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版新课标中强调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1]。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富有化学学科价值的、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为学生多元化地展示学科素养提供载体和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又是课堂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以下简称《课标》),提倡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构建化学学习方法与思维,形成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可见,真实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明白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功能,以为创设情境只是为了引入教学主题,提高学生兴趣,忽略对情境中问题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式学习旨在督促学生通过广泛深入的探究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任务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系统性教学方式[1]。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改善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偏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其打开思路[2]。电化学中知识点体系复杂且易混淆,为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本文以原电池为例,设计项目式学习案例,从真实问题情境出发,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2,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科知识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3。  相似文献   

6.
<正>“深度学习”主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就离不开“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2]。真实学习问题必须依托真实历史情境,真实历史情境需要借助“史料”来建构。但由于精力、能力和视野的限制,大多高中历史教师很难开发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史料。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3],这是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1]。”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是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三第一单元[2]的内容。氯不仅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而且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非金属元素。结合前面章节学习到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素养为本的教学,指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从中,可以看出“真实问题情境”与“化学实验探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探究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是一种可以设计并动手操作的全真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起源于美国[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背景下,高考知识测试方式得到改进,更多的是情境化的命题和开放性试题,因此需要推进深度学习和情境化教学。依据“素养为本”的理念,倡导课堂情境创设来自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实验创新,能够有效展现教师在化学课堂中的表现力[1]。但迄今为止,大部分化学课堂教学中,仅仅在课前导入环节用到了情境创设,后续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其他的情境或者无情境,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到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式学习是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是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时通过发现驱动性问题、开展团队合作进行探索、制作展示真实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评价反思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1]。2021年6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发布,提出要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培养一大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2]。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倡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实现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发生改变,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1]。“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要设计一组有中心、有序列、层层深入而又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将教学过程组成为一个师生共同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2]。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要求化学教材编写时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前沿,体会化学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应具有真实情境性,体现时代性,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感悟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因此如何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是化学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具有繁杂、抽象等特征,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铺设。而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常常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教授,往往忽略了真实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情境教学法,即教师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带有强烈情感性的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质效[1]。显然,这契合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有助于将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进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借助针对性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与史料分析中深化历史认知[2]。  相似文献   

16.
<正>“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能有效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具有上位性、统摄性、引领性和综合性,既适合于单课时教学,也能服务于整个单元的教学”[1]。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历史单元项目式学习,旨在以历史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学生通过“针对问题的持续探究、以学生为主导的实施过程、团队合作的社会性互动、真实可见的公开成果、客观全面的表现性评价”[2],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从五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基于“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等。化学史承载着化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是兼具教学价值与素养价值的真实情境素材[2]。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新教材的编写指明了具体方向。其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重视开展“素质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主题设置,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着眼于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9.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其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2]笔者以为,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是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的三个支点: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以确定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提炼历史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在历史概念的导向下创设历史情境,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将学习主题、历史概念、历史情境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意识,激活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让学生面对复杂、真实问题,运用已有的学科认知角度,通过驱动性问题组织、引导、展开教学活动[1]。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定位与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学”的本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的本质强调以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为导向。项目式学习中“教”与“学”的核心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在对真实问题的解决中由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