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琳 《情报杂志》2022,41(2):49-56
[研究目的]法国智库是西方构建对华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研判法国智库关于中国问题的认知及态度,有助于把握法国政府与欧盟对华战略及外交政策,为促进中法、中欧在全球多边框架下务实深入合作提供情报支持。[研究方法]以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涉华研究文本成果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方法挖掘并总结该智库涉华研究不同领域的主要认知、观点及态度,以此窥探法国智库的中国观。[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能够紧跟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认为中国的崛起为西方带来了挑战,但也存在机遇;其在不同研究领域表现的对华态度也不同,总体上更加务实地关注与法国、欧洲利益关系密切的全球治理、多边国际体系、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并以强调双方合作为主;在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国家治理及军事议题上受意识形态偏见影响持消极态度较多;主要由于其对华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未发生根本变化,导致对华出现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有助于研判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取向,从而为中国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选取4所美国智库的14篇代表性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美国主流智库关于中国“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及其背后的动因和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将中国的正当行为纳入“灰色地带”挑战的范畴,为中美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灰色地带”的战略竞争,争取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在相关问题领域制定出管控竞争的规则,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美国在“灰色地带”发起的挑战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赵恒煜 《情报杂志》2021,(1):111-119,131
[目的/意义]欧洲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数量、专业门类、指数评价等方面的世界排位仅次于美国,这些智库对促成政府决策、塑造欧洲乃至全球舆论、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作用。[方法/过程]该文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布鲁盖尔研究所3个欧洲代表性智库的涉华研究报告为样本,以文献计量和质性文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智库中国观分析路径,提炼并对比了其中国观的主要视角、对华态度及核心观点之间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欧洲智库对华研究力量正逐步加强,理解日渐加深,其研究务实地着眼于与中国利益交往最频繁的领域,呈现中立偏正向的对华态度,研究者对中国问题的阐释和观察中国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潇  苏楠  陈志  王治喃 《情报杂志》2023,(11):48-53+60
[研究目的]拜登政府执政第一个任期过半,其对华政策以“竞争”为基调已基本明晰。出口管制是美国遏制我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武器”。持续对拜登政府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动态跟踪,并加强执法趋势研判,提前做好应对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该文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美国2021—2022年涉华出口管制典型开源文本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拜登政府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对华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并将其执法实践炮制到其他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且将动态调整其供应链联盟形式,以优化对华多边协同管控。在经济利益和国际影响的驱动下,拜登政府预计将实施更为精细化的出口管控措施,而在非“极限竞争”地带,两国存在合作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三条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美国加速拉拢盟友与伙伴国家对华科技围堵,日本等重要的第三国在中美科技博弈中的作用凸显。研判日本智库对中美科技竞争及日本立场的基本观点,是分析日本相关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以日本9家主流智库的23份代表性成果为研究样本,系统性剖析日本智库关于中美科技博弈的动因、走向、影响及日本立场的认知。[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日本主要智库对中美科技博弈的动因及影响达成了较高共识,对其走向的研判存在一定分歧,对日本立场的认知愈加清晰,逐渐形成了以“自立型”立场为主,以“协调型”“借力型”立场为辅的观点。鉴于此,中国应强化对日本涉华科技舆情的跟踪研究,推进中日智库间沟通与交流,重视科技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6.
侯冠华 《情报杂志》2021,40(4):33-41
[目的/意义]准确研判美国智库对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基本观点,是分析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竞争的舆论走向、战略认知与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选取美国8家主流智库的11份代表性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样本,发现美国智库主要围绕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如何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这两个议题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美国主要智库已就中国科技实力对美国形成重要挑战这一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在美国同中国展开科技竞争应实行的具体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结果/结论]美国智库总体上对中美科技竞争持消极观点,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出现转变的结果。这些观点的传播将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取向,影响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的科技合作。中国应该在理性与辩证地看待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基础上,消除美国智库观点带来的消极影响,管控中美间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努力拓展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中国在科技外交上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7.
黄亚茜 《情报杂志》2023,(6):80-86+103
[研究目的]拜登政府将联盟体系作为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积极拉拢盟友在新兴技术领域组建“技术联盟”,背后的遏华意图呼之欲出。分析把握美国智库围绕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既能为研判西方“技术联盟”的发展走向提供依据,也能为中国应对当前及未来技术领域可能的“对华统一战线”提供重要启示。[研究方法]选取美国6所主流智库的12份代表性研究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挖掘美国智库关于西方“技术联盟”的主要认知及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智库普遍认为西方“技术联盟”应当以民主国家联盟为基础,以通信与网络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新兴技术为对象,对内推进成员国科技政策深度协同,对外建立更加严苛的技术壁垒,以集体优势确保西方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领导权。面对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对华技术围堵,中国应当从瓦解外部和充实内在两方面同时着力,在着眼于自身科技研发的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塑造内外环境为西方“技术联盟”的可能攻势提供最大缓冲。  相似文献   

8.
吴凡  孙成昊  蔡杨 《情报杂志》2023,(3):9-16+4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有助于了解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思路与关注重点,为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优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颁布的4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变化,通过威胁认知、战略举措与对华影响三个角度的内容表述,深挖其内在逻辑与形式特征,并重点分析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呈现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手段,深挖情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未来十年将以战略竞争为主线,实施“投资国力、团结盟友、综合威慑”的战略方针,坚持对华竞争与合作并行的“双轨”政策。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战略情报评估、情报信息共享、情报技术创新、情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景全  董益 《情报杂志》2023,(4):78-83+171
[研究目的]通过对2010—2022年间北欧五国的智库报告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产生的历时变化。北欧是我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智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精英阶层的认知,因此准确分析北欧智库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是研判北欧国家对华北极政策的重要参考。[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法,首先以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为标准从北欧五国各选一个智库,然后以“中国”和“北极”作为索引词搜集了智库官网2010—2022年间可公开访问的相关英文报告,最后逐一解读符合条件的样本中反映的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猜疑或欢迎态度。[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12年间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亲者愈亲、疏者愈疏的演变趋势,并且面对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北欧国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客观认知,一方面我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经得住时间检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认识到过度关注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威胁”只会导致北极真实安全问题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何杰 《情报杂志》2022,(8):80-86
[研究目的]阿富汗主流媒体是了解阿富汗对华认知的重要窗口。目前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媒体生态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有必要加强和改善中国与阿富汗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研究方法]以阿富汗主流媒体黎明新闻频道、帕支瓦克阿富汗新闻社2012-2020年的716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研究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特性,进而探讨这些特性对涉华报道本身的态度、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阿富汗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在信源选择上主要依赖来自阿富汗、中国政府官方的信源,同时信源的态度倾向对涉华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国应构建“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合唱”式的传播主体格局,通过汇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达到增强对阿富汗国际传播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庄晨  吴绍忠  刘玉莹 《情报杂志》2023,(1):75-82+112
[研究目的]美国情报授权法案作为情报监督立法的重要形式,对美国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其中的涉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美国对华情报政策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情报部门提前部署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016财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6部情报授权法案(2018财年、2019财年和2020财年只颁布了一部情报授权法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梳理美国情报授权法案中涉华内容的演进过程,预测美国对华情报政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而得出对我国有益的启示。[研究结论]在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博弈环境下,美国情报授权法案逐渐扩大对华情报工作范围,从军事、政治领域的对抗扩展到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未来将持续关注中国在海外利益、数字货币、绿色创新方面的发展。为了应对美国对华情报工作,我国应从完善情报监督立法、推动竞争情报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树立保密意识等方面做重点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刘传平  徐鹏 《情报杂志》2023,(4):84-89+177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应对方式和影响。[研究结论]美国以误导信息为由发起的对华舆论战,充分调动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美国这一行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影响力,夸大了误导信息的作用,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昱同  冯卫国 《情报杂志》2021,(3):61-69,16
[目的/意义]随着中美关系日趋严峻,中国提出的“健康丝绸之路”倡议引起了美国智库的关注。分析美国智库对该倡议关注的重点内容,是把握美国未来关于该倡议决策发展方向的基础,有助于中国顺利推动该倡议的共建进程。[方法/过程]选取9家美国智库的16篇代表性文献作为样本。美国智库认为,中国提出“健康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意图包括扩充或延续“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在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美国智库判断,中国正在寻求全球领导者的地位,通过改变叙事等方式提升该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影响力。[结果/结论]美国智库对于中国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正面评价较少,这可能对该倡议的共建构成阻碍。对此,中国应完善对外卫生援助制度,构建中国叙事,发挥中国智库的咨政作用,同时聚焦与倡议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尝试与美国在倡议沿线国家开展基建领域合作,助力该倡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汪明敏  万阔 《情报杂志》2023,(3):58-63+101
[研究目的]深入洞悉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从基本资料到特定知识,即从情报素材到情报产品的思维理念,深化对开源情报的认识,丰富开源情报理论研究,为全面提升开源情报研究能力提供“他山之石”。[研究方法]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对华防务研究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典型的对华防务开源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究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的开源情报分析理念。[研究结论]以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代表的美国智库在对华防务开源情报分析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运用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问题描述研判和提供对策并举、追求分析成果的前瞻性和建设性,在价值观念上坚持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对华意识形态偏见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和分析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动因与路径,为我国因应工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拜登政府官方文件等开源资料,采用文本分析与战略研判相结合的方法,梳理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原因与措施,并探讨中国的应对之道。[研究结论]拜登政府对华人工智能产业打压的动因涉及技术霸权、经济利益、安全驱动、意识形态四方面,其做法包括:强化价值观冲突与舆论攻击,联动使用法律、出口管制等国内政策工具,扩大排华技术联盟等。我国可从国家战略、外交、产业、反制工具等方面做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6.
刘洁  任福兵 《情报杂志》2023,(2):99-104+98
[研究目的]信息迷雾治理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研究信息迷雾,感知信息迷雾的特征,对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学中的“3W1H”分析法,构建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分析框架;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中美竞争为切入点,对拜登执政后美国制造的同中国有关的信息迷雾进行感知研究。[研究结论]揭示了中美竞争中信息迷雾在源头层面、目的层面、手段层面、内容层面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中国应对和治理信息迷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兰德公司涉华报告中灰色文献引述态度,揭露兰德公司的态度和立场以及态度立场的附加方式,为我国开源情报寻找新方法。[研究方法]构建灰色文献引述评价性分析情报流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兰德公司2022年8月发布的《大国战争的回归》报告为例,通过典型例句质性分析方法和运用UAM Corpus Tool软件量化统计分析方法对报告中引述灰色文献的态度立场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兰德公司对中国在可能出现的中美冲突中的反应持消极态度,且引用灰色文献话语介入报告时附加了兰德公司自身的立场观点。其通过报告话语诱导决策者实施对中国的消极政策,为美国决策者精准制衡中国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2020年以来,美国安全情报机构成立多个涉华组织,自冷战结束后,未曾出现类似情况,传统学术界和政策界对这种动向的关注尚不充分。对美国安全情报机构组建的涉华组织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对中国情报工作的转向与意图。[研究方法]该文基于美国安全情报机构成立的涉华组织架构介绍、官方声明和相关报告,来分析涉华组织的形成机制、内容领域、机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结论]总体来看,美国两届政府成立涉华组织的意图具有连贯性,其都是服务于美式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将情报收集重心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并重点关注技术领域;未来涉华情报工作将是职能重叠、权力交错的美国安全情报机构争夺利益的焦点。为此,中国要从话语权、情报战略及核心技术等领域全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多极化发展及新冠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但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与新形势下的实际现状相契合不足.将中美科技竞合发展分为4个阶段,基于中美科技竞合关系变动趋势作出中美科技竞争将会长期存在的判断;研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措施,指出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面临人才竞争更趋激烈、人才回流短期内受压制、国际国内人才市场对接受规则制约、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及挑战;提出中国要抓住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好新局,要把握契机、顺应人才共享新形态,加强战略互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多元化引才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