,异样而鲜活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林白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上.同时还表现在她的生命叙事对西方生命叙事的非理性和东方生命叙事的意识形态化的超越上。因此我们说林的艺术世界是个体化的,林白的言说在90年代的中国坛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铁凝笔下的镜子是历史的副本,在照映女人模糊影像的同时却清晰地呈现出历史面貌,镜子与女人的照与被照关系暗喻社会历史与女人的塑造与被塑造关系.林白小说中的"落地穿衣镜"是展现女人真实生命体验,揭示女人真正面目的异度空间.从铁凝到林白,镜子在小说中发生了由反映社会历史逐步趋向反映女人自我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反映了新中成立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相似文献   

16.
柴欣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4
王熙凤和思嘉丽分别是东西方小说的“女强人”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性格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使她俩有着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形象也闪烁出不同的光芒。通过分析两者的性格和命运来探讨她们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重点放在其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上。她通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维护和张扬了女性的独立人格。这既是丁玲自身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丁玲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象解读。对于中国女性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获得与高扬,以及人性的解放、提升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李白在描写妇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一系列优美意侧面点染,烘托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意象群,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成炎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而令人赞叹,其妇女诗也因之而显得高雅隽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