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初中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其微观设计、单元设计和项目化学习三个视角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个性化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微观化设计从知识分类的视角,通过设计与知识类型高匹配的活动,让学生深度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单元设计从知识结构的视角,通过设计逻辑统整、内在关联的知识层级和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本质与变式、抽象和具象、迁移与应用;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真实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重构核心“概念”、深度加工知识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深刻体味知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深度学习之深,体现在“入学、真学、深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说,深在高度投入的学习状态、真实发生的学习过程、实现理解迁移的学习结果。教学中,要把握深度学习的“三学”内涵特征,重塑学教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课堂样态,促进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无协作、协作无构建、构建低水平”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基于协同知识构建模型建立地理深度学习模式,并以“植被”为例,设计深度学习教学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能够引导师生关注知识本质,帮助教师深层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由“知识点”“知识块”再到“知识群”深层次学习数学.高阶思维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及新探索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结构性思维.要想将“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文章以当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探索思维培养路径及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并非学习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而是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加工和深度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反思,全面提高知识应用、分析、学习评价与再创造能力。文章举例浅谈了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研学课堂”的构建方案,能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电磁感应中的电量问题”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存疑”到“释疑”,从“释疑”再“生疑”再“释疑”的过程,以此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嬗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思路、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应拥有跨界的视野,用“深度学习”的理念观照、统筹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打造、建构、创造、审美的数学学习平台,让学生形成主动、深刻、灵动的学习新样态。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作为近几年的高热词,备受关注。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问题解决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即从“知识主线”转向“问题主线”、从“先学后用”转向“学用合一”、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同时,借助核心问题、真实情境和高阶思维激发深度学习,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保障深度学习,从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好服务。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寻求联系的、高水平的认知学习方式。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中第十九课“学堂乐歌”为例,根据郭华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整”教学内容、“设”教学情境、“探”知识本质、“重”知识迁移、“思”内容价值,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与构建,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理解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音乐核心素养能够进行深度评价,提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呢?文章从“创设活动,形成良好体验”“探寻联系,完善认知结构”“批判理解,反思提升能力”三个方面,对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课堂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素养本位”的课堂,呼唤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境阅读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由“浅表”走向“深度”的重要路径。所谓情境,是指“对学生有影响的一切环境条件”。“情境”不是“情”和“境”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环境与主观内心心境的交融。基于情境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为例,从知识的广度、问题的深度及内容的关联度等方面阐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生命观念,使得生物学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高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解决新问题的探究学习。教师要把握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搭建学生学习活动的平台,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体路径是:创设认知失调情境,增加学生热爱科学知识的“温度”;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促进知识之间意义的“关联度”;利用问题化教学策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的“广度”;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感受科学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解决新情境问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大问题”又称“核心问题”,“大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复习课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利用“大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积极探究,把知识和经验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让复习课变得“活”起来、“串”起来、“亮”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5.
基于S市7年级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从“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深度加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沟通交流与合作”“批判性思维”5个维度开发学生深度学习表现测评量表,探寻不同背景因素下学生深度学习表现总体情况、深度学习表现各维度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S市初中生深度学习表现总体处于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之间;深度学习表现5个维度在城乡背景因素、性别因素下的差异呈一致性趋势,在不同教师教学行为因素下的差异呈多样态势;深度学习表现总体上与数学学业表现存在显著相关,深度学习表现的5个维度与数学学业表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应整合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迁移与应用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行为,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深度教学是推进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深度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跨越浅层的知识学习,进行高层次的知识学习。文章针对深度教学的实施展开了讨论,首先是简述深度学习的内涵,提出深度学习导向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知识迁移的观点;其次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实施、作业设计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实施高中生物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后对深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教师优化、改进深度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借助学生提出的具有群体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问题解决之中,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为例,从“学生能批判性理解学习、学生能迁移与应用知识、学生的问题解决有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创新”这四个方面分析由学生提问引发的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基于真实的情境素材,促使学生产生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积极激发学生形成“深度学习”意识。真实、可行的载体引导着学生在完成特定课堂任务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通过完成指向核心的知识、方法、素养的课堂任务,有效养成“深度学习”习惯,真正延伸“深度学习”触角,进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正>深度学习的概念,学界有分歧,但共识也很明确: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沉浸式学习。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投入学习,以浅层学习为基础加深理解,不仅要学习知识的符号表征,更要学习知识的逻辑形式与意义系统,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深度学习强调的是探究与对话。在情感、意志积极参与的条件下,经历了深度学习,学生会留下哪些特征呢?知特征才能明操作。从思维上看,深度学习比浅层学习要深刻得多。学生一般都要经历由“自以为很懂”到“不懂”再到“深度理解”这样的过程,这也是语文素养逐渐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